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种催青室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试验

2013-04-06兰自勉潘庆流

中国蚕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蚕卵雾化器蚕种

兰自勉 潘庆流

(1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河池 547000;2宜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宜州 546300)

蚕卵从出库到孵化的过程,需要在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保护,让蚕卵的胚胎发育整齐,体质健康强壮,确保能在预定的日期孵化整齐。在室温低于20 ℃的情况下,传统的做法是用木碳或者电炉加温,然后在上面煮一锅水补充湿度,需要配备人员24 h值班看守,操作很不方便,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局部温度过高或太过干燥的情况,造成蚕卵死亡。而目前最先进的加温加湿设备——南京士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原名南京南大明学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蚕种催青计算机测控系统[1],虽然能达到良好的温湿度控制效果,但整个系统造价很高,不容易普及推广。为适应广西地区广大小蚕共育户蚕种催青的温湿度自动控制,让蚕卵孵化齐一,为饲育出优质的小蚕打好基础,我们从2009 年开始研制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制作的蚕种催青室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把加温和加湿分开来设计,加热元件沿四周墙面均匀布置,使温度变化均匀;由风扇把水雾通过导管从空中分多个出口往下吹送,使湿度分布均匀;可根据不同的催青室面积大小和隔热条件不同,随时进行调整安装,温湿度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室内温湿度保持相对稳定而均匀,便于蚕卵胚胎顺利发育。我们现将该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等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1 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该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温湿度控制器、接触器、加温系统、加湿系统6 个部分组成,如图1 所示。

图1 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图

当电源接通的时候,加温系统和加湿系统开始工作,室内温度和湿度上升,达到所设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上限值时,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反馈到温湿度控制器,断开加温系统和加湿系统的电源,这时温度和相对湿度会下降,当温度和相对湿度下降到所设定的下限值时,温湿度控制器再接通加温和加湿系统的电源,使加温和加湿系统工作。经过这样反复地接通和断开加温和加湿系统的电源,使温湿度趋于某个设定的值,从而达到自动控制温湿度的目的。

由于常用温湿度控制器输出的加热触点容量为5~20 A 220 V 交流电源,而加热系统的功率根据房间的大小来决定,通常1 间40 m2的房间要用700 m的地热线,功率约为7 kW,因此温湿度控制器的输出功率不能满足需要,设计的时候需加接1 个50 A 的接触器,单独用于控制加温系统电源的接通和断开。

2 加温系统的设计

加温系统的发热部分主要是地热线,用网线钉把地热线固定在墙面上,每根地热线长100 m,功率为1 kW,并联连接,地热线离地面约50 mm,高度约1 800 mm,地热线之间宽约50 mm,尽量均匀分布,避免交错和打结(图2)。

图2 地热线分布图

3 加湿系统的设计

加湿系统主要由水槽、超声波雾化器、浮块、风扇、导雾管和电源6 个部分组成。当电源接通时,超声波雾化器开始工作,把水雾化,同时由风扇把水雾经导管吹出,给整个空间补充湿度,如图3 所示。

图3 加湿系统结构图

水槽:选用聚丙烯塑料来制作,尺寸为长500 mm、宽370 mm、高300 mm,在盖上设计有不同大小的通孔,用于安装导雾管、注水管和风扇。

导雾管:选用公称直径φ 为40 mm 的PVC 排水管来做,并用带螺纹的接头把导雾管固定在水槽盖上,导雾管尽量足够长,让水雾从高处飘散而下,从而使室内的相对湿度达到稳定而均匀。

雾化器:选用有10 个雾化头的大雾化量超声波雾化器,把雾化器固定在2 块泡沫浮块上,通过调整,使雾化器水位感应开关处在离水面以下10 mm左右的位置,达到最佳的雾化效果。

风扇:选用12 W 的排气扇,接220 V 交流电源,风口直径为100 mm,风量为40 m3/h,可以把被雾化的水雾从导雾管口迅速排出。

电源:选用300 W 的环型变压器+1 块全桥整流电路组成,输出电压为50 V 直流电源。

4 参数的计算和选择

4.1 地热线的计算和选择

以40 m2的房间为例,房间内空间的体积约为110 m3,蚕桑生产通常4 月份开始,当时广西地区的平均室温约为12 ℃,蚕卵正常发育所需要的温度为26 ℃,要求10 min 使室内的温度升到26 ℃,并能保持这个工作温度的相对恒定,所以设计时应从3 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加热室内空气到26 ℃所需的电功率;二是保持室内26 ℃所需的电功率;三是考虑房屋建筑结构、传热和通风等因素的影响。

4.1.1 加热催青室空气所需电功率的计算 根据热学公式Q=cm(t2-t1),其中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为kJ;c—空气的定压比热容,单位为kJ/(kg·K);m—空气的质量,单位为kg;t2—末温度,t1—初始温度,单位均为℃。

因为,标准状态下干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为C=1.005 6 kJ/(kg·K)[2];1 m3的空气质量为1.29 kg,房间的体积为110 m3,则房间内空气的质量m=1.29×110 kg=141.9 kg;且t2=26 ℃,t1=12 ℃。所以Q=1.005 6×141.9×(26-12)kJ=1 997.73 kJ。

假设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于发热,则根据Q=W=Pt得:电功率P=W/t=1 997.73 ÷600 kW=3.33 kW。

4.1.2 保持催青室内温度所需电功率的估算 根据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公式:Qj=KF(tn-tm)α[2],其中,Qt—基本耗热量,单位为W;K—传热系数,单位为W/m2·℃;F—传热面积,单位为m2;tn—冬季室内温度,tw—供暖室外温度,单位均为℃;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催青室的传热面积包括地板面、天花板面、前后墙面和左右墙面。催青室内长为8 m、宽为5 m、高为2.75 m,因此,其传热面积F=8×5×2+8×2.75×2+5×2.75×2 m2=151.5 m2。根据测量得当时的室内平均温度约为12 ℃,室内和室外的温差约为2 ℃,计算时室外温度取10 ℃。

查文献[2]传热系数表K=1.885 W/m2·℃;催青室传热面积F=151.5 m2;tn=26 ℃,tw=10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参照文献[3]表4.1.8-1,取α=1。所以Qj=1.885×151.5×(26-10)×1 W=4 569.24 W≈4.6 kW。

4.1.3 地热线数量及规格的确定 以上加热催青室空气所需电功率的计算,是在一种理想状态下所计算得的理论值,保持催青室内温度所需电功率的估算,也是忽略了影响基本耗热量的诸多因素而得出的估算值。在催青室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地热线功率的选择要以这2 个数值为参考依据,还要考虑到当加温加湿系统正常工作时,室内还挂满蚕卵,每天人员进出调位和观察多次,还保证每天有3 次的通风换气,热量散失较大;另外,还要考虑到门窗的传热等因素。由于测得夜间温度要比平均温度低2~4 ℃,当催青工作一开始,就必须保持催青室内的温度相对稳定。因此,在实际应用中,1 间40 m2的催青室需要设置功率为7 kW 的地热线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地热线的品种和规格很多,出于经济和实用性方面考虑,选择地热线规格为外径2 mm、金属发热丝直径0.65 mm、线长100 m、功率1 kW。所以,1 间40 m2的催青室需要布置7 条地热线。

4.2 雾化器的选择

蚕种催青阶段所需的相对湿度在75%~85%之间,由于每天要求用消毒液对地面进行消毒,补充了部分湿度,再加上四周墙面和天花板都贴塑料薄膜保湿,因此40 m2的房间用1 个10 头大雾量的雾化器便可满足加湿的需要。选用的雾化器规格为,直流电源:48 V 250 W;频率:1 700 kHz;工作水位:30~50 mm;工作温度:0~45 ℃;雾化量:3 000~5 000 mL/h。

5 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

首先把水槽里的水注到最高水位,然后接通电源,加温和加湿系统开始工作,设置好工作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修正误差值等。当室内的温湿度超过上限值或者是低于下限值时,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自动断开和接通相应部分的电源,保证温度和相对湿度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随着加湿系统水槽内的水位降低,浮块和雾化器会触底,此时如果水面低于雾化器水位感应开关时,雾化器会自动停止工作,为了避免因水位过低造成中途停止工作,设计的水槽最低水位线在触底时应高于水位感应开关15 mm。当水面低于最低水位线时,应及时向水槽里注水,保证加湿系统能持续正常工作。

6 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试验

6.1 试验方法

2011 年3 月10 日,为验证该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加温补湿效果,我们在广西宜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2 个蚕种催青室,将该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和传统的加温加湿进行了对比试验。

试验蚕种样品:精选1 张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生产的“两广二号”正交蚕种,良卵率达98%以上,分成8 份,每份约6 409 粒卵。

试验样品分组:A 组为A1、A2、A3、A4,放在20 m2用木碳加温煮水补湿的催青室;B 组为B1、B2、B3、B4,放在20 m2用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催青室。

试验样品放置:2 个催青室的试验样品放的位置相同,离地面高度1.5 m。A1、A4和B1、B4挂在离墙面500 mm 的地方,A2、A3和B2、B3挂在共育室的中间位置。

试验室条件:室外平均温度12 ℃左右,光线均匀,密封良好,有通风换气装置。

催青试验过程:采用简化催青法,即戊3 胚胎前,温度为20 ℃,相对湿度为75%;戊3 胚胎后,温度为26 ℃,相对湿度为85%[4]。每天通风换气3 次。

6.2 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如表1,从表1 得知,A 催青室中的A1和A4离热源较远,温湿度相差较大且不稳定,因此和A2、A3相比,孵化率低,死卵率高,另外A1和A4由于温度较低,蚕卵催青积温不够是导致孵化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而B 催青室中的B1、B4和B2、B3比较,虽然位置不同,但温湿度相差不大,孵化率和死卵率都没有明显的差别。从A 催青室和B 催青室8个样品整体对比情况看,A 催青室不同位置的温湿度相差较大,孵化率低,死卵率高;而B 催青室不同位置温湿度相差较小,孵化率很高,死卵率很低。由此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采用该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可以使催青室保持相对稳定的温湿度,更有利于蚕卵胚胎顺利发育,达到预期孵化齐一的效果。

表1 蚕种催青室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蚕种孵化率情况

7 结语

该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在设计上把加温系统和加湿系统分开来考虑分开控制,同时能满足温度和湿度的设计要求。同时,该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调整,针对不同用途稍作修改,便可适用于专业化蚕种催青、规模化小蚕共育、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

[1]王亚琴,吴海荣,黄爱梅,等.自动化测控蚕种催青探讨[J].中国蚕业,2006,27(4):40-41.

[2]田玉卓.供热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4]浙江农业大学.养蚕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蚕卵雾化器蚕种
不同射流雾化器对银黄吸入溶液体外雾化特性评价的影响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雾化器结构参数对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脱硝性能影响研究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孵化蚕卵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蚕卵的等待!
振动筛网雾化器与压力射流雾化器在雾化时间和雾化后残余量中的差异研究
温度刺激对催青期樗蚕卵中孵化酶基因PccHE表达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