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化为目标创新江苏组织工作

2013-04-07江苏省党的建设研究基地

唯实 2013年12期
关键词:科学化干部群众

江苏省党的建设研究基地

以科学化为目标创新江苏组织工作

江苏省党的建设研究基地

党的组织工作是由多种要素有机构成的复杂系统,有其自身的建设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江苏组织工作,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为目标,继承和发扬组织工作的优良传统,形成自身的价值目标、工作布局和文化氛围,全面推进组织工作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使其更加符合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符合执政党建设规律。

一、努力形成科学的组织工作理论体系

这是组织工作科学化的前提和先导。创新过程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规律、运用科学理论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组织工作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一是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党的建设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创新理论以及组织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创新实践。这些都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实践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思想武器,既是组织工作创新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动力,又是组织工作创新的政治方向,保证组织工作创新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二是借鉴国外政党组织建设的先进经验,创新公务员管理的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内容,顺利实现人事职位体系由大一统型向分类型转变,人事管理模式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人事权力形态由集中型向分散型转变,人事管理行为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使国家公务员制度更加完善。三是把法制化作为组织工作科学化的根本保障。四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和管理科学的优秀成果,努力掌握当代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新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更新知识内容,改善知识结构,使思想和认识始终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时代发展的前列,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落实组织工作创新的要求。应该在组织工作领域推广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通过办好诸如党建网站、开设类似电视“党建频道”、开通手机信息系统等形式,实现组织工作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充分发掘互联网功能,建立统一的党建工作信息系统,实现党员干部管理的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快捷、高效的优势,积极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实现党组织活动便捷化。借鉴市场运作模式,主动研究和把握市场规律,强化成本效益意识,避免工作不计成本的做法,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产出。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依托或借助各类专业组织和社会力量,为党员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注意运用项目管理办法,把组织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前瞻性工作细化为具体项目,做好项目的编制、实施、考评。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借鉴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组织行为科学、组织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等学科成果,实现组织工作的科学管理、高效运行。如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借鉴定编定岗、职位分析、绩效管理、能力开发等配备干部、培养党员;运用统计学原理,借鉴数量关系分析方法,对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进行量化分析;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二、努力形成科学的组织工作价值目标

这是组织工作科学化的本质要求。一是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工作大局,确保组织工作始终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提供保证。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离开了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作就失去了存在价值。江苏为实现“两个率先”所进行的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都是为了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地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苏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应该在远大理想与现实任务的结合中体现出鲜明而坚定的政治立场,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兴旺发达。党的组织工作应该始终把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为党在现阶段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作为衡量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依据,作为选人用人和吸收党员的重要标准,把如何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一大批符合这一标准的干部和党员作为组织工作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改革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确保组织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重视创新、善于创新是江苏始终保持和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的根本条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江苏党的组织工作针对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着力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针对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着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针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着力解决共产党员理想信念问题;针对社会组织形式和人们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改进组织设置、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顺应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二是以全党满意和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组织工作的创新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必须植根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社会实践,植根于党的领导活动和党的建设工作的全部实践。组织工作创新必须坚持实践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组织工作汲取政治营养、提高创新能力的源泉。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必须到第一线去拜群众为师,倾听群众的呼声,学习群众的创造精神,真正提高创新能力。江苏近年来在党的组织工作中的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都是基层和群众创造的,其中有一些是属于对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具体要求的创造性贯彻执行,有的则属于在基层实际工作中产生的原创性经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工作新格局,让组织工作的成果真正惠及群众,让群众满意,应该成为组织工作创新的宗旨和原则。

三、努力形成科学的组织工作布局

这是组织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党的组织工作存在于普遍联系之中。从外部看,党的组织工作与党的决策工作、宣传工作、纪检工作、统战工作和其他工作密切相连,构成了党的整个工作系统,而且与整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从内部看,党的组织工作是组织制度建设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干部工作、党员工作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组织工作的每一项创新,与党的其他工作和组织工作的其他部分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组织工作创新必须是一种立体性、开放性、系统性行为。组织工作创新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必须从单一性、狭隘性、封闭性的思维中走出来,从普遍联系中发现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课题;组织工作创新必须避免被局部的和暂时的利害得失所牵制,要从大局和整体着眼来谋划组织工作的格局,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组织工作创新必须进行方案的最优选择、目标的最优确定和资源的最优配置;组织工作创新必须更全面地总结经验、更敏锐地捕捉信息、更客观地看待已有的成绩、更理性地寻找存在的差距。一是加强科学谋划,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对党的组织工作的新要求,把推进组织工作创新与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有机结合,注重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及各个领域工作的中长期规划。二是优化整合资源,积极协调内外关系,上下联动、用足内力、借助外力,实现各方工作力量的有机整合和工作资源的有效利用,理顺各方关系,明确职责任务,建设科学分工、合理制约、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如,对党政两套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别实行经济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的管理体制;把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工会建设工作、团的建设工作目标统一起来;把干部的选拔、使用与干部的培养、教育结合起来,把对党员和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结合起来,把纪律检查与干部的考察考核、选拔使用结合起来。三是搞好统筹协调,对一些具有全局性、关键性、战略性的重点工作,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研究突破的措施和办法,推进组织工作出精品、出亮点、出成效。同时,坚持通盘考虑、统筹兼顾,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协调发展。

四、努力形成科学的组织工作体制机制

这是组织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在制度体系的建设上,一是整体谋划,科学设计,重视整体性。按照制度建设的内容、理念、方法更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搞好制度建设的统筹规划,增强制度的生命力和有效性。要使制度相互衔接,最大限度地减少制度摩擦,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组织工作的制度设计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健全覆盖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确保组织工作法规制度建设有目标、有计划,积极稳妥、有序可控地向前推进。二是务实管用,注重实效,注重可操作性。按照制度建设能够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原则要求,对制度体系经常梳理,有缺陷的及时完善,已过时的坚决废止,保证各项制度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注意各项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既重视实体性制度,又重视程序性制度。制度制订须详尽易懂,力求内容简洁明了、条文明确具体,便于把握和遵守,便于操作和执行。三是把握重点,突出方向性。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的现实需要,重点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四是强化执行,保证严肃性。下大气力抓好制度的贯彻执行,强化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增强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查处问责力度,对有制度不执行、执行不到位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强化惩戒措施,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把制度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贯彻执行,防止墨守成规、教条主义,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在推进机制的创新上,一是建立透明的组织工作信息公开机制。积极打造“阳光组工”,坚持以公开求公信、以公开求公平,增强组织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而最终赢得群众满意度。完善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进信息公开充分化、常态化、互动化,及时把组织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面向社会公开,认真倾听党员意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二是建立互动的组织工作群众参与机制。引导群众走进组织工作,参与组织工作,营造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坚持开展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长在线访谈,重视发挥组织工作监督员作用,及时做好组织部长电子信箱的回复办理,提倡组工干部开微博微信,努力形成组织部门与干部群众开放交流、联系密切的局面。三是建立开放的党员群众服务机制。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新要求,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着力探索开放式的服务机制。在机关、社区、农村、企业等建立社会化、敞开式的党员服务平台,服务对象立足党内、面向社会,为党员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社会事务、党务工作等多方面服务。四是建立立体的组织工作群众评价机制。继续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评价长效机制。完善民意调查内容,适应新的形势,结合组织工作变化,科学设计调查项目,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加大调查结果的公开力度,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同时,根据组织工作实际需要,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民意调查,用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工作成效,评价工作得失,推动组织工作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五、努力形成科学的组织工作方式方法

这是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一是把加强战略谋划作为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有力抓手。谋划具有稳定性、有序性、预见性,制定和实施规划是组织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化机制。中央组织部编制实施的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规划、党员教育培训规划、高级人才发展规划,这六大规划不仅是近年来组织工作科学发展所要遵循的,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的路线图。要认真落实并完善这些规划,根据实践发展需要研究制定新的规划,努力构建科学规范的组织工作规划体系。二是把量化分析作为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工具。量化分析是对事物作出准确和正确预测的有效手段。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习和运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在干部推荐、考核、评价、选择上需要采用量化工具进行分析判断,在德的考核上也要运用量化分析;为解决干部队伍年轻化和任职年龄一刀切的矛盾,应建立干部任职年龄结构数学模型;后备干部队伍要形成复式年龄结构,实现梯次配备、有序递进。首次进行的全国人才资源全口径统计等活动,都是量化分析的具体实践。在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中,建立了组织工作GDP,使组织工作有了可以量化评价、监测的指标体系。因此,要根据组织工作的特点,科学运用量化分析工具,使组织工作更为直观具体,可比较、好操作、能检验。三是把系统化、类别化、精细化作为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方法。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制度。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域越来越多,干部、人才的类别越来越多,不同领域党员情况差异更大,必须按类别实行精细管理、科学管理。要完善分级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的干部管理体制,探索地方与部门、正职与副职等不同类型干部分类考察选拔、教育培养、管理激励的政策措施,尤其要研究一把手的成长规律和培养路径。要建立不同职位干部素质能力模型,分类制订培训大纲,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学习选择。要在基层党组织原有分类基础上,根据基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调整细化组织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组织设置和工作覆盖的有效办法。四是把建立调查、评估、反馈系统作为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杠杆。调查和评估、反馈是组织工作科学化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健全从情况调查、计划制订、组织实施到评估反馈、修正完善的组织工作闭环系统。在加强内部评估的同时,更加重视群众评估、服务对象评估、社会评估,及时分析研判、检验组织工作成效,以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五是把深入基层研究实践规律作为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方法,也是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基本途径。拜人民为师,以实践为师,善于发现和总结基层实践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用以指导和推动组织工作。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江苏的组织工作要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执笔人:周延胜、桑学成)

责任编辑:张功杭

猜你喜欢

科学化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突出“三个重点”工作 不断提高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的基本理论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