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优化研究

2013-04-07宋军继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耦合要素

宋军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从狭义上理解,产业发展模式通常是指区域范围内的产业组织架构和网络体系,反映各企业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其优化与提升的目的在于通过集合方式提高供给和需求规模。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相比特色明显,梯度差异性很大,各区域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起源、基础、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海洋产业发展模式的演进相应呈现多路并进的态势。为简化研究路径,本文主要从诱致性演进前提下,对国内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优化升级研究。

一、基于重大技术突破的创新驱动模式

基于重大技术突破的创新驱动模式,通常是指在依托某一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通过创新成果的转化而催生的产业发展模式。①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蔡文燕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技术来源的多元化、发展路径的线性化和产业主体的单一化。在高通胀背景下,伴随着“刘易斯拐点”的逼近和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情况下,基于重大技术突破的创新驱动模式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不足,对产业的支撑能力需要同步提升;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条件中,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利润来源的保护常常导致技术成果、创新要素的外溢效应不明显,难以形成同构性产业集群。

对重大技术突破的创新驱动模式进行优化提升,重点在于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前提下,构建并完善以开放式研发平台、协作平台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形成以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产品品牌、标准制订为核心的高层次产业竞争力。可供选择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横向联盟技术创新模式(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链上相同节点或相关节点上的企业组建技术战略联盟)、纵向联盟技术创新模式(产业链上下游节点之间的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和基于补缺联盟技术创新模式(核心企业只研发关键领域的技术,其余环节的薄弱技术通过联盟方式联合其他研发企业共同完成)。②中国海洋大学课题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探讨》,见《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理论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25-375页。在这个过程中,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推动、良好中介服务、企业家强烈的创新精神、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由山东省政府牵头组建,整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五所驻青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并吸收国内其他海洋优势科研资源。该实验室汇聚了青岛市海洋科研的主要研究力量,其中院士16人,博士生导师367人,博士点多达50个,进一步优化了海洋科技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了海洋科技核心竞争力,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二、基于产业分工协作的联动发展模式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存在明显的产业间协作关系。分工协作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的连通性,这种连通性又源自区域自然环境的一体化、基础设施的连贯性和要素交流的密切化,以及由于经济素质、资源结构、区域分工规律所决定的产业梯度差异,并以相互连接的网络结构实现。在国内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市场垄断、利益分割等具体因素,以及地理空间、梯度差异、产业布局等宏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产业协作的表达机制、协调机制和关联渠道,影响分工的细化、效率的提高。对基于分工协作的联动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关键在于打破企业之间基于竞争关系形成的封闭效应,建立起有利于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交流管道,构建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网络,推动产业协作从线性关联向扁平化、立体化面状关联发展。

基于以上构想,可以按照产业协作关系紧密程度,以企业为节点,将新的产业协作组织体系分为核心层、协作层、辅助层、游离层、依托层等层次,更好地融入产业集群、中介服务、科技创新等核心要素,重构形成层级清晰、分工明确的产业分工协作网络。其中,核心层的行为主体主要包括主导性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各成员以横向和纵向的关系相联,其纵向关系表现为上下游之间的产业链,其横向关系表现为一体化联系;协作层主要是指具有产业关联的相关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要为主导性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撑;辅助层主要是指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服务业集群,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工业设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市场营销、会计中介等服务;游离层主要是指依托主导性和相关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的其他产业;依托层主要是指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主要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制度设计和土地、环保、财税等政策支持和智力支撑。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以保税港区、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为核心,以中德生态园、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为载体,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和重大研发转化平台建设,以中船重工712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通过产业链延伸,培育了北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青岛公司等核心层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以及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公司等协作层配套企业,进而带动了船舶设计、涉海金融、商务服务等辅助层服务业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

三、基于多科技平台集成的整合发展模式

在基于多科技平台集成的整合发展模式中,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科技资源富集区域,依托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和成果转化。这种发展模式,特别强调产学研的结合,对于一些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的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实践层面看,如果能够较好地破解对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组织协调以及市场化运作等难题,这种模式将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强调以开放共享为核心,以整合集成为主线,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相结合,优化整合区域内各种科技资源,构建功能完善、使用便捷、构建合理、灵活高效的开放式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公共平台,形成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良性互动,是基于多科技平台集成的整合发展模式未来优化升级的方向。第一,完善资源整合机制。结合区域内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市场需求,采取行业分类聚集整合的方式,将企业需求按产业分类进行整合,建立相应的公共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把以往条块分割的科技资源有效地连接起来,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第二,优化运行机制。各平台单位在不改变现有科技体制的框架下,对内部开放科技资源的管理与运营进行改革,采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手段,按“谁开放、谁收益”的原则进行利益分配。实现开放科技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第三,健全管理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协议约束和机制带动,解决平台涉及单位多、管理分散、统筹协调难的问题。

正在建设中的青岛蓝色硅谷,按照多科技平台集成的整合发展模式,汇集了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分校等高等院校,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内优势海洋科研资源,以及正大海尔制药、青岛双瑞等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

四、基于专业化园区的集聚发展模式

现阶段,园区已经成为海洋高新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海洋高新产业园区中,通过产业关联和分工,使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相关的各种机构、组织共生发展。林金忠(2001)认为,聚集经济本质上是空间意义上的外部规模经济。①林金钟:《聚集经济与国有企业规模结构优化》,《财经研究》2001年第4期。聚集经济有三种类型:多层次聚集(企业间横向联系而形成的聚集);企业纵向关联而形成的聚集(产业链);由于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的聚集。在国内海洋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发展中,如何协调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类别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促成这些企业的聚集活动,取决于园区发展模式的选择和优化。未来的园区发展方向在于,推动园区由单一生产要素聚集向生产、金融、信息、研发多要素聚集转变;由产业大而全、小而全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由单一依赖国际或国内市场向多元化市场开发转变,以求最大限度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进而释放规模聚集效应。

这个演进路径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企业的聚集,该阶段是在市场需求和政府调控的双重诱导作用下,以承接产业转移的外源性方式或招商引资等嵌入式方式,吸引企业向园区集中;中间阶段是产业的聚集,该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园区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拉长,产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不断加强,企业聚集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形态开始出现,园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最终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该阶段是在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及其竞争力持续提高的基础上,园区内产业链、价值链上各环节联动效应不断增强,研发、孵化、融资等功能要素大批涌入,创新要素良性循环,园区开始真正形成以创新为动力的内生增长机制。

目前,国内比较典型的海洋产业园区有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上海海洋科技园、国家海洋科技国际创新园、塘沽国家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青岛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圳东部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区等。它们都是采用专业化园区集聚发展模式的成功案例。

五、基于大企业带动的雁阵发展模式

大企业带动的雁阵发展模式是指由核心骨干企业通过技术外溢和业务外包,带动相关企业参与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实现产业动态跃迁的发展模式(赤松要,1962)。传统的雁阵模式更多体现的是产业之间的垂直分工关系,前提条件是雁阵内各个企业客观上存在规模实力与技术水平上的高低落差。在国内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雁阵模式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应用,如广东珠三角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上海地区的高新技术船舶制造产业等。但传统雁阵模式也有弊端,比如随着技术外溢和业务外包,无序竞争和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危及雁阵模式存在的基础。此外,参与雁阵模式的企业需要核心骨干企业的技术外溢、业务外包乃至直接投资,一旦核心骨干企业经济状况下滑,势必通过传导效应危及雁阵内企业的发展。因此,推动国内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对传统雁阵模式有所取舍。

对雁阵模式的优化,前提是通过政策诱导和市场推动,确立区域、产业内部优先培育的带动节点即核心骨干企业,并以相关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等作为次要节点,率先推动节点各自辐射范围内的分工协作,进而发展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协作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要素自由流动,层层搭建起分工协作网络,推动更大范围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不同层次的节点中,核心骨干企业的定位主要是前向后向拉伸的产业链条,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主要业务,优先发展设计研发、服务售后等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提高辐射带动功能,使之成为分工协作的头雁;中型企业在接受核心骨干企业辐射带动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新节点,充分发挥承上启下、聚散调节的重要作用;相关小微企业积极承接核心骨干企业和中型企业的要素转移,培育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增长极。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制造基地,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拥有自升平台、半潜平台、海工特种船舶系列产品线的海工企业。截至2012年底,全国交付使用的8座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有6座出自中集来福士。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建造基地及研发设计、生产建造、调试交付应运体系,并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企业的发展。仅在烟台地区,就有400多家企业为其配套服务,有力地带动了产业链条的发展。

六、基于要素耦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在市场驱动、政府推动和产业扩张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间通过商品交易、要素流动、技术扩散、制度移植以及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和生态环境的空间溢出等多种方式,存在大量优势互补、耦合发展的现象。尽管区域内各类要素有着时间、空间的联系,客观上存在一体化发展的耦合机制,但如果没有耦合动力和耦合路径,要素之间的关联也不会必然转化为耦合发展的态势。因此,对基于要素耦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的优化,重点在于增强耦合动力和优化耦合路径上。

按照动力来源区分,耦合的动力可以区分为内生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两类。增强内生动力,主要是指在市场机制调控下,系统内部各主体间按照市场经济准则,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转化成推动各自持续和共生发展的动力。增强外源性动力,关键是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制定实施区域政策、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发展规划等作用方式调控多个行为主体的行为,影响产业共生发展的过程与状态。在进行路径优化上,既需要考虑纵向的耦合,也需要兼顾横向的耦合。所谓纵向耦合,主要是指最大限度地推动主导性产业链前后延伸,后向发展设计、研发、营销、物流、售后服务等环节,前向发展零部件加工、原料供应等环节,创造要素耦合的空间和条件。所谓横向耦合,主要是指依托主导性产业链发展共生性产业链,为环保、金融、信息等要素的融入创造空间和条件。总之,要素耦合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政府、企业三者的推动作用,把生产要素、创新要素、市场要素、金融要素等耦合集成,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提高竞争力。上海浦东的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作为全国首家“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集研发、孵化、融资等功能要素于一体,可以基本满足产业发展全过程的需求,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耦合要素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