APP下载

针刺加拔罐治疗外感咳嗽90例

2013-04-07李惠琴祝惠荣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咸阳712000

陕西中医 2013年8期
关键词:大椎俞穴风门

李惠琴 祝惠荣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咸阳712000)

外感咳嗽按中医辨证分为风寒型和风热型,西医认为是“呼吸道感染”,目前西医对此病治疗上存在不少耐药性,笔者于2010年1 月~2012年1 月用针灸疗法对来门诊就医的外感性咳嗽90例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9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43例,女47例;年龄3~10岁26例,11~20岁19例,21~30岁10例,31~40岁12例,40岁以上23例,所有病例均经西医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无并发症的“普通肺炎”,均经中、西医治疗1周以上无效或效果不显著者,临床表现为咳嗽,其中风寒型症见咳嗽声重,喉痒,咳痰稀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形寒无汗,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风热型症见咳痰粘稠色黄,身热头痛,咽痛,汗出恶风,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方法 取穴:风寒型取大椎、身柱、风门、肺俞、天宗。风热型取大椎、身柱、风门、肺俞、少商。操作:患者可采取俯卧位或端坐位。风寒型先取大椎、身柱、风门、肺俞穴,常规消毒,大椎、身柱,针尖微向上斜刺,肺俞、风门针尖略朝胸椎方向斜刺,均刺0.5~1寸,得气后快速小幅度提插行针,平补平泻,诱导针感向咽喉部传到,此时患者咽喉部有酸、麻、胀、重等感觉,持续行针3~5min,然后取天宗穴,体表定位后,用拇指尖在此穴周围轻轻揉按,探寻到压痛最敏感点,常规消毒直刺0.5~1 寸,得气后小幅度提插行针3~5min,平补平泻,留针30min,期间行针2次,每次1~2min,针刺完后,在大椎、身柱、风门、肺俞及双侧天宗穴均用大号火罐拔吸15min;风热型在大椎、身柱、风门、肺俞穴处提掐使其局部皮肤充血发红,再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火罐15min,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干血迹,最后在少商穴扔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以上治疗隔日1次,3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疗效评定。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为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为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变为无效。

治疗结果 痊愈:咳嗽及伴随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计72例,其中1个疗程内治愈35例,2个疗程内治愈17例,3个疗程内治愈20例;好转:咳嗽及伴随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计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5.6%。

典型病例 刘某,女,60岁,农民,2010年1月8日来初诊,患者2009年12月24日因受风寒后鼻塞、流清涕,头疼发热,恶寒无汗,肢体酸楚,继之咳嗽声重,喉痒,咳痰稀薄,苔薄白,脉浮紧,拍胸片示肺纹理增粗,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曾口服中西药物及静点抗生素治疗十余天,未在发烧,但其余症状无明显改善。遂来我科,中医诊断为风寒型咳嗽,取穴大椎、身柱、风门、肺腧、天宗,先针刺30min 后再给予拔火罐15min,当天夜晚患者咳嗽、鼻塞、恶寒等症状均明显减轻,连续治疗3d后症状完全消失。

讨 论 肺主皮毛,肺表受邪,肺气不宣则咳嗽,肺俞为肺脏之气输注于背部之处,风门、身柱具有疏风解表之功效,大椎为督脉与手三阳经之交汇,可振奋阳气,鼓舞正气,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温阳散寒又能疏风清热,是人体清解外感寒热之要穴,依据近部取穴法选天宗,根据远部取穴及循经取穴法选少商穴点刺放血,以疏风解热,风寒型于背俞穴拔火罐,具有温阳散寒止咳的作用,风热型在背俞穴给予刺络拔罐具有疏风清热止咳作用,背俞穴针刺时注意把握深浅度,以免伤及内脏。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

[2] 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55.

[3] 杨 铭,张雪风,纪春红.针刺大椎、肺心穴治疗外感咳嗽120例[J].中国针灸,2013,33(1):84-85.

[4] 李 晶.宣肺化痰方结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32例[J].陕西中医,2012,33(10):1325-1326.

[5] 刘 雪,王秋峰.定喘膏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3 例[J].陕西中医,2012,33(10):1393-1394.

猜你喜欢

大椎俞穴风门
艾灸大椎、百劳、涌泉穴缩短静脉输液反应病程的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双柳煤矿新型风门闭锁装置应用及改进
风门联锁装置在矿井生产中的改进与应用
地震云
大椎穴适宜的人群和使用宜忌
大椎穴
双向减压风门在圪堆煤业的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