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013-04-01付晓宁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36期
关键词:气囊球囊抗凝

付晓宁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山路部,湖北荆州43400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肌功能,已广泛应用于心功能不全等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由固定在导管的圆柱形气囊构成,将其安放在胸主动脉部位。导管近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末梢,远端位于肾动脉。当心脏舒张时气囊充气,心脏收缩时气囊放气。我科于2013年引进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在试行期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并发症及护理说明如下。

1 并发症

1.1 下肢缺血

多见。

原因: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血栓脱落,下肢动脉栓塞;气囊导管或鞘管粗,股动脉细,阻塞股动脉;气囊导管或鞘管周围血栓形成。

表现:缺血肢体疼痛,颜色苍白,变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预防:适当抗凝,观察下肢末梢循环血运,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处理:用Forgaty导管拉出脱落的栓子;如心功能稳定,则拔除气囊;如病情不稳,采用人工血管搭桥术,即用人工血管将对侧股动脉的血液引流到阻塞部位的远端。

1.2 感染

切开植入法多见,经皮穿刺法很少发生。

原因:紧急情况下操作,消毒不彻底。

预防:注意无菌操作,全身及切口局部用抗生素。

处理:局部换药,如感染经久不愈,取出残留的人工血管,以滑线缝合血管壁。

1.3 出血

多见于切开法。

原因:人工血管吻合口缝合不严,血管分支损伤。体外循环后,凝血机制紊乱,胸腔或心包引流液多。

预防及处理:人工血管吻合严密,体外循环后,暂不用抗凝药;腹股沟局部沙袋压迫止血。

1.4 导管插入夹层

表现:反搏效果与气囊在主动脉腔内时相同,只在尸解和动脉造影时发现,有引起主动脉穿孔破裂的危险。

预防:切开法插入导管时认清解剖层次,先吻合人工血管后插入气囊导管;经皮穿刺法植入时,穿刺针回抽血液畅通,以保证穿刺针在血管腔内。

1.5 动脉撕裂穿孔

表现:为不可解释的低血容量。

预防及处理:操作准确轻柔,遇阻力时可旋转导管方向,不可暴力强行插入,如发生,要立即手术。

1.6 气囊破裂

表现:安全囊内有血液吸入。

预防:应用前常规检查气囊有无破裂。

2 护 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血压和心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采用心电图触发时,选取R波高T波低的导联,以确保信号清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心律失常。

2)观察血压,注意压力波形的变化,调整IABP参数,监测有创血压的变化。IABP应用时保证球囊正常工作,观察并保持稳定的血压,注意调整正性肌力药物并根据血压回升逐步的适时减量,以至于停用药物,保持血容量平衡。

3)密切观察置管一侧下肢的动脉搏动,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感觉等变化并与对侧比较。行冠脉搭桥的病人,应注意检查取大隐静脉的患肢弹力绷带是否过紧,如取半卧位,应小于45°,避免屈膝、屈髋,以免引起球囊管打折。

4)保持管道的妥善固定,应用IABP的病人应绝对卧床,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伸直,若病情需要翻身时,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导管滑动、弯曲、挤压及脱落。交接班应检查管道连接处有无松动、血液返流现象,若有返流应检查测压管有无漏气、脱落。

5)严格无菌操作,对于球囊置管处,每日更换敷料,同时观察局部有无渗血、红肿及分泌物。观察体温、血象的变化。

6)正确应用抗凝治疗。由于体外循环后低凝血状态,早期不必采取抗凝措施,IABP后12h查ACT,根据医嘱进行抗凝治疗,肝素泵持续泵入或每4~6h静脉推注肝素。每4~6h测ACT,根据ACT调整肝素的泵入速度或静脉推注的剂量,ACT保持在150~180s,达到既抗凝又不出血的目的。同时用3~5ml肝素盐水定时冲洗反搏球囊测压管处,保持测压管通畅,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

7)每4h进行四肢功能训练,促进血液循环,确保肢体的功能位置,防止关节强直。

8)加强营养,按医嘱鼻饲或静脉高营养,并观察腹胀情况。病情好转、稳定,考虑减少辅助频率,从2:1逐渐减为3∶1、4∶1。观察停反搏的指标:循环已改善,对药物依赖性小 (多巴胺用量小于5μg/kg/min),血压稳定 (收缩压>90mmHg),心脏指数>2.5L/(min·m2),排尿>1ml/(kg·h)。

9)停止反搏时观察时间不超过1h,以防止动脉血栓形成。

猜你喜欢

气囊球囊抗凝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Mutually Beneficial
高田气囊案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迷你救生充气囊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