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时代的微公益理念社会化现状分析*

2013-04-01

关键词:公益活动爱心公益

赵 敏

(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710127)

微公益在过去的一年中,呈星火燎原之势,快速发展。微博开放化的环境和强大的号召力,更是为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随着公众参与度的提高,人人公益的理念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然而,微公益理念社会化的价值并不仅限于停留在感受的基础上,而在于对公众思想道德和价值需求的根本统一。

基于以上理解,本文将着重探讨在微公益社会化过程中,微公益理念产生的社会价值。

一、微博时代的微公益理念的发展

(一)微博时代微公益理念的缘起

微博,是基于Web2.0 平台下的一个创造性的产物,它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同时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微博的出现,让人们通过社会化媒体来满足高层次基本需求成为了现实[1]。据统计,到2011年,微博用户规模达24 988 万人,使用率达48.7%,与2010年相比,年增长率达296%[2]。微博的迅速发展,开启了中国的“微时代”纪元。“微公益”一方面借助微博平台,快速壮大起来。另一方面,微公益也充分利用微博的潜力,使微博不但具有惩戒“恶”的力量,而且具备了更多倡导“善”的能量。

2007年10月7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创办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具有影响力的微公益网站——FreeRice,它的口号是“无论你是大公司的CEO 还是穷国家的街头流浪的孩子,提高英语词汇量都会改善你的生活。此时此刻,躲在世界某个角落里的饥民,可能正在享用你赞助的大米。”截至目前,网民们捐出的米粒一天达近1 亿粒。这是一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网络时代的群众运动,却使人们在举手之间便可帮助挣扎在饥饿生死边缘的近万人获得温饱。在这种微公益理念的影响下,为适应中国平民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微公益理念开始形成和逐步完善。

2009年,“多背一公斤”网站的创建者余志海第一次提出“微公益”的概念。他指出微公益行动的两大要素:一是简单,要让很多人可以参与其中;二是有效,通过大量普通人的参与可以使受助者产生真正的改变。2010年,《公益时报》指出:“微公益”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件着手、强调积少成多[3]。微公益就是要让“微不足道”的付出通过每个自发的个体,渗透到公益需求的每个角落。

(二)微博时代微公益的理念

我国传统公益注重的是财富转移,规模相对较大,参与主体多为少数经济较为宽裕的社会群体。而微博时代的“微公益”强调的则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参与者通常有普通公民、民间志愿组织、网络媒体、名人、企业、政府,是一种主体多元化的新型公益模式。微公益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更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

“茶缸”倡导的微公益理念是: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价、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微公益给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将人们的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联想在2011年7月开始的微公益大赛上对微公益的理念有三个阐述:(1)鼓励大家发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并把爱心付诸行动;(2)鼓励大家借助微博这种创新的平台,吸引更多人关注身边的公益;(3)微公益贵在行动,贵在人人参与,联想鼎力支持微公益实干者,让他们的公益行动更有力量。

综上所述,我认为微博时代的微公益理念是:借助网络平台,降低公益门槛,倡导人人参与、自我管理,建立公益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积少成多,以集体的力量践行社会公益理想。

二、微博时代微公益理念社会化的现状

(一)普通民众发起的“微公益”活动

普通民众作为微博时代微公益理念社会化的主力军广泛地参与到了活动当中,积极主动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借助微博平台,集思广益,以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着各种创新性的活动。

简世成和张才路是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驻村的两名大学生村官,两年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专长想方设法推动农村发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他们提出了“微博卖板栗”的想法,计划利用微博平台,发布板栗活动信息,并将活动过程中的精彩瞬间通过微博以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向外传播。在帮助农民优价销售板栗、增加收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农民IT 技术培训、筹建“农民合作网吧”,并通过互联网特别是微博平台长期推销生态农产品、争取各界扶贫资源;同时,组织消费者团购、乡村生态旅游等城乡互动活动,适时推动成立农民电脑协会、板栗协会或生态果蔬协会等合作组织,为长远发展打基础。两名大学生村官更是将微博卖板栗申请成一个微公益项目,参加了联想“微公益”大赛,项目参赛后,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切实的可行性,受到了广大网友和嘉宾的青睐[4]。

(二)民间志愿组织发起的“微公益”活动

民间志愿组织作为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传播公益理念的民间草根力量,在微博平台和微公益活动的开展中,更是突出了自己的优势,广泛地号召志愿者,以核裂变式的方式迅速传播微公益理念。

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以“宝贝回家寻子网”为协会的主要活动平台,汇集了许多的爱心力量帮助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自2008年创办至今,志愿者队伍也从最初的70 多名发展到2 万多人。该协会的宗旨是:关爱儿童,共筑和谐。“宝贝回家寻子网”网站有近3 000万注册的家长和志愿者,腾讯公益与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宝贝回家关爱行动”,希望借助微博,帮助走失、被拐和流浪的儿童回到父母身边,同时,呼吁网友见到街头乞讨的儿童时请拍照或录像,连同时间、详细地点等发布到腾讯微博。宝贝回家志愿者队伍建立了90多个寻子QQ 群,截至目前已有75 491位爱心人士参与本活动,已有449人通过该活动找到亲人,目前还有家寻宝贝11 021人,宝贝寻家5 478人[5]。

(三)网络媒体发起的“微公益”活动

网络媒体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方式,凝聚人心、积聚力量、把微公益的理念转化为随手可行的行动,渗入每个网民的意识中。网络媒体在微公益活动中,不仅起着监督监管的作用,而且担负起捐赠主体的作用。

2009年12月,一家微公益互动微博社区——“茶缸微博”在上海成立。“积少成多、聚米为谷”是茶缸倡导的精神。茶缸承诺,网友只要注册成为该网站的会员,就等于捐献了10粒米。网友每发表一篇微博,网站又会再捐1粒米,推荐1名会员,网站将捐献10 粒米,网友参与1 份问卷网站将捐献100粒米。此外,网友在该网站使用微博可以获得积分,每200积分就可以换成5 000粒米。“茶缸网”随时都会更新捐米的数据,每当统计捐米量达到5公斤后,专门的爱心米小组就会去市场买回一袋等量的米,再通过与慈善机构合作捐给贫困家庭。截至2011年2月底,“茶缸”网已有1.4万余名注册会员。到目前为止,“茶缸”已经捐出了527.5公斤大米,攒米约116.25公斤。捐米行动由“茶友”发起组织并参与执行,“茶友”每次活动都会拍下照片,全程记录,并撰写博客,公布给全体“茶友”。茶缸将微公益融入了企业文化之中,将网友的每一个行为都转化为一份爱心放大并传递出去[6]。

(四)名人发起的“微公益”活动

名人参与微公益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同时也尽了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在微博时代,通过实时互动,微公益理念的传播效应和网友的爱心聚焦效应迅速增长。“名人效应+网友推广”的方式具有超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是微博模式下的爱心微公益理念传播的典范。

2011年3月,梁咏琪(GiGi)生日到来之际,她提前说出自己的生日愿望,希望帮助中国有需要的家庭和小孩,平安渡过难关,以及得到更多医疗与教育上的帮助;而每转发一次此微博,GiGi就会捐出一元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祝福转送给有需要的人。短短数天,已有391 695次转发,而Gi-Gi亦守诺捐赠40万元给该慈善机构。虽然三天的生日微博转发期已过,但仍有不少网友继续转发,令GiGi大为感动,她说:“生日做有意义的事是我的宗旨,多谢大家送这生日礼物给我,我将继续把慈善讯息宣扬出去。”[7]

(五)企业发起的“微公益”活动

微博时代,企业发起的微公益活动不仅履行了其本身应尽的社会责任,增加了爱心公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且增加了企业与公众信息的交互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带头、全民参与的微公益活动方式,在扩大了公益活动参与者范围的同时,将微公益的理念广泛地传播到社会中。企业在活动中的创新性吸引了更多的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兴趣。

中国平安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之一,从2009年10月开通新浪官方微博至今,现已拥有接近10 万的忠实粉丝。为了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地区的贫困儿童,让更多“渴”望的孩子喝上干净的饮用水,中国平安官方微博发起了“一次转发一瓶水”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参与者只需在6月1日至6月15日间转发活动微博,每转发一次,中国平安即向旱区的平安希望小学捐赠1瓶饮用水,每增加1 位粉丝则再捐饮用水2 瓶。自活动开展以来,这种别样的爱心传递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活动结束,此条公益微博的转发量超过23万次,平安官博粉丝新增近3万人。最终,平安共计送出28.5 万瓶品牌饮用水,同时,平安根据学校的一些具体需求,追加赠送了价值约40万元的雨衣、教辅书籍和课桌椅等。该活动获得了包括平安客户、员工、社会热心人士的积极参与,网友们强大的力量使爱心公益的影响力呈几何级数地扩大[8]。

(六)政府发起的“微公益”活动

政府一直都是以“亲民、爱民”的形象作为公益事业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在微公益迅速发展的今天,政府更是借助微博平台,发挥其主体效应,带动和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积极开展微公益活动,关注社会中的弱势人群,传递公益理念,树立良好形象。

2011年11月15日,由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主办的“红‘围脖’暖三秦”微公益活动启动,主要内容是“送温暖、送关爱、送文化”,运用微博平台发起资助,以一个家庭、社团及企业资助一个孩子或者一所学校的模式,帮助农民工子女和弱势青少年群体远离寒冷,忘却孤独,延续亲情,在互相关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活动募集到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企业捐赠的物品价值逾千万元。捐赠的电子学习产品价值1 000多万元,将在陕西107个县市区及36个省级重点示范镇援建“希望工程—爱心家园”,260多个主要服务对象是品学兼优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为贫困地区学校捐赠了电脑、乐器、体育器材及围巾、手套等过冬用品[9]。

三、微博平台下的“微公益”理念社会化分析

(一)基于利他主义视角下的分析

利他主义一词,源于拉丁语alter,意为他人的。19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创始人孔德首先把这个概念引进伦理学体系。他认为,人类既有利己的冲动,又有利他的冲动,利他又必然以利己为基础。所谓利他主义,就是一个个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以牺牲自己的适应性来增加、促进和提高另一个个体适应性的表现。在西方伦理思想发展过程中,利他主义曾有过两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即仁爱的利他主义和利己的利他主义。仁爱的利他主义认为,利他人的仁爱心或仁慈情感是人的本性,仁爱心作为道德的基础和标准,要求人无私地去利他人和促进人类的共同福利。利己的利他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同时又有同情心、与人类成为一体的社会情感、利他人的社会本能。任何人都以追求私利作为行为的出发点。由于利他人的本能,又最终使人以利他人和社会的共同福利作为行为的目标,其行为的结果则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利己的利他主义得到了学界的支持和认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经济负担、心理负担加剧,时间成本上升,虽然从小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但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望而却步。但是,微博时代的微公益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这些特征,降低了参与的门槛,捐赠途径也更加简单易操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公益的主体,选择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感兴趣的公益活动,通过符合自身经济状况的形式表达仁爱之心。“儒家的修身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首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10]人的经济能力有大小,但是“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利他的社会本能,人的本质正是他的社会性。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利己主义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微公益理念的社会化,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只有利他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回报,获得更大的利益。儒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发展过程和目标,“修身”是人生发展的起点,也是人生成功的必备条件。充分调动人们利他的本能从而加强公民自身的道德修养,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会提高,社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这样人和人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和谐,个人生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利己的利他主义是微公益理念社会化过程中的人们内心博弈的一种平衡,也是微公益发展的推动力。

(二)基于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下的分析

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11]。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落后,中国社会最直接的发展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脱贫困状态。而在进入21世纪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导致价值尺度扭曲、伦理准则变形、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恶化。中国的道德分配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所谓道德分配,是指在社会舆论、良心谴责、正义感、同情心等道德精神力量驱使下,人们自觉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分配形式。”我们逐渐认识到:充分发挥公益事业的力量调节道德分配中的问题,成为和谐社会中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如马斯诺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所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通过外部条件可以满足的低一级的需要,如物质生活的需求,也有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高一级的需要,如精神生活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理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微公益赋予了公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主的参与方式和道德选择模式,当参与主体的这些公益行为得到实践并被赋予良好的道德评价时,他们会自然地实现微公益理念的吸收和内化,并同时满足自身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需求。这种精神上自我完善的需求,正是道德分配中公民对他人、社会、国家有道德责任意识和社会使命等意识的体现。微公益在不占用个人很多资源甚至从长远来看对个人有利的情况下帮助了别人,也获得了个人完善自我的精神需求。可见,微博时代下微公益理念的社会化契合了现代人对生活思考的理念,得以在社会的良性互动中逐步实现着公众思想道德和价值品质的内化。

四、微博时代的微公益理念社会化的价值

(一)降低了行善门槛,传递人人公益理念

微博时代,只要有爱心,我们每个人都能加入公益的队伍,无论是一粒米、一块钱、一篇微博、一张提供信息的照片、一个转帖、一个关注都可能改变他人的生活或是命运。微公益降低了行善的门槛,微博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和影响力,从而为其提供了适宜生存的土壤,使每一个小爱心汇集起来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重在人人参与,无论给予的是精神上的支持还是经济上的帮助,只要每个人都用爱、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微公益的理念就会逐渐成为一种人们日常的生活态度。普通公民慈善责任和意识的觉醒,不仅推动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平民化发展,更是将人人公益的理念传播到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当中。

(二)增强了公众主体意识,建立互动新模式

传统公益中的活动主办者和执行者都是特定的公益组织或基金会,捐赠者往往是被动参与,选择捐款捐物或志愿性服务。但是在微博时代,信息的开放性使得公众不必受地域的限制,利用网络平台,表达自我观点、分享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组织发起微公益活动。社会大众即是活动的发起者,也可以是活动的执行者和监督者,这种身份的置换和重叠,不仅充分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道德自主性,而且丰富了微公益的活动方式。除了传统的救助方式,参与者可以通过转发、加粉丝及注册的方式、以物换物的方式、提供线索等方式加入微公益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公众在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中,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三)转变公益思维方式,促进公益事业平民化发展

传统公益的实质是财富的转移,更注重物质层面的公益效果,公众作为客体参与公益活动,是短期的、暂时的一个体验过程。仅靠形式化的公益宣传难以产生精神层面的交流和响应,缺乏公益理念的支撑和升华。而微公益的实质在于通过微小财富的积累,激发普通民众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在微公益理念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价值需求和道德效用的根本统一[12]。只有通过将微公益理念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才能实现价值再生,使微公益持续、长期呈核裂变式地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公益事业平民化发展。

[1] 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35.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二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2-05-10].http://www.cnnic.net.cn/research/bgxz/tjbg/201201/p02 0120118512855484817.pdf.

[3] 张木兰.十大公益关键词——微公益[EB/OL].(2011-01-04)[2012-05-10].http://www.gongyishibao.com/News/201101/131765.aspx.

[4] 微公益的故事:微博卖板栗,村官拉动地方经济发展[EB/OL].(2011-09-14)[2012-05-10].http://tj.focus.cn/msgview/31163/219338617.html.

[5] 创办网站寻子回家[EB/OL].(2012-02-28)[2012-05-10].http://finance.591hx.com/article/2012-02-28/0000131114s.shtml.

[6] 茶缸微公益微博Blog[EB/OL].[2012-05-09].http://blog.cha-gang.com/.

[7] 明星名人热推微公益 围脖党的野心“别针换别墅”[EB/OL].(2011-09-05)[2012-05-10].http://nf.nfdaily.cn/ynxx/content/2011-09/05/content_29397307.htm.

[8] 专访盛瑞生:中国平安“微公益”的背后[EB/OL].(2012-01-02)[2012-05-06].http://www.dayoo.com/.

[9] 陕西:“微公益”活动为农民工子女募集千万元学习用品[EB/OL].(2011-12-14)[2012-05-05].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1-12/14/c_11124230 6.htm.

[10] 周中之.微公益在社会群体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20-22.

[11] 亚伯拉罕·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M].许金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43:69-78.

[12] 靳婕,吴满意.校园博客中的知识价值链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2-126.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爱心公益
公益活动证书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公益
公益
公益
爱心树(下)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