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新两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之比较

2013-03-27武汉轻工大学王玉萍郭峰林

电子世界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图书

武汉轻工大学 王玉萍 郭峰林

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图书馆。笔者在中国大学图书馆工作,同时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过一段时间,所以对两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和方法上的差异有着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本文中我们详细列举了中新两国高校图书馆在读者服务、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机构的设置、流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异同点,探讨了这些异同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不足及改进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发展经验,从而推动中新两国高校图书馆的共同发展。

1.图书馆服务比较

1.1 “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服务意识不强是中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存在的普遍问题,在新加坡大学图书馆里面一般是不能用“没有”两个字把读者打发走的,参考咨询人员对于前来提问的读者必须是想方设法的满足他的要求,至少要告诉他们是怎样能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而在中国的图书馆里经常听到“没有”两个字来打发读者的。

1.2 全心全意服务于教学、科研

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针对本校的教学科研特性,制定了专门的图书馆规章制度,所有的规章制度都致力服务教学与科研,使图书馆资源能被师生平等高效地使用,并且教研人员不必花费多余的精力处理费用问题,因为几乎所有的文献传递服务都是免费的。

1.3 人性化的服务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内和馆外设立了两个还书箱以及RFID系统,可以24小时为读者提供借还书服务,超期罚款也可以自助服务实现,甚至可以通过银行卡实现本项功能。

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的制度也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当所借阅的图书在限定的还书日期未归还,图书馆将给教职员工14日的宽限时间,罚款将从还书日期的第15日开始计算,学生则只有三天的宽限时间。与国内图书馆的庄重严肃的学习环境不同,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内许多人性化的设置让人感到家庭般得温馨。如在馆内为广大读者开辟独立空间并配备休闲桌椅和投币饮料机,读者能够在馆里面喝饮料,吃食物,缓解疲劳,放松心情,在阅览区域开辟了手机接听小间,与国内的绝对安静不同,新加坡大学甚至还提供了朗读区和讨论室等场所。为了给不方便出门的读者服务,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还提供了校外图书传递服务,读者只需支付邮费,工作人员就会为读者提供上门的借还书服务,目前这项服务在我馆也有借鉴。

2.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比较

新加坡大学图书馆凭借自主开发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国图书馆的联网,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大量使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设施,为师生提供网络和多媒体服务,全国公共图书馆实现联网,新加坡在地铁站、大型商场和银行人流量大的非图书馆地点开设了自动还书窗口,读者可利用上下车,购物、存取款的时间把书还掉,通借通还,完全自动化。

2.1 细致的科层划分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备

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业务部门的员工一般分为专业馆员、图书馆职员和一般工人。专业馆员一般是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多负责馆的管理咨询等核心工作,图书馆员则承担日常的事务工作,工人则负责排架整架搬运等简单劳动,各层人员都有专门的岗位,学历高的职员一般不能从事简单劳动,低学历的职员也不能从事复杂的劳动,这样人力资源管理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就我目前所在的高校,我馆90%都是在编在岗正式职工,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都是由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来完成,给学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加,图书馆从事简单的劳动工作逐渐通过招进的社会工来做,这样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工资成本。

2.2 长效的全员培训

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员一般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但新加坡本地大学并不设立图书馆学专业,大学生入馆工作多由馆方送到国外大学进修图书馆学的课程。而国内大学图书馆多由一些博士家属等担任图书馆的一些事务性工作,这些人员大多数学历低,职称低。

2.3 自动化办公的实现

近年来,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已全面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极大的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最大效率的发挥了自动化办公设备网络功能,他们开发的Elibrary Hub系统,集目录检索、电子图书借阅、参考咨询等功能与一身的数字化图书馆,通过这套系统馆员可以实现无纸办公,各部门不必前往总部就能完成所有事务性工作。

3.机构设置方面的比较

中新两国高校图书馆在部门设置上有明显的差异,中国高校图书馆部门设置数量一般多余新加坡,例如:武汉工业学院图书馆下设有:办公室、采访部、编目部、典藏部、技术服务部、外借部、阅览部、参考咨询部、视听资料部。而与国内大学规模相当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下设部门只有办公室、技术服务部、流通部、参考咨询部和信息服务部。中国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外借阅览参考部门是分开设立的,阅览室的书一般只借阅,不外借,阅览部按照读者类型划分成阅览室,全馆有10个以上的阅览室,这样层层划分的结果是:①读者深感不便,一种资料要放几处收藏;②人财物浪费,本来只买一本书现在要买几本,因为要使所有读者看到,必须买3本以上,学生阅览室一本,教师阅览室一本,外借部一本,本来只要一个人管理的阅览室,现在要几个人管理。所以借阅参考分离是不可取的。相比之下,新加坡高校多采用统一管理。

4.流通服务体系比较

4.1 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总体上超过武汉工业学院图书馆,开放时间不仅是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来制定,还符合各类读者的生活习惯,而武汉工业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以金银湖馆为例,每天晚上10点闭馆时学生还在学习的高峰期,尤其是准备考研的学生,引发读者的不满,是否可以考虑延长公共学习区域的开放时间。

4.2 文献流通服务

国内图书馆为了保证读者借阅图书的公正,对读者的借阅册数和借阅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定和限制,而新加坡打破了这一常规,对读者的借阅册数不限定,或者避免限定。国内还书一定要在指定的服务窗口归还,而在新加坡24小时自助归还。

4.3 阅览服务及架位管理

本馆没有书库和阅览室之分,是典藏阅合一的布局,实行的都是开架借阅的格局,由此带来的弊端就是图书资料的乱架现象比较严重,要求读者使用代书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乱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而使一些图书造成“暂时性”的丢失。而新加坡大学不设代书板,为了保证架位排架的正确率,图书馆规定读者看完书刊后,不用放回书架,而将文献放在阅览桌上或投入专用的书车内,图书馆有专门的人员定时来整理这些书刊并完成上架工作。

其一,读者使用文献方便,读者可以像在家里或在书店里一样随意取书阅读,不用去记忆所取书的位置,更不用惦记着将文献正确归还到原来的架位上,看完书后,可将文献随意地放在阅览桌上或书车内,解除了读者的负担,管理人性化;

其二,看过的书刊有图书馆的专人完成上架工作,不容易造成书刊乱架的现象;

其三,图书馆的人员将读者所阅读过的文献进行整理和扫描并存入数据库中,经过长期资料积累和数据分析,可以以精确地统计出有多少本文献或有哪类文献被读者所阅览,从而为了解和分析读者阅览倾向提供了详实的调查数据。

4.4 违章处理办法

图书超期:按过期天数罚款,不同类型图书按每日0.1元,逐日累计,无上限。只要有超期罚款未交纳的,系统自动停借

图书污损:圆珠笔、水笔等勾画的,每页赔偿1-5元,损坏的每页赔偿2-10元。

图书丢失:丢失的图书,一种赔偿方案是按书本价格的2到3倍赔款;另一种是自己去买一本完全一样的图书,因为新买的书要重新编目贴标等工作,所以需交2元的加工费。

5.绪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新两国高校图书馆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国内高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这些差距逐渐在减小,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5.1 社会人文环境

首先,新加坡政府、社会和学校对图书馆十分重视,将它看作是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场所。而中国近十多年来,经费紧缺始终是阻碍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年进书量大幅度下降。其次,新加坡人民的法律观念和道德水平较高,读者违章现象少,而中国高校图书馆由于读者违章现象普遍,只好将很大一部分人力和精力放在读者管理上。

5.2 体制因素

在干部任命方面,中国的图书馆和其它国有单位一样,存在体制上的缺陷,干部的终身制,一旦任命,很难去职。一般的工作人员即使完成了工作任务,一般也不会解雇,大大影响了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缺乏搞好工作的内在动力。

5.3 经济因素

新加坡作为世界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国民经济总产值和国民人均收入处于世界前列,加上社会对图书馆的重视,使得它对图书馆的投入大大高于中国,大量添置图书和设备,大批雇请学生工。而中国整体经济大大低于新加坡,无法完全满足图书馆的经费需要,而图书馆为了解决财力不足的问题,不得不减少订购数,降低设置的档次和数量。

6.启示

高校图书馆最终目的是保障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大学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都是围绕这个根本目标展开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能很好地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而且使其在整个学校的工作处于主动地位。相反我们国内许多高校的图书馆是被动的服务,在感叹其一流的硬件设备的同时,我们也能亲切的感受到一流的专业服务和人文建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先进技术在图书馆内得到应用,图书馆的硬件设备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图书馆服务个性化、专业化等方面与国外仍然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网络开发和建设滞后导致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浪费,盲目追求大而全,往往使本来就很少的经费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不强,管理不规范不科学,我国图书馆可以借鉴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的先进经验,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中的辅助作用。

[1]陶跃军.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的现代服务意识的启迪[J].现代情报,2003(3):224-225.

[2]新加坡颁新规提高图书利用率和归还率[M].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2009(1):7-8.

[3]Transformation Singapore’s public libraries Report.Harvard Business School,USA.oct,2001.

[4]李小丽.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概况[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1997(4).

[5]罗丹.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工作[J].图书馆杂志,1991(10).

[6]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网站[OL].http://libpweb.nus.edu.sg/web/appmanager/lib/.

[7]www.lib.nus.edu.sg[EB].

猜你喜欢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图书
新加坡
图书推荐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新加坡国立大学推出新型止血敷料
新加坡国立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力重庆企业研发区块链技术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班里有个图书角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