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还是闹剧

2013-03-28王新波

中国德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集体婚礼热衷闹剧

王新波

近来,一则新闻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新闻报道的是郑州一家幼儿园为100多名“自由恋爱”的孩子举行了“集体婚礼”。带着一头雾水反复翻看相关的报道和图片,读到的是婚纱、戒指、证婚、宣誓、拥抱、亲吻等字眼,看到的是在场成人的相机闪闪和笑脸灿烂,听到的是园方振振有词的教育理论和孩子家长的围观叫好。但遗憾的是,除了完全相同的程式化誓言外,没能听到孩子们真实的结婚感言。这到底是一个生活教育的实验,还是一场娱乐成人的闹剧?

首先,关于幼儿的“婚姻敏感期”。婚姻敏感期是儿童认知社会关系的一个必经过程。从三四岁开始,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产生,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也慢慢增强,有的男孩会对女孩说“我喜欢你”,有的女孩会给自己喜欢的男孩送糖果,有的甚至说要和对方“结婚”。 对此,心理专家早已形成了一致观点:首先不必过于紧张,不要用成人世界的婚姻观、道德观来评价孩子,甚至批评或打压,那样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最适当的做法应该是不多提、不介意、不强化,科学引导、良好沟通。该园的做法在这一点上似有过当强化、小题大做之嫌。

其次,关于因势利导和责任心教育。园方称,为孩子举行集体婚礼是因势利导,当日“结婚”的100多个孩子全是“自由恋爱”。值得注意的是,因势利导必须有度。孩子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十分简单,他们说的喜欢、爱,甚至结婚,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切莫“因势误导”。园方还称,此前的实践证明,举行过“婚礼”的孩子,责任感更强,关系更融洽,更加自信和阳光了。我不知道这里所说的“责任感更强”是否指孩子们能够按照婚礼承诺对“伴侣”更加照顾和保护,如果是,则恰恰违背了不少学者的主张,他们认为教育活动的设置要有意识地增加孩子们互相交流合作的机会,要经常变换分组、调整搭配,让孩子明白自己可以和很多小朋友做朋友。

最后,关于家长的支持和成人的热衷。我们看到了很多家长到场见证,也从采访中听到了一位刘姓家长的支持。对此,我认为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把握教育方法科学性的主要责任在园方,家长支持园方的活动可能存在因术业有专攻而导致的盲从。二是成人的热衷不一定意味着方向的正确,很多孩子在选秀活动中唱情歌、跳热舞、说萌话,引来看客无数,但在迎合部分成人的猎奇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同时,有谁在关心被过分消费的“童真”还能保留多少呢?三是孩子性心理和责任心教育的方法岂止一种?如此兴师动众的“过家家”,到底是大人在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圆其梦,还是孩子在为实现大人的“大胆创新”而当道具呢?不得而知。

责任编辑/闫益佳

猜你喜欢

集体婚礼热衷闹剧
本期导读
潮细胞
最有思想的句子
潮细胞
烘焙小宇宙
全球整形观
惠小江
巴勒斯坦 集体婚礼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