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刑事法学课程开发

2013-04-07韩敬瑜付云燕刘宗梅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导向实训考核

韩敬瑜,付云燕,刘宗梅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试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刑事法学课程开发

韩敬瑜,付云燕,刘宗梅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是从德国引进的教育理念。由于刑法学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刑法学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单位与法律实践单位结合,构建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学业成绩考核方面,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以科学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作过程导向;刑学法;课程开发

一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概述

作为由德国传入我国的一项全新教育理念之一,“工作过程导向”是一种旨在达到工作目标而采用的行为逻辑结构的教学指导思想。这一教学理论主张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环节调查入手进行工作分析活动,根据分析结果设置对应的学习内容,以强化工作能力的培养,破除传统的学校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二元化倾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以实际工作情境分析为起点。满足实际工作情境需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首先需要深入实际工作情境当中,分析工作过程对学生能力提出了哪些需求,在课程内容安排和开发过程中以此种需求为导向和标目,不断完善和充实课堂内教学内容,使之保持与实际工作要求较高的契合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服务于工作需求的教学目标。

课程开发体现实际工作情境的要求。课程开发过程中要以前期分析为指引,在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过程中,理论知识教学的组织要体现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的方向;同时,要注重提高实习实训环节的有效性,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快速得到实训课程的巩固和强化,体现工作导向的课程开发要求。

优化学业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尤其是学生实际能力考核是工作导向型课程的突出特点之一。在考核方式上,除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作必要考查外,应该将考核重点放在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掌握程度上,特别是学生在实践能力习得过程中主观态度、积极性、创造性等维度应该得到更多的观注。

二 刑法学课程的特殊性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较早地应用于职业教育当中,特别是一些动手能力强的理工科课程对这一导向的需求更加强烈。但刑法学课程作为法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较强的实践性和内容的更新性,决定了工作过程导向同样可以与刑法学课程开发相结合,因此,首先考察刑法学课程的特殊性就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刑法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一般的文科理论课程不同的是,作为法学理论中的重要基础性学科,刑法学的教学内容在阐述大量关于罪与罚的理论概念的同时,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对于案例的解读要求学生具备准确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刑法理论的学习目的在于将其运用于实践当中,如刑事案件的侦办、检察机关的公诉、法院的审判、律师的辩护等等,这些司法实践必然要求刑法的理论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司法实践做到相得益彰。

其次,刑法学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自1997年新《刑法》颁布以来,截至2011年,我国刑法共有八个修正案公布,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死刑罪名由68个减至55个,还着力调整了死刑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结构关系,严格限制缓刑;适当延长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刑期,最高刑期从20年升至25年。这些修正案的颁布,吸收了在司法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且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的经验,反映了社会实践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刑法学教学过程一方面要反映这些新修订的法律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把握刑法学内在的规律性,使新的法律内容教学与法律实践相结合,体现新的法律条文对法律实践工作的导向性作用。

第三,刑法学理论有较强的利益关联性。由于刑法主要涉及罪与罚的法律实践,因此对于法律关系中的相关主体利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刑事法律实践这种利益关联性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特别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一方面保证司法的公正性,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保护法律关系中的相关主体利益,体现法的本质要求。

三 基于工作导向的刑法学课程开发的路径

1.教学单位与法律实践部门相结合,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前文提到,刑法学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更新性、利益关联性,因此教学部门应该深入到法律实践部门一线,特别强调要与法院从事刑事审判的法官、检察机关从事公诉的检察官、刑事案件中辩护的律师加强沟通和交流,在贴近于岗位职业需要的前提下,共同探讨如何构建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体系;在教育资源利用上,要注重学校实验室与公检法部门实际工作环境二者的有机结合,力图打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学习情境和实训条件,特别是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发挥校内校外资源的结合优势。同时,要加强毕业生信息库的建立工作,特别注重毕业学生就业信息和岗位技能需求信息的及时收集和整理,通过对毕业生数据的分析整理,有针对性地加强课程开发工作的修正。

通过合理设定教学目标、遴选课程内容、调整课程体系、制定实习实践形式和岗位等,制定出科学的课程体系,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2.以刑事案件侦办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体现工作过程要求的课程内容。为实现工作导向的教学目标,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应该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拟将刑法学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课程两部分,适当提高实践实训课程的比例。在理论教学内容部分,以讲授和学生讨论为主,力图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刑法学理论基础,为其实践实训作好前期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更多的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讲解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授刑法学相关理论概念时,以刑事卷宗为载体,将抽象的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在司法实践案例的讲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理论教学有了实践依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实践实训过程,主要通过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刑事模拟法庭是法学教育活动中一项效果突出的实训活动,它具有仿真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在模拟案件审理过程,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整个办案过程的始终,利于其实践所学的各种刑事司法技能,特别是模拟的法庭环境有利于学生感受仿真的办案环境,增强实训环节的真实感,利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激发,这是一种可以让所有学生均能受益的实训方式。

刑事法律诊所是一种特殊的实训方式,一般采取仿效医学院培养实习医生的方法,由具有律师从业资格的教师充当诊所当中的“医生”角色,实习学生作为教师助手参与办案过程的一种实训方式。在刑事法律诊所教学中可以安排若干环节,如:(1)承接案件,了解当事人情况;(2)带学生到法院查阅卷宗,指导其熟悉相关程序;(3)组织学生就所承接案件的案情作小范围讨论,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将刑法理论与案情实际相联系;(4)组织学生参加公开审理的刑事案件的旁听,现场感受法庭氛围,增加其对刑案件审理的感知;(5)对刑事判决进行讨论,这项工作既有助于检验前期学生对案件把握程度,也有助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利于培养其创新和开拓能力。

此外,实训课程还可以依托学校所在社区开办法律援助工作站,如有些学校开办了“阳光法律服务社”等,这样以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平台,巩固学生所学法律知识,锻炼其基本的办案技能,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放大高校服务社区的功能都有很大帮助。

3.注重学生法律从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法律素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刑法课程开发必然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刑事案件侦办过程的特点,刑法学教学过程主要应该培养学生如下几种能力:刑事案件立案材料的收集与登记能力,各种证据的采集侦别能力,检察官案件材料审查、起诉以及公诉的能力,法官对刑事案件的庭前审查和审理、裁判能力,律师分析案情、收集证据、运用法律辩护及各种法律文书的起草写作能力等。在实习实践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通过顶岗实习、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形式,着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求学生综合掌握公安、检察、法官等岗位的综合能力,做到全面提高,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4.提高成绩考核的科学性,充分体现能力考核。传统考核方式主要以文本知识为主,轻视学生能力的考核;而基于工作导向的刑事法学课程更注重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其考核重心必然放在学生实践能力上。例如,对于学生实训成绩考评要从多方面进行,包括实训过程态度认真程度、言谈举止是否得体、是否遵守各项纪律;在法律专业知识运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明显错误,是否有创新性;是否能够熟练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对案情的分析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等;是否能够起草基本的法律文书和法律文件,等等。

成绩的过程考核应该成为考核的重点之一,如在实训过程中同学之间是否体现出团结协作精神,实习中的注意力是否保持始终。总之,对于学生的成绩要从理论知识和法律职业能力两大方面内容综合评定,学生如果想取得好成绩,必然需要在理论知识学习和能力习得两方面都付出努力。

四 刑法学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刑法课程开发虽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能一味地盲目求成,而应该根据具体的认知规律把复杂综合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会贯通,从而实现与司法实践相匹配,构建一套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刑法学课程开发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如: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前后衔接,特别是在实践中注意不要脱离原有知识体系;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两者应该做到有机统一,不可偏废;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照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可搞一刀切,真正做到使全体学生能力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10.

[2]李智利.刑法学教学改革之若干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5) .

[3]王延君.刑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4]唐德才.《刑法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1.

[5]李晓芳.刑法学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3.

ClassNo.:G642.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OntheCurriculumDevelopmentofCriminalLawBasedontheWorkingProcess-oriented

Han Jingyu, Fu Yunyan, Liu Zongme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xi, Heilongjiang 158100,China)

The philosophy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oriented is introduced from the Germany. The course of criminal law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high practice .Practice ability was regarded as the goal of the criminal law, the focus 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extracurricular training system I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evaluation, we should make some changes from the evaluation traditional way to the scientific way of evaluation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working process-oriented; criminal law; curriculum development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刑事法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GG0539)阶段性成果。

1672-6758(2013)12-0018-3

G642.0

A

猜你喜欢

导向实训考核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内部考核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