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宗元赠序文中的明道思想

2013-04-07宋瑞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诗序柳宗元

宋瑞婷 邓 佳

(1.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2.重庆大学 美视电影学院,重庆 400700)

一 柳宗元的赠序文概况

赠序文,是一种古代散文文体,中唐是赠序文发展的成熟期。作为中唐古文运动主要旗手的柳宗元在创作这种文体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章士钊等学者非常看重柳宗元赠序文,如在《柳文指要》中赞扬柳宗元赠序文“以诗书为冠冕,词美意重[1]P693;庄严典重,气亦激昂,自是序中高品[1]P697;笔力健举[1]P703等”。其赠序文创作在时间上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主要生涯:笔者据施子愉《柳宗元年谱》统计,长安时期柳宗元赠序创作19篇,永州时期22篇,柳州时期5篇。详情如下:

长安时期(773-805);贞元年间(19篇)。具体是:贞元8年:《送苑论登第后归瑾诗序》;贞元10年:《送崔群序》;贞元12年:《送萧炼登第后南归序》;《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作于邠宁;13年:《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15年:《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诗后序》;17年:《送班孝廉擢第归东川瑾省序》;18年:《送从兄偁罢选归江淮诗序》;20年:《送韩丰群公诗后序》;《送薛判官量移序》《送宁国范明府诗序》;未能确定具体年份的:《送从弟偁罢选归江陵序》;《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送严公贶下第归兴元觐省诗序》;《送睿上人归淮南觐省序》;《送蔡秀才下第归瑾序》;《送辛生下第序》。

永州时期(805-815);元和十年前(22篇)。具体是:3年:《同吴武陵赠李睦州诗序》;《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送赵大秀才往江陵谒赵尚书序》;4年:《送薛判官量移序》;《送南涪州量移澧州序》;《送内弟卢遵游桂州序》;5年:《送李判官往桂州序》;《送从弟谋归江陵序》;6年:《送元暠师序》;《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7年:《送崔子符罢举诗序》;9年:《送易师杨君序》;未能确定具体年份创作于永州的赠序:《同吴武陵送前贵州杜留后诗序》;《送薛存义序》;《送澥序》;《送徐从事北游序》;《送诗人廖有方序》;《送琛上人南游序》;《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送文郁师序》;《送玄举归幽泉寺序》。

柳州时期(815-820);元和十年后(5篇)。具体是:10年:《送表弟吕让将仕进序》;11年《送李渭赴京师序》;12年:《送僧浩初序》;14年:《送方及师序》;《送贾山人南游序》。

以上共计46篇,不仅创作数目引人注目,而且题材丰富:其赠序文除了赠别亲朋师友外,还有青年学生、官员、方外人士和隐居人士四类致赠对象。柳宗元在赠序文中不仅抒发离别之情,还会阐明丰富的思想:如对青年学生,《送澥序》中表达出了“敬宗收族”思想等;对官员,《送薛存义序》中阐释了“官为民役”思想等;对方外人士,《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体现了“统合儒释”思想,而对隐居人士,《送贾山人南游序》中则歌颂了其融会贯通经史子集、不追求功名利禄的精神境界。除此之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赠序文中随处可见的古文理论主张,下面笔者将对柳宗元赠序文中的“文以明道”思想做详细阐述。

据施子愉《柳宗元年谱》考证,柳宗元最早的赠序文为贞元九年进士登第时写的《送苑论登第后归瑾诗序》。[2]P98贞元九年,韩愈在《争臣论》中写道:“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其道也。”[3]P146这年,韩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以明道”这个概念。柳宗元作为韩愈“古文”理论的积极响应者和支持者,其“文以明道”的主张,是被贬谪永州司马,即元和元年(806)之后逐步确立起来的,要晚于韩愈。柳宗元在元和元年前即在长安时期的赠序文创作多达19篇之多,所以柳宗元的赠序文在其“文以明道”理论提出前已经开始创作并且是大量创作。

二 赠序文中儒者形象的塑造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提出了其“文者以明道”的见解。并且还说:“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4]P871柳宗元在谈论写作时标榜五经,明确提出《书》、《诗经》、《礼记》、《春秋》、《易》为取道之原,他的道主要是儒家之道。柳宗元赠序中的致赠对象多是富有儒者风貌的君子形象。

作于长安时期,即其古文运动理论未形成以前的赠序文。如作于贞元十年的《送崔群序》:“清河崔敦诗,有柔儒温文之道,以和其气,近仁复礼,物议归厚,其有禀者与?有雅厚直方之诚,以正其性,悫论忠告,交道甚直,其有合者与?是故日章之声,振于京。”[4]P588贞元十二年的《送萧炼登第后南归序》:“其乐嗜经书,慕山薮,凝和抱质,气象甚茂。观其德,如九江之拜,视其道,如泽宫之遇,窥其质,如陋巷之会。君子志正而气一,诚纯而分定,未尝摽出处为二道,判屈伸于异门也。固其本,养其正,如斯而已矣。吾兄先觉而守道,独立而全合,贞确端懿,雅不羁俗,君子之素也。”[4]P602

他的古文运动理论逐渐形成在永州时期的赠序文。如《送内弟卢遵游桂州序》“遵,予弟也。广而不肆,巽而不慑。孝敬忠信之道,拳拳然未尝去乎其中,盖由其中出者也。浸润以《诗》《易》,动摇以文采”[4]P636。《同吴武陵送贵州杜留后诗序》中用“好古书百家言,洋洋满车,行则与俱,止则相对,积为义府,溢为高文。悫而和,肆而信,岂《诗》所谓抑抑威仪,惟德之隅者耶?”[4]P553

柳宗元赠序文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他运用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通过化用《论语》、《中庸》等中的“‘克己复礼为仁’,‘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等典故,赞扬他们近仁复礼,有日章之声,如陋巷之会;通过排比句式对人物的“德”、“道”、“质”进行精雕刻画。通过把德比喻为九江之拜,道比喻为泽宫之遇,展现人物的内在修为。另外,描写人物时的语言长短不一,参差错综,骈散结合,加强了赠序文的节奏美。柳宗元用简洁明净的文字,把人物刻画的品德特征精严传神。总之,描写人物时无论是写官员,还是青年学子,柳宗元基本都会提到他好古书,身上有柔儒温文之道,君子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温柔敦厚,孝悌务本,文质彬彬为他欣赏,可见他在文中对儒家之道的践行,同时也可见他对君子形象的向往之情。

三 赠序文中“明道”思想的体现

(一)理论表现

柳宗元“文以明道”的主张比较明确的表述是在《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中“道假辞以明,辞假书而传,要之道而已耳。道之及,及乎物而已耳,斯取道之内在者也”[4]P886。可见他“文以明道”中的“道”,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是要用古贤之“道”指导创作实践,他更为重视文章所阐明之“道”的现实性,文章是用来“明道”的,在文中要用“明道”指导“及物”,即文也要有及物之用的。他要在文中阐发他的政治主张、人生理想,强调文章的匡时济世的社会功用。贬谪永州后,在《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中,柳宗元说自己在长安从事政治活动的时候,不甚重视文章,“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遭贬斥后,深感“辅时及物之道,不可陈于今,则宜垂于后”,故更多的从事于文章创作。[5]P235可见,在抱负和现实的矛盾中,他觉得“辅时及物”之道在现实生活中不起作用,要更多的从事于文章,借文以垂后世。

在他贬谪永州后的赠序类文章中,会看到他强调“辅时及物”的重要性。如《送徐从事北游序》:“苟闻传必得位,得位必以《诗》《礼》《春秋》之道,施于事,及于物,思不负孔子之笔舌。能如是,然后可以为儒。”[4]P660这是,柳宗元对儒家经学思想的理解,同样也是在对朋友的祝愿与希望,给徐从事提出在闻传得位以后,要把《诗》《礼》《春秋》之道落到实处,即勉励朋友既要诵读经文,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在现实中实现圣人之道。甚至在柳宗元人生没落的晚年即贬谪柳州时期,他嗜爱儒书的表弟吕让进士及第之后拜见柳宗元,问“道不可特出,功不可徒成,必由仕以登,假辞以通,然后及乎物也。吾将通其辞,干于仕,庶仕吾道,愿一决其可不可于子何如?”柳宗元答:“道不误矣,勤而不忘,斯可也;怠而忘,斯不可也。”[4]P638他勉励吕让勤而不殆,继续发奋刻苦,才能更好的践行“辅时及物”之道。从吕让提出的问题中,可以推论出柳宗元的“辅时及物”观已经在青年学子间广泛流传,青年学子开始以此为木铎。

(二)创作实践

柳宗元赠序文中具有广泛的现实社会内容,不只是叙友谊、表离别,更多的是由人来写事,把人放在社会环境中,反映中唐社会的矛盾及政治弊端。柳宗元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他写出了《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序》、《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在《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序》分析怎么样统驭藩镇问题,指出了“以藩制藩”的危害,并提出对藩镇要威怀两施,纳为腹心的办法,加强朝廷权威,求得国家统一。

柳宗元揭露吏治腐败、赏罚不公,他写出了《同吴武陵赠李睦州诗序》、《送宁国范明府诗序》、《送薛判官量移序》、《送南涪州量移澧州序》。如《送南涪州量移澧州序》中南承嗣为涪州刺史时,西川节度行军司马刘辟反,南霁云”昼不释刃,夜不释甲”拼死御敌,但刘辟被评定后,许多参与谋反的人被释放,而南承嗣却被刀笔之吏污蔑为没有及时御敌,贬谪永州。柳宗元为南霁云的不公遭遇鸣不平,揭露朝廷的赏罚不公。

柳宗元揭露科举制度弊端,他写出了《送崔子符罢举诗序》《送辛生下第序略》《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和《送辛生下第序略》这两篇赠序文是写的两个极端:韦中立是违反社会趋势、依靠真才实学下第,而辛殆庶是因顺应社会风气,投献诗文,取得名声落榜。在唐代,读书人要想谋取官位,近身到统治集团中,从不外乎两种办法:一是仰仗有权势的公卿推荐,参加科举考试,由下而上;一是依附统治集团的“知名人士”,直接依靠他们提拔,弄得一官半职。这就牵涉到科考制度的弊端问题。[6]P18他们二人前后被摈落下第,都是因为奖借浮华奔竞之风,但情境绝异。柳宗元以其间委曲着笔,对有真才实学的辛殆庶和韦中立被屏落下第抱同情的态度。

柳宗元反对官员对人民的横征暴敛,阐释“官为民役”的政治主张,写出了《送薛存义之任序》。在《送宁国范明府诗序》中范明府提出了“官为民役”的主张,作者欣赏范明府这种主张,在《送薛存义之任序》中进一步进行了阐释:“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干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唯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融罚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默罚,何哉?势不同也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4]P615文词质朴,但却深刻有力。柳宗元送薛存义上任,并不是表达对朋友的一番赞美的客套话或是抒发离愁别绪,而是一步步地揭露及批判了“官”和“民”之间的现实关系,有力地鞭笞了当时扰民残民的贪官污吏,表达对暴政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由上可以得出,柳宗元赠序文中展示了中唐社会的真实画面,从对朋友的赠言中,一个忧国忧民、 正直磊落的君子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根植于儒家对道德追求的理想,柳宗元将其与现实民生相结合,关心时政,批判社会弊病,体现出他古道热肠的儒者风貌。柳宗元的道是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其赠序文中用“明道”思想指导“及物”,使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看出官场一生失意的柳宗元,思想上并未消沉,以他冷静的批判力观察着这个世界,从而也透露出他施展抱负而不得,只能以文字诉诸于后世的无奈。

四 余 论

孙昌武先生在《柳宗元传论》中提到《送苑论登第后归瑾诗序》、《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等赠序,早期柳未形成自己的古文理论前作的,思想较为浅薄,且未脱离骈文体制。[7]P60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吴文治先生在《柳宗元评传》中写道: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但“士族所趣向,唯明经、进士二科而已”。明经主要考试《孝经》、《论语》等儒家经籍;进士则除经义之外,还要考诗、文和赋。因为进士出身的人比较容易为统治者器重,进士一科为当时读书人竞相追逐。[6]P19可见柳宗元早期的文章由骈文写成和他当时努力考进士科有关。章士钊先生《柳文指要》中说:“《送苑论登第后归瑾诗序》虽少作,而其中名言络绎,要自金贵,如‘执谊而固,临节不夺,在兄而已’,数语吾生平不忘”。[1]P689所以孙昌武先生说柳宗元早期的文章未脱骈文体制是对的,但说这些早期创作的赠序思想浅薄就值得商榷了,柳宗元的赠序文一直都承载着道,只不过与其古文理论形成后相比重视程度不同罢了。如《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文中,柳宗元勉励豆卢膺加强修养:“‘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履,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璜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2]P606章士钊评此文在赠序中最有斤两,以诗序为冠冕一段,词美而含义亦重。[1]P693柳宗元要豆卢膺以五经为取道之原,广泛学习前人的写作经验,充实自己的文质,才能胜任朝廷的职位。这时的柳宗元已经意识到用“文质彬彬”的写作风格来规范与指导,已经重视到文学“明道”的社会作用,也重视到了文学作为道的载体的功能。通过以上分析,柳宗元在长安时期写的赠序文也在不自觉的践行着“明道”的思想,无论是“辅时及物”之道还是对赠序对象的已标举出的儒家之道评价标准。如前面提到的《送崔群序》、《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送严公贶下第归兴元觐省诗序》、《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诗后序》等都是作于长安时期。

综上所述,柳宗元将其倡导的古文创作理论充分运用到自己的赠序文创作中,贯穿于他长安、永州、柳州三个时期的创作。柳宗元赠序在实现赠序叙离别、表友情的基本功能的同时,表现出他明确的明道思想,并且这种思想在道别赠致对象的情境中有多方面的表述,注入了其政治观、文学观、人生观等,表现了鲜明的是非评判标准,使其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内容。由此可以说,他的赠序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章士钊.柳文指要[M].北京:中华书局,1971.

[2]施子愉.柳宗元年谱[J].武汉大学学报,1957,(4).

[3]余冠英,等.唐宋八大家全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4][唐]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顾易生,王运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吴文治.柳宗元评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

猜你喜欢

诗序柳宗元
柳宗元
江雪
论梁肃的诗序
柳宗元“永州八记”新考
论唐代燕赵诗人的诗序创作
王夫之、朱熹《诗经》经文评论比较
《诗故》对《诗序》思想的秉承与背离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诗歌何时称“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