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环城游憩带的开发探讨

2013-04-06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环城厦门旅游

董 菁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服务与管理系,陕西 西安 710119)

环城游憩带 (ReBAM,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是指发生于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

一、厦门环城游憩带的特征

(一)环城游憩带的特点。环城游憩带的特点主要有:(1)环城游憩带主要的客源对象是城市居民(也包括接受由中心城市辐射的外来客源);(2)环城游憩带的区位是“城市郊区”,狭义指大城市周边的从城乡结合部到郊区的地带。广义上则包含中心城市周边的城镇。(3)环城旅游带在空间上主要体现了其“圈层”的特征。但它在空间上呈现出不连续的带状分布特征,或环状结构的不规则形状。

(二)厦门环城游憩带的分布特征。厦门市目前已形成环城游憩带的雏形,具有以下的分布特征:

1.非均质半环状分布。由于厦门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环城游憩带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厦门岛为中心的半环状分布,并以点状、非均质为特征。其中,海沧区、集美区的景点分布较为集中,翔安区、同安区的景点分布则相对分散,且有向行政区划边界靠近的趋势,如野山谷、德安古堡、大帽山农场等,都有远离城区,靠近安溪的分布特点,能够吸引邻近地区的客源。

2.沿道路呈放射状分布。在各行政区内,环城游憩带景点的空间布局呈现聚集略大于扩散的现象,这说明景点的分布除了与资源本身的赋存有关外,还与城市交通线路有关。约有三分之二的景点依附在主要交通网上,形成枝叶共存的状态,特别是国道324、省道206附近,景点数目较为密集。

(三)厦门环城游憩带产品开发现状。厦门的环城旅游点主要分布在岛外,除了少部分景点,如集美陈嘉庚纪念胜地、青礁慈济文化旅游区、翔安的“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和大嶝商贸旅游区以外,大部分景点为乡村旅游景点、农业休闲旅游景点。主要的乡村旅游景点有万宝山观光果园,天竺山森林休闲旅游区、青龙寨、五峰古堡、金光湖、莲花森林公园、北辰山、野山谷、汀溪水库、吕塘、大帽山等。

厦门环城游憩带的旅游产品,从总体上看,各区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旅游产品,但是,由于以下原因,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由于环城旅游是资源依托型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同质化必然会影响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加上环城旅游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和服务,大多以品尝当地菜肴、欣赏田园景色为主,参与性活动也以参加简单的农事活动和参与游乐为主。总的看来,环城旅游同质化表现为产品主体的乡村旅游景点定位模糊,有雷同趋向;活动内容简单,项目互相模仿;主题形象不鲜明,缺少营销策划;缺乏创新性的经营理念等。其次,在资源同质、文化同源、地理位置邻近的背景下,首个开发成功的旅游产品,在示范中树立起了榜样作用,但也有一些地方盲目仿效与跟风,产品的同质化现象由此加剧。

二、厦门环城游憩带的产品体系构建

在构建厦门环城游憩带时,为了避免出现特色雷同、恶性竞争的现象,就要根据资源自身的实际,差异化的开发旅游产品。

(一)农业观光及农村生活体验游。可以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满足旅游者回归大自然以及获取知识的需求。如塔山边观光果园、万宝山观光果园等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的种植,采用观光农园的形式,使游客可以参观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也可以品尝新鲜的农副产品,到园中采摘收获,享受耕耘丰收的喜悦。品尝农家风味餐,可以自己动手做农家饭,感受农村生活的勤俭与朴素。还可组织各种民间传统节庆活动 (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乡村婚俗表演、农家簧火晚会、农耕博物馆等,使旅游者了解古老的农耕文化,并使旅游者积极参与其中。

玳瑁山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区、竹坝现代农业及南亚风情旅游区等景点可以发展以农村地域风情为主体的农村文化生活体验旅游,以秀丽的自然风光为背景,将特色的农村文化融入旅游活动中,举办各种农村节庆活动,吸引各类文化体验旅游者前来深入体验农村生活,使旅游者在厌倦了疲惫、繁杂的现代生活的时候,通过体会乡村的宁静和劳动人民的勤劳和热情重新找回信心和活力。

(二)闽南文化体验游。厦门城郊闽南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名人故里众多,同时乡村建筑风格独特形成独特的闽南村落。新垵古民居、吕塘村、德安古堡就很好的代表。这些景点就可充分利用原有古迹以及古老而传统的民舍,组织游客进行农家访问,去农家做客,与纯朴热情的村民交流,开展住在农家、领略乡村风貌、深切理解乡村文化内涵的文化体验旅游。

(三)特色购物游。厦门的特产种类繁多,深受旅游者的喜爱。莲花森林公园、野山谷等可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内涵,突出乡村原材料和加工工艺,开发系列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如山茅野菜、粗布衣服、树根、石头等等都可以作为挖掘和加工乡村体验旅游商品的有用之材,同安封肉、土笋冻、海蛎煎、馅饼等都是厦门有名的土特产,可以在这里进行现场制作。同时突出乡村体验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性,争取让旅游者亲手参与制作加工自己喜欢的旅游商品,既可以丰富旅游商品的内容,又使旅游者对购买回去的旅游商品有着美好的回忆。

(四)康体健身、休闲度假游。厦门水体及森林资源丰富,可以发展康体健身、休闲度假旅游,新城滨海休闲旅游区、日月谷温泉度假区可以开发海滨温泉休闲旅游产品,天竺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北辰山等,可以定期组织爬山登高活动,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徒步登山探险、漂流探险等活动。人们除了置身在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中获得体验和享受外,深入神秘的自然空间进行探险猎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暂时逃离喧嚣的都市,实现自我价值的旅游方式。

三、厦门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

(一)优化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产品向多样化发展。在符合旅游产业布局的条件下,通过重点推进和错位发展,以项目为支撑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加快五峰村,汀溪镇荏畲村以及“闽南的西双版纳”——金光湖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区 (点),丰富厦门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体系。

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还应向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在城市周围开发的景区应有不同的功能,适合不同群体的口味。观光、休闲、度假、专题旅游并存,老年、中年、青少年市场兼顾,高中低档设施齐全,凡有旅游或游憩动机的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款产品,这种丰富多样的产品组合才能满足市民多层次的游憩需求。环城游憩活动项目设计中切忌雷同、单调。市民对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的重游率较高,这些旅游地对游客的边际效用也随着重游次数的增加在递减,因此,在环城游憩活动项目中设计不同风格的、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是保持长久吸引力的关键。

(二)加大宣传力度,用事件旅游促发展。营销是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一步。厦门环城游憩带地区应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仅仅在“黄金周”才宣传促销是不够的。要不断改进宣传促销方式,改善宣传促销的手段,提高宣传促销的效益。在扩大促销规模的同时,增强促销的针对性。宣传促销要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相配套,针对特定的市场条件,集中推出主打产品。要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宣传效果。此外,要加快建设厦门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信息网站,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地提供有关环城游憩带的信息,包括景区具体位置、交通道路信息、乘车方式、消费水平、住宿条件、活动安排、特色内容等。随着网络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其对厦门环城游憩带宣传的效应也会越来越大。其次,旅游事件对厦门民在环城游憩带上的游憩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事件旅游是指以各种节庆的举办、重大事件的发生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引发事件旅游的事件统称为旅游事件,包括节庆活动、会展博览、文体赛事、商务会议等。2009年6月28日,五峰德安古堡隆重举行了“厦门市乡村旅游启动仪式”和“君龙人寿2009厦门十大最美乡村暨厦门最佳生态休闲一日游产品评选”活动。截至7月31日,五峰村共接待游客1.2万人,古堡餐饮及住宿收入达8万元,农家小吃收入7000元,农家酒坊收入5000元,家禽收入3000元,农贸收入3万元,全村的旅游营业收入达12.5万元。可见节庆活动等旅游事件对市民的吸引力之大,其将对环城游憩带的发展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组织策划一些高层次的节庆活动,开展更多的节庆赛事来推动厦门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旅游事件的发生不但能够吸引广大市民的参与,同时有助于促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旅游事件所凭借的设施、场所,将成为日后市民开展游憩活动的重要设施、场所。

(三)合理政策的扶持。1.土地政策。农民利用所有的土地经营权作为入股参与旅游项目时,政府要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对于要征用的农民土地,要科学评估土地的价值,不但要评估土地的经济价值还要考虑土地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真正让利于农民,让农民得到实惠。

2.资金政策。政府对发展环城游憩带旅游的资金政策应主要体现在财政、税收、工商管理和金融政策等方面。在财政上,政府应增加对乡村旅游的财政预算和开发促销资金,建立专门的发展基金。在税收和工商管理方面,可以减免参与环城旅游开发的企业和农民部分相关税种和行政性收费,如所得税、营业税、耕地占用税、客运附加费、管理费等。在金融方面,可以对农民发放小额贷款,对旅游企业优先贷款,建立多样的融资机制,支持旅游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等。总之,政府应尽力帮助旅游企业和农民解决资金问题,使他们有能力参与旅游的开发与经营。

3.科学规划的支撑。政府要将环城游憩带的规划纳入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中,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要与环城游憩带建设相配套。通过环城游憩带的规划,处理好各个旅游景点分工与协作关系,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产品的叠加效应,总体上丰富和完善厦门的旅游产品体系。政府在制定环城游憩带规划时还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要和国家、地区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二是要与当地的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使环城游憩带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联系,互相促进。三是要结合当前厦门游客旅游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倾向,注重旅游质量,通过环城游憩带的规划建设,满足厦门人民的休闲旅游需求,提高生活水平。

4.提高农民素质。在环城游憩带的构建中,农民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农民的素质直接影响他们在发展旅游中的利益,而由于岛外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农民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导致农民对市场的把握不够准确,很容易导致经营不善。所以政府应该为针对农民实际情况提供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市场意识和服务技能,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措施引进高素质的旅游人才,这样不但可以获得人才支持,还可以对当地农民起到示范教育的作用,带动环城游憩带的发展。

四、结语

当前厦门环城游憩带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必须进一步挖掘利用旅游资源,明确环城游憩带发展思路,发挥旅游的综合效应。加快厦门市岛外各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构建环城游憩带,城乡统筹进行发展,必将对厦门市旅游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1]颜亚玉..厦门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研究2008年厦门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

[2]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 (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J].地理科学,2001(4):354-359.

[3]安永刚.长沙环城游憩带开发[D].研究中南林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

[4]李红超.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以济南为例[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环城厦门旅游
厦门正新
治理一条河 幸福一座城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环城旅行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宁波市环城西路公交专用道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