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体位对卧床老年患者腋下体温值的影响

2013-04-04朱雅萍方均华丁敏珏

上海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测量体温体温计平卧

朱雅萍 方均华 丁敏珏

(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41)

体温的测量是临床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操作。体温是衡量机体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由于腋下血液循环丰富、腋下测温较口腔测温安全、不易引起疾病的交叉感染,所以在老年临床护理中较多的被采用。但是腋下测温时间相对较长,而老年患者因体力差、肌肉萎缩,肌力减小[1],测温时腋窝形成的人工体腔密闭性不强,测量的体温数值变化较大,体温重测的概率增加。这不仅增加了护士工作量,也不利于准确、及时的观察患者疾病的变化。为了研究什么体位更适合老年患者的腋下体温测量,笔者进行了实验分析,以指导老年临床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中心老年护理病房2012年8 - 9月期间非感染性疾病、无腋窝疾患的住院患者96人,其中男32例,女64例;年龄60~100岁,平均(84.98±7.84)岁;脑梗塞78例,占81.3%,其余为患高血压、糖尿病、骨折、帕金森病、冠心病、脑萎缩,占18.7%。

1.2 方法

使用上海华辰医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玻璃水银体温计,按体温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2],检测后消毒备用。

选择下午2时午睡后时间段,此时患者尚未起床活动,室温控制在20℃~25℃,将消毒后待用的体温计甩至35℃以下,按操作规范将患者腋窝擦干后进行体温测量。每位患者分二次进行,每次采用两种不同体位的测量。第一次先采用平卧位,将体温计水银头放置腋下紧贴皮肤,手屈臂肘过胸夹紧,测量时间10 min,读数后将体温计甩至35℃以下。再让患者侧卧位测量,将体温计水银头放置上腋窝下紧贴皮肤,手屈臂肘过胸夹紧,测量时间10 min,读数记录。间隔一周后,进行第二次试验,先侧卧位,再平卧位,测量后进行读数记录。两种体位测量体温时做到同一时间,同一部位,同一体温计和同一人操作,以减少误差。每次取体温计时观察患者手臂和体温计的位置状况并记录。

判断标准:正常位置是手屈臂肘过胸夹紧,如果肘部变化过锁骨中线判断为手臂移动,肘部变化过腋前线并与胸部分开的判断为手臂松开;体温计末端离开原来位置判断为移动,体温计头端离开腋窝则判断为脱落。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用 ±SD)表示,非正态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计数数据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体位体温值的变化

两次平卧位体温测量的结果分别是(36.5±0.4)℃和(36.5±0.4)℃;两次侧卧位体温测量的结果分别是(36.6±0.4)℃和(36.6±0.4)℃,两次结果均为平卧位腋下体温值低于侧卧位腋下体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平卧位与侧卧位腋下体温值比较(℃)

2.2 不同体位测温时手臂移位情况

平卧位测量体温时,发生移动24人,侧卧位测量体温时,发生移动12人,平卧位发生手臂移动多于侧卧位,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3,P<0.05)。

平卧位测量体温时,发生松开45人,侧卧位测量体温时,发生松开15人,平卧位比侧卧位更易发生手臂松开,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18,P<0.01)。

2.3 不同体位测温时体温计位置变化情况

平卧位测量时体温计移动和脱落总数为4例,侧卧位测量时体温计移动和脱落总数为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准确测量体温对老年患者的重要意义

由于老年人本身机体反应较年轻人慢得多,感觉较为迟钝,所以无法在疾病早期作出适当的表述或者由于疾病本身及衰老的因素而表达不清,甚至无法表达,发生感染性疾病时体温不升或升高值与疾病严重程度不相符。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变化较快,因此体温的准确测量尤为重要,准确测量体温能及时发现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正确诊断、治疗和护理能够提供佐证和帮助。

3.2 侧卧位腋温更接近核心温度

国外研究认为成年人测量腋温的时间差异较小,建议应对老人、小孩及发热者进行腋温测量时间的研究[3]。腋温存在测量时间长、患者配合程度欠佳等特点[4],腋下温度传递较慢,测量时间相对较长,教科书中的测量标准时长为10 min[2],相关研究也认为腋下测温时间10 min较为适合,时间太短则会对体温值产生影响[5-6]。随着高龄以及各种慢性疾病对老年患者的影响,在腋下测温时人工体腔密闭性不够,体温计水银头不能与皮肤紧密贴紧,使身体内的核心温度无法正确传递到体温计的水银柱上,测出的温度可能相对比较低。

平卧位时,由于老年患者屈臂夹胸能力缺乏,耐力有限,在测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手臂移动和松开,使人工体腔出现空隙,导致测量时间不足而影响体温的准确反映。侧卧位时,手臂自然下垂,利用重力关系使手臂和胸壁紧贴形成一个密闭的人工体腔,而手臂自然垂于胸前与平卧位手臂抬起放于胸前相比,手臂不易移动和松开;同时因手臂自然下垂夹紧体温计,所以相对省力,而使老人能够坚持10 min的测量时间,确保腋下测温的准确性,使体温的数值更接近老年患者的核心温度,所以老年患者更宜选择侧卧位测腋温。

3.3 护士对正确测量体温的指导作用

赖春荣[7]的研究中提到48.5%的护士给患者侧体温时没有指导,其中16.7%没有向患者进行注意事项的解释说明。老年患者由于年事已高或者疾病影响,对测量腋温的方法理解不够或者能力有限,在腋下测温时无法形成严密的人工体腔,又因耐力有限而使测量时间不足,导致测出的体温不够准确。汪秀琼[8]等提出应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重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体温测量工作。护士在给老年患者测量体温时,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协助患者选择正确合适的体位,确保人工体腔的密闭和足够的测量时间,这对准确测量体温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世俊.老年护理学[M].4版.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40.

[2] 李小寒, 尚小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52-153.

[3] 张翼, 李永春, 曾琳.体位及测量时间对老年患者体温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7(1): 7-9.

[4] 郭君怡, 吴娇玲, 林野, 等.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体温测量方法的探讨[J].护理学报, 2010, 17(9): 67-68.

[5] 姬荷.腋窝体温测量时间的探讨[J].中外医疗, 2009,28(29): 14-15.

[6] 朱海霞.腋下体温测试时间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13): 2189-2190.

[7] 赖春荣, 萧珊, 戴胜群, 等.腋窝体温测量200例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7): 44-45.

[8] 汪秀琼, 卿绍玉, 张友珍.腋温测量方法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 2010, 5(8): 1984-1985.

猜你喜欢

测量体温体温计平卧
水银体温计打碎了别慌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平卧菊三七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无人机测温
社区防控不松懈
咬破了体温计怎么办
正交试验优化平卧菊三七多糖的提取工艺
小小体温计 内藏大秘密
智能体温计 贴一下就能量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