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2013-03-31管春英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主体

田 轶,管春英

(常州大学人事处,江苏 常州 213164)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田 轶,管春英

(常州大学人事处,江苏 常州 213164)

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既有利于丰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也有利于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科学化,提高工作实效。当前,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需要成立专职队伍,保障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全程、全方位落实实施细则,推进绩效评估工作的成效,与时俱进完善评估体系,科学地应用绩效评估工作成果。

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不菲成绩,为中华民族复兴培养了诸多又红又专的人才,他们服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岗位。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融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教学质量的各种评价体系中[1],尚没有专门的绩效评估体系,为巩固和发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此课题需引起学界的重视。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建立一套科学系统 “价值目标高远、透视维度多重、指标结构合理、主体选择多元、权重设计科学、操作路径可行、结论功效显著”[2]的绩效评估体系可促使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检测和调控实现良性循环。

(一)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体系化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重要课题,“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作用,出现了一些质疑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正确性、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广泛性、诘难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妥当性的声音。”[3]这些问题亟需高校工作者高度重视。与时俱进地丰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成为加快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既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体系化的基础。目前学界针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内涵及工作路径创新等方面,还未从客观角度去研究此问题,更没有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体系。笔者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估理论引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及实践研究中,通过界定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的主要内容,设计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评估指标与权重,建立起高校马克思主义的绩效评估体系,从而丰富和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

(二)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科学化

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4]目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的 “硬任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硬指标”。因此,衡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工作无从评定。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需要专门设定评估体系。首先,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进行技术性评估,可以量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现状,从而分析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摸索随着时代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发展规律;其次,绩效评估体系提供了评估指标,既有利于高校各部门工作者深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认识,反思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不足,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定出工作计划,也为国家、学校领导及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者提供决策依据;再次,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是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创新,有利于健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增效。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绩效评估体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最终使其由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指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5]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 “以高校为主阵地,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将系统的、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行诸于学生的实际和生活需要以增强理论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以处理各种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6]绩效评估 “是指评估者对与评估有关的绩效信息进行观察、收集、组织、储存、提取、整合和实际评价的过程。”[7]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是指在评估原则指导下,根据科学方法制定评估标准及细则,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实际效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价值判断的过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包括内涵、目标及原则、主客体、价值指标、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评估操作过程等范畴。

(一)绩效评估目标及原则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的目标就是监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状况,以客观的数据表现出来,肯定成绩,寻找差距,探究发展的有效路径。

构建原则是保证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科学、公平、合理、客观的重要指南,对于系统地论证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可以分为总体原则和具体原则。总体原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原则是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激励性。系统性是指绩效评估结构的整体性和评估指标之间的协调性的统一,评估标准根据不同对象具有层次性。科学性是指在客观事实调查的基础上,绩效评估方法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动态性指评估系统要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与发展,评估过程中评价主客体间的互动。激励性是指评估目标是为了激发评估客体的荣辱感、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二)绩效评估的主客体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传播主体及受众常常重合,“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制定完善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8]2004年中央的16号文件就已经明确指出,高校教职工都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同时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断与时俱进,因此教职工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客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主要客体,同时优秀学生加入到特定社团及组织中,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班级中心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等,就由客体转化为主体。

(三)绩效评估指标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是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过程的考核与评估,它有赖于一定的评估指标。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需要合理的、科学的、权重比例适当的绩效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设计是绩效评估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是指标内容的确定,高校不同的工作岗位有其不同的职责,因此要将通用指标与业绩指标、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主体设计不同的指标内容;其次,指标体系内容确定之后,确定评估内容的重要程度即权重也很重要,它是评估中合理化的关键,可以合理分配各指标对评价结果贡献的大小,评估权重的设计关系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再次,建立指标体系库,实现指标个性化。同一个体可能成为不同测评的主体,所以要建立指标体系库,使指标之间相互协调,以权重及设计原则为个体生成特定的评估指标。

(四)绩效评估内容

绩效评估本身是一个多变量,而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工程,包含着不同的组成部分,既包含了组织领导建设,也包含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组织建设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施环境等因素。确定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绩效评估内容需要细致地梳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的构成要素与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内容主要包括4部分,一是对硬件设施的评估,包括高校的机构设置、相关规定制度的设计等;二是队伍建设的评估,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服务及管理部门的教职工等;三是客观环境的评估,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状况、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展状况、学生社团设立情况、班级学习环境等;四是主体现状的评估,包括教职工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程度、认同程度、实践状况等。

(五)绩效评估方法

科学的评估方法保证了绩效评估结果的公正性。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目标管理法、依表评估法、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法、排序法、360度绩效考核法、平衡记分法、强迫分布法、叙述法等等。鉴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特殊性,评估体系方法是多种评估方法的结合。

根据主体进行评估方法的确定,主体是单一身份的,采用依表评估法、关键事件法和行为观察法的结合,以其服务对象、上下级、同行和自身为评价客体,即测评主体。主体在学校中扮演多重角色的,主要采用360度绩效考核法,平衡记分法、叙述法等为补充,多角度地考察其思想、品德和行为,并对这些反馈进行评估,综合反映多重身份主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成效。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的实施路径

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化的实施过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包括绩效评估之前的准备、绩效评估的实施、绩效评估的应用3个环节。

(一)成立专职队伍,保障绩效评估工作开展。

学校领导要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职的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如果学校不具备条件,可将工作进行细分,再交给专人负责。

首先,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实施细则是此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从理论掌握熟练度、认可信仰度、职业进取度、社会实践度、服务对象满意度5个维度进行顶层设计。保证评估数据的准确性。一是需要界定清评价量表的主客体,二是要对个体评估内容进行综合协调,不同角色在此项工作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有所区别,结合权重进行取舍,防止一人多评现象,确保评估的公正性。针对不同的主体进行二级设计,例如领导、思政教师、辅导员、后勤工作者和学生,他们掌握理论的起点和落脚点是有些出入的,要进行具体群体设计。这项工作任务巨大,需要专业的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数学专业人士进行综合课题研究,设计出科学的量表。

其次,要有专人对绩效的过程进行监督,对量表进行分析。绩效的过程包括量表的发放及回收、量表的分析、绩效客体的面谈、客体的自述、测评主体的反馈、客体工作的实效统计等等,专职人员以专业视角全面客观记录测评客体的情况是绩效评估的依据。

(二)全程、全方位落实实施细则,提高绩效评估工作的成效

首先,对绩效评估的主客体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考核的内容、方法、过程等细则,使每一个受评估的主客体能够熟悉、认同评估体系,对于主客体反馈的意见,要及时处理。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明确主客体,如对班级这一客体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考核,主体是辅导员、教学教师、系院管理教师、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全体学生,采用不同的量表全方位地对考核的班级做质和量的综合评估。再如对教师这一客体进行考核,如果是身兼数职,既有教学任务,也是行政人员,为了避免重复测评,可采用360度绩效考核法,以其所在单位为主体考察职业进取度、以服务对象为主体考察服务对象满意度、以街道社区为主体考察社会实践度、以自身为主体考察认可信仰度。然后根据平衡记分法等科学评估方法,对多种测评数据进行综合。

(三)与时俱进完善评估体系,科学地应用绩效评估工作成果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绩效评估体系具有开放性,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产物,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评估量表既要体现主体的现实工作,又要反映前瞻性,有利于主体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发展,有利于中国共同理想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变化及主体自身工作效能的提高,需要及时更新和丰富量表,使量表确实起到价值评价的作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绩效评估成果的应用是指对评估主体的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管理。包括自身和外界的管理。首先是寻找到自身在此项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在日后工作中不断改进。其次是学校的主管部门针对考核结果对考核主体的工作进行奖惩及相应的管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评估成果的应用具有双面性,应用得当可以起到激励作用,相反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因此主体自身及外界在应用评估结果时要保持谨慎和辩证的态度。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是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一个环节和举措,其体系建立的目标就是发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薄弱环节,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实效性。此项研究既有迫切性,在科学技术发展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相对成熟的今天,同时也具有可能性,需要学界继续深入探讨与研究。

[1]金春寒,孙渝莉.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创新研究 [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6—23.

[2]姜羚,朱希.略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绩效评估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106.

[3]汪勇.社会思潮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及应对 [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3.

[4]李科.基于协同理论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途径探究 [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11.

[5]郭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必要性解读 [J].理论研究,2009(3):62.

[6]石亚玲.“三进三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实践[J].延边党校学报,2012(2):17.

[7]陈捷.绩效评估研究的新进展 [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3):81.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04-10-16(1).

(责任编辑:朱世龙,沈秀)

The Choice of Path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College

TIAN Yi,GUAN Chun-ying
(Personnel Division,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The building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not only enriches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universities,but also stimulates the promotion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and improveswork effectiveness.At presen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pula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Marx doctrine requires full-time staff to carry out the securit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ork,all-round implementation to promot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ork an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of the assessment system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performance evaluation

C931.2

A

2095—042X(2013)06-0083-04

10.3969/j.issn.2095—042X.2013.06.020

2013-08-23

田 轶 (1988—),男,安徽铜陵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管春英 (1969—),女,江苏金坛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常州大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会2012年重点课题 (12LLSJ03)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主体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