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2013-03-28刘斌

化学教与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化合价初高中高中化学

刘斌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江苏南京2111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学化学教师和教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常见于教学杂志等。对于如何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进行初高中化学衔接,笔者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高一化学衔接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

总体上看,高一教材化学1和化学2的内容与初三化学教学内容有很多衔接点,但是这些衔接点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这些衔接点的分布情况,采用或集中或穿插的衔接教学方式。例如高一化学人教版化学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介绍了简单分类方法及其应用、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一节内容涉及初三化学所学的所有物质,因此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之前,可以先将初三物质分类的知识进行集中复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而在进行有关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时,就可以穿插复习初中所学的金属和酸以及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置换反应的规律。

高中化学教师对于初中教学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进行衔接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另一种情况,教师认为学生本应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技能而实际上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并未具有,遇到这种情况就有必要停下来将相关的初中内容再做详细讲解,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复习。笔者带的一个普通班基础相对较弱,对于给元素标化合价这样的能力都有问题,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时,笔者花了半节课的时间对初中的化合价相关内容进行了重新讲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一化学新知识的获取要建立在已有化学知识的基础上

1.用已有初中化学知识来发展新知识

新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在高一化学衔接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已有的初中化学知识来发展新知识。

“粗盐提纯”是初中化学中一个常见的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粗盐提纯”实验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获得过滤和蒸发的操作技能,在人教版高一化学1的第一节同样安排了这个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处理: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是如何进行粗盐提纯的,复习过滤和蒸发操作的要点和相关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过滤后得到的食盐水其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吗?里面还有哪些杂质?如何将这些杂质除去得到氯化钠?进而将学生引导到高一化学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处理十分顺畅,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而不是按照“先除不可溶性杂质、再除可溶性杂质,最后蒸发结晶得到精盐”的顺序按部就班的讲解。再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在初中已经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考虑到这一点,在复习了初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Zn+CuSO4=Cu+ZnSO4、Zn+2HCl=ZnCl2+H2↑这样的反应没有得氧和失氧的现象,我们在高中化学中也称之为氧化还原反应,到底该如何准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呢?通过举出这些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又很“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顺利过渡到高中知识的学习中。

2.用已有初中化学知识来支撑新知识的学习

有些初中化学知识看似与高中化学内容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若能认识到它对高中化学学习的支撑作用,则能够很好地促进新知识的获取。

“物质的量”是高一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觉得高一化学难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计算比较难。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把化学搞得这么难,不少学生抱怨。如果在进行与物质的量有关计算的教学时,能够适时的将初中以质量为基础的计算拿过来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给化学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则能够平息学生心中的抱怨,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学习。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很多的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方程式大多是通过学生的反复记忆默写获得的。如果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利用好这些化学方程式,对于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讨论到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书写已掌握的化学反应(而不是老师给出),然后再进行分析。在用双线桥、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时,同样可以利用初中学过的这些反应来进行训练。用学生熟悉的反应而不是高中还没有学过的反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同时也可以消除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的畏难心理。

三、高一化学衔接教学要利用好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插图

初中化学教材中含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或生动活泼,或直观简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初中化学教材的插图,适时的利用有的时候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升降和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进行分析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但是如果能够将初三化学教材中的插图展示给学生,学生不仅感觉亲切,而且一下子能够理解为什么会有电子转移以及电子的转移是如何引起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的(见图1)。

图1 氯化钠的形成

离子反应是高一新学的内容,其实质到底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辅以学生熟悉的图2,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感觉到“原来我在初中早就学过了”,进而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插图的使用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上,在作业布置中同样也可以合理利用。

总之,初高中化学衔接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立足于学生现有的化学学习心理状况,只有真正关注到了学生,才能想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办法,有效解决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

图2 中和反应的实质

[1]郭志东.“问题解决”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3,(1)

[2]廖文娟.从初高中衔接的角度探讨“物质的量”的教学[J].化学教与学,2013,(1)

猜你喜欢

化合价初高中高中化学
解读化学式与化合价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点拨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教你学好化学式与化合价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点析化学式与化合价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