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生态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2013-04-07苏锦萍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应用文高职生态

苏锦萍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试论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生态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苏锦萍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应该运用生态的观点重新审视课堂,从构建生态课堂层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使课堂成为回归自然生长、实行人本主义,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转变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逐渐拓展本学科的生存空间,摆脱应用写作课程日渐边缘化的尴尬境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应用文写作;生态课堂;构建;实施

应用写作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基础性、技能课与人文性的特点,对学生基本素养养成、学生实用写作能力提升等方面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应用写作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实施上拘囿于固有传统教学方式,远远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与学、学与用出现了极大危机,积极寻求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一线教师的普遍诉求。 在应用写作中,基于系统论的理念,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课程实施的主轴,以“生态学”的基本思想作指导,将应用写作课堂教学构建具有开放、整体和可持续发展等属性叠加的闭环生态系统,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一、应用写作生态课堂的本质特征

1.应用写作生态课堂应回归自然生长,实行人本主义

“生态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以生态的眼光、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运用适合的方法,实现课堂主体学习诉求的最大化。从渊源上看,生态课堂并非什么新鲜事物。《中庸》已经具有“生态”教育理念的滥觞,卢梭曾说:“教育必须顺着自然”,数学家杨乐认为, “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这些论断都异曲同工地阐明了“教育要顺应自然”这一核心价值观。可见,生态课堂应该构建和营造出自然的氛围,这种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是有很多理论支撑的。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课堂教学多元素理论”。这种观点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系统,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标要求、教学信息流、教学手段等多种要素组成使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结构和系统。这种课堂生态系统应该是在一定的教学时空内,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生态环境生态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理念构建下的课堂生态系统,具备生态化的特点,完全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具有人本主义特征,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情境,必将造就学生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和创新的品质,会给学生留下足量的填补“空白”的机会。事实上,平和、开放的“生态课堂”为学生在完成一个个“格式塔”培植了肥沃的土壤。

2.应用写作生态课堂应凸现教育本质

在应用写作生态课堂中实施人本主义法则,契合了教育本质这一核心。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到近现代许多教育大师们推行“教育培养人、生成人、创造人”,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共通之处是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定良好的素质与能力基础。基于这一指标考量,就应当解构追求功利色彩的 “注入式”“加工式”培养模式,慢工做细活,围绕思维品质、基本素养、技能训练形成一个合力的教学资源,最终创造出旨在完成新课改目标的有效方法。

二、应用生态课堂的实施途径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生态课堂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生态学思想来认识课堂教学生活,朝向更符合生态原理的方面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把教师、学生看做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平等和谐的因子,让课堂回归自然,从而组织一个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构建应用写作生态课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才有可能展开互动,分享思考、经验或知识,交流情感,获取教与学良好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起主体作用,角色则演变成从旁诱引及指导,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甚至可以把组织教学的指挥棒适当地交给学生,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以动力”,用激励、赏识、鞭策等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互助性的、和谐自然的生态课堂。

2.创设趣味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教学内容虽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强调应用,必然受到文体、格式等方面的制约,知识过于枯燥单调乏味,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喜欢上大学语文课程,认为应用文远不如文学作品那样让人神采飞扬,酣畅淋漓, 从而对写作应用文产生了强烈的厌学倾向,所以构建情感欢乐充满趣味的应用文写作生态课堂,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这是学习好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前提和保证。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建艺术的课堂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应用写作中,适当选取基于学生就业的实用文体,如求职用文体、礼仪用文体、办公用文体、调研用文体等;以案例教学为抓手,突破教材是唯一的权威的“蓝本”这一樊篱,形成师生对话交往互动,为学生的介入参与创造空间。如,引入主持形式,引入导演手法,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场景的表演,设计出办公室或者会议现场的场景,将多种应用文文体通过情景活动生动再现,再通过学生的主持、导演和组合,让单调枯燥的应用文知识瞬间立体形象起来,变得生动别致。这样,通过语境,激活背景知识,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与教师进行交流,最终学生与教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实现互动,互动感悟,情智共生

詹特认为:“生态课堂应当建立以实践生命价值追求,以民主效率为管理前提的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让师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不断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取得教学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这是应用写作课建构互动、情智共生的理论支撑。

实现应用写作课堂的生态化,就是要组成课堂教学的要素师生之间建立起互惠共生的生态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处于任务活动的各个层面,共同策划教学方案,共同推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互相传递信息和交流的互动过程,所传递和交流的信息是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成败。其中关键点有四个:一是对学生潜能和智慧的激发与挖掘;二是教师人格与思维品质的感染与熏陶;三是学生与教师思维的对接与实践的操作同步性;四是给学生以思维和活动空间。前两条是基于教师指导地位,从导学角度提出的;后两条则是围绕学生主体地位,从应用层面讲的。

4.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营造自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应用写作的生态课堂中,鼓励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从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同学互助帮助,团结协作,相互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在活动中,可以各抒己见,热烈争论,主体性充分,自由、和谐地发展,构建起一种自主开放、师生互动、平等参与且生动活泼的教育生态课堂。生态课堂融合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人格的尊重、学习的严格要求,孕育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能努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尽可能诱发学生产生快乐情绪,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旨在形成和培育合作、协作的能力。

5.学会自学,强化实训,反思提升,学以致用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一个很有见地的论点:“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话适用于应用写作的教与学活动。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围绕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将“自学”“实训”“反思”与“应用”四个要素有机融合,才能摆脱“死学”与“学死”的窠臼,培育出“学有所教”的实用型人才。

应用写作课程重在培养写作水平,实践写作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构建生态的应用文写作课堂,有必要对写作训练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精简应用写作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技能训练和考核,实现教学从传统的“单向教”向“教与练”的互动状态转变。这样,才是达到了“授渔” 而不是简单“授鱼”的效果。这里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创建例文评析、病文修改、案例写作、情景写作等多种写作训练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以训练为主,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二是在教学内容上应跳出教材的束缚,适度补充社会新闻和新知识新亮点,及时结合时事政治材料,随时更新应用写作知识;三是写作训练的材料可以由学生自主从报刊杂志上摘录选取,进行主动独立自主的写作练习。这样,才会在积极思索和反馈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应用文写作素质和能力。

另外,借助网络技术构建课程的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通过文本(教材)、电子文本(光盘)和网络课程的建构建立一个以课程文本、电子光盘、网络课程为基本架构的立体化课程,可以创造一个视听觉联动,图文音像交互,教师学生共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从而构建出和谐自然的应用文写作生态课堂。

三、结束语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基于开放、和谐、可持续特点的考量,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前提下,核心是构建应用写作生态课堂。只有做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学科特性,激活学习兴趣,增强趣味性,形成互动性,凸显人文性,才能最终促成“学生爱学、教师爱教”的效果。概言之,通过多种途径构建生态课堂,对于提高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质量,摆脱其日渐边缘化的尴尬境遇,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构建出和谐、自然、生动、充满活力的生态氛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钻研和探索的课题。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A].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建.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

[4]勾焕茹.适应社会需求加强能力培养——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探讨[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5]施新.21世纪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刍议[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6]伍海霞.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几点思考[J].教育论坛,2006,(15).

[7]刘中和.论高职应用写作教材的改革[J].职教论坛,2006,(4).

[8]解希静.试论实施生态式教学的必要性[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2).

[9]徐陶,彭文波.课堂生态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10]杨冬梅.课堂教学生态观阐释[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11]谭玮.英语课堂生态与学习个性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8,(4).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Class in Applied Writing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

SU Jinping

(Linfe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nfen, Shanxi 041000, China)

Classroom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applied writing should be reexamined by using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 Reform and innovation should be undertaken from the ecological class construction level to make the class a harmonious natural ecological system which returns to natural growth, implements humanism and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stud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cepts should be changed. The living space of the discipline should be gradually expanded. The increasingly marginalized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applied writing course should be got rid of. So a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pplied writ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 ecological class;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2012-12-25

苏锦萍(1972-),女,山西尧都人,教育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管理研究。

G710

A

1008-469X(2013)02-0097-03

猜你喜欢

应用文高职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