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愧于心”方能“正于行”

2013-04-01枣阳杜春香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随地吐痰项王文段

枣阳 杜春香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木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项羽之死》)

对于有英雄情结和偶像崇拜倾向的中学生而言,这段文字应该不会陌生吧?它将西楚霸王人生中那最后的一腔“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虽然后人对项羽英雄末路时的自我开脱褒贬不一,对项羽的意气用事扼腕长叹。但是,如果我们剔除项羽的意气、刚愎、任性等人性之弱点,文段中项王敢于自我解剖的“愧于心”就不能不让我们对这位盖世英雄抱以最崇高的敬意。

人不可无愧心。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不可能没有做过一件有亏于他人或愧对自己良心的事。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没有必要遮遮掩掩,更无必要掩耳盗铃。因为,很多有亏于他人或有愧于自己的事情并不是我们主动去做的,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主观上虽无意,却在客观上促成了这样的事。这样说,并不是为自己的错误开脱,也不是说我们道德缺失,当然,更不是说我们是为了损人利己。既然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会做出这样的事,那是不是意味着,这就正常了?这就完全与自己无关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只要心存愧心,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同样的事,犯同样的错了。

比如,你在校园里散步,实在憋不住了,随口吐了一口痰,如果你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心中并不感到有愧,那么,你下一次有痰了,还会随口吐出来,久而久之,随地吐痰就成了你的习惯;反之,如果你认为这样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自己随地吐痰不符合一名中学生的身份,与《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格格不入的,是一种有愧于心的事,那么,你以后再遇到这类事情,你就会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了。再比如,你乘公交到学校,因为带的东西太多,看到一位孕妇上车,你觉得自己带的东西太多,如果给她让位,你自己确实无法站立,就把让座位的机会留给他人,如果你因此而觉得理所当然甚至心安理得,并不感到有“愧于心”,那么,你下次乘车时遇到老人、小孩、孕妇、残疾人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时,你仍然会找出一定的理由“坚决”不让座,因为一旦有了“正当”理由,你就无愧心了呀,长此以往,你的尊老爱幼、扶弱助残之心就会消弭尽净;反之,如果你这一次有“愧于心”,觉得自己的所想所为愧对那位孕妇,下一次再遇到需要让座的时候,你就会积极主动地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了,这是因为你不想再次有“愧于心”了啊。

亲爱的同学,这两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你也许遇到过一次或多次吧?嘿嘿。别不好意思。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而做过这样那样的有“愧于心”的事。关键是我们要常怀愧心,才不致于失守了心灵中那颗纯洁、美丽的月亮。

当然,这里举的两例可都是很小的有“愧于心”的事情。其实,在我们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还有很多应该让我们有“愧于心”而我们却认为无“愧于心”的大事呢。遗憾的是,很多同学并不认为这些大事有“愧于心”甚至觉得太正常不过了,倒是让人痛心疾首啊。呵,你不相信?非要咱来揭揭“老底”?

“老底”之一: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甚至声嘶力竭,而有些同学却在下面玩手机,听音乐,看小说,甚至有同学“误把课堂当卧室,神游仙界拜周公”。

“老底”之二:女生乙因锻炼而受伤,同桌的男生甲主动为她打饭,打开水,你也许只是为了好玩,或许只是为了娱乐一下,就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对男生甲说:他在对女生献殷勤,想追求女生乙,云云。结果导致男生甲再也不敢帮助任何女生了。

“老底”之三:为了让我们在学校里吃好穿好,家长在单位辛苦工作,在家里节衣缩食,爸爸妈妈甚至几年没有添过新衣服,但我们在学校里大手大脚,有免费开水不喝,非要去买饮料;一下课就到学校小卖部去买零食;食堂饭菜稍不如意,就倒掉再买;总是与其他同学比吃比穿比手机……这事太多了吧!

……

“老底”之N:呵呵,脸红了吧?不让“揭”了?好,不让“揭”咱就不“揭”了,但我们对这些习以为常的事,可曾有过“愧于心”的想法?我相信很多同学没有像项王那样解剖过自己,更不用说“愧于心”了。否则,这些现象就不会被老班成天挂在嘴上,不知疲倦地来唠叨我们了。

作为一代天纵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虽然也有很多缺点或不足,但英雄就是英雄,在他英雄末路之际,他还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还能够感到“愧于心”,仅这一点,就值得咱们学习呢。

亲爱的同学,在“拔山”“扛鼎”上,我们确乎不能与项王这位大英雄相比,甚至想学习也很不现实,但,大英雄的“愧于心”却是我们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学到的啊。在学习生活中,项王的“愧于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同学的座右铭!因为只有对一些不好的事情“愧于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才能努力避免这些有“愧于心”的事情,我们的所作所为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师长,无愧于友朋,无愧于社会。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愧于心”方能“正于行”!

高考语言表达中有一个仿写考点,亲,读了这篇文章,把你的感受用文段中的“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一句仿写出来,如何?呵呵,咱先提供一个仿句以资参考:纵师长友朋谅而囿我,我何坦然待之?纵彼不言,某独不愧于心乎?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中学生对有些事情只要觉得有“愧于心”并努力避免或改正就可以了,项王原话中“我何面目见之”则大错特错矣,从时代性和思想性上来讲,这一句是仿写的难点哟。亲爱的同学,下面该你了!

猜你喜欢

随地吐痰项王文段
痰盒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治理随地吐痰,罚款不是关键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四面楚歌
自勉
亚父之死
随地吐痰伤了中国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