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97例临床分析

2013-04-07王晓荣耿淑征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红霉素病原体

王晓荣,耿淑征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所致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逐渐成为儿童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肺炎为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而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除呼吸系统的疾病表现外,MP肺炎病程长、症状体征轻重不一,还可导致其他系统的多种并发症。故对儿童的非典型肺炎和气管、支气管炎者,应该尽早检查肺炎支原体,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本文对收治的97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 ̄01 ̄01—2012 ̄12 ̄31收治的MP肺炎患者97例。男53例,女44例,男女之比1.2∶1;年龄<1.0岁13例,1.0~3.0岁19例,3.1~5.0岁21例,5.1~14.0岁44例。病程10~28 d,平均19 d。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体温37.1~38℃者11例,38.1~39℃者65例,>39℃者20例。热型多为不规则热和弛张热,持续时间约1周。97例患者均有咳嗽,60%为干咳,多为白色粘痰。伴有喘息、呼吸困难者24例,85例患者听诊呼吸音粗,47例有湿罗音,干罗音15例,哮鸣音23例。心肌酶谱增高27例,肝功ALT、AST升高12例,中枢神经系统受损2例。贫血3例。

1.3 X线检查 肺纹理增粗、模糊及片状影83例,以单侧为主,其中右肺72例,左肺7例,双肺4例。14例为节段型暗影。

1.4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体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增高或正常,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有肺炎的X线表现。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滴度>1∶80为阳性,提示近期MP感染。

1.5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滴注3~5 d,后给予红霉素20~30 mg/kg·d静脉滴注7~10 d,然后改为红霉素口服治疗,总疗程3~4周。对有心肌损害等并发症者,辅助能量合剂三磷酸腺苷注射液及辅酶A注射液等治疗。对发热等症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处理。

2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是非细胞内生长的最小微生物,含DNA和RNA,无细胞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2]。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以秋末冬初多发,常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其主要的致病方式为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紧密附着,造成呼吸道黏膜上皮的破坏。由于支原体抗体与人体心、肺、肝、脑、肾、平滑肌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引起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3]。由于其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X线片表现也无明显特异性,在临床诊断中难于诊断,常会贻误治疗的时机。所以,MP培养分离应是诊断MP感染的金标准,但是技术要求高,耗时长,无早期诊断价值。MP-IgM是目前临床诊断MP感染最常用的实验室方法。MP-IgM在感染MP的第1周末出现阳性,3~4周达高峰,2个月消失。肺炎支原体属细胞外寄生的病原体,是无细胞壁仅有细胞膜的非典型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对细菌的细胞膜上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于原核型微生物有着强大的抗菌作用,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MP感染的首选药物,目前临床治疗一般选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陆晓琴.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567.

[3]刘广仁,马连刚.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少年横纹肌溶解1例[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1):53.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红霉素病原体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红霉素联合顺铂对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2012—2016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