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模式时代”课堂教学的选择与重建*

2013-03-27徐继存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23期
关键词:时代改革课堂教学

● 徐继存

课堂教学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形成了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但也潜伏一些问题和矛盾,其中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也有实践上的混乱。

一、课堂教学“后模式时代”的意涵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方教学思想的冲击和洗礼以及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上的那种统一的、绝对的、统摄性的课堂教学观念和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各种课堂教学观念和模式都占有一定的市场,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进入了观念多元、模式多样的时代。我们更愿意将这一个时代称为“后模式时代”,而不愿意将之概括为“模式时代”。一方面,由于人们在日常话语系统中形成的对“模式”的偏见,用“模式时代”似有否定课堂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之嫌,也有抹杀当前课堂教学所呈现的生动性和创造性之虞;另一方面,用“后模式时代”来描述当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状态可以更精准地表达我们对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

首先,我们之所谓的“后模式时代”,并不是否定课堂教学模式本身的价值和作用,更不是指课堂教学模式衰落后的一种状态。在这里,“后”既意味着时间上的“之后”,同时也表明内涵上的一种“超越”:它标志着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有相对性,即使是最有影响力和持久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时空上的局限,它不可能用于解释和指导一切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在“后模式时代”,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失去了曾经那种所向披靡和无所不能的效应,这是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结果,也是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后模式时代”,课堂教学的总体意识和核心价值观念都被解构,甚至分裂成了碎片。没有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君临天下,主宰一切,甚至任何课堂教学模式都难以持久地占据主导地位,它和其他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一种共存和互动的状态。一种模式宰制所有课堂教学的时代可以称为 “模式时代”,这样的时代也常常是课堂教学的“模式化时代”。可以说“后模式时代”是“模式时代”之后,是一个没有主流和中心的时代,每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依据,也都能找到自己赖以发挥作用的有限空间。

再则,在“后模式时代”,既然没有什么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没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具权威性,因此每个学校和教师都可以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立者。这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课堂教学的精神枷锁,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和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了过去千校一面的课堂教学格局。正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的不同理解和教学行动,才有了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展现了课堂教学的多彩多姿。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课堂教学的“后模式时代”同时也应该是“去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时代。

毫无疑问,“后模式时代”的课堂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选择和创造的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于课堂教学模式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不说明课堂教学怎样都行,更不否定“后模式时代”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模式化的倾向和危险。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与选择

课堂教学模式尽管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可参照的范式,降低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缓解了课堂教学的“存在性焦虑”,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本体性安全”,却也容易导致教师课堂教学的墨守成规,难以时刻保持一种创造状态,迎接新的课堂教学观念、思维和方式的挑战。因此,那种无视教师特点和个性、知识的性质和学科差异、课堂教学的实际条件,而强力推行某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做法是值得深深怀疑的,它内含着对教师课堂教学自主权的剥夺,也是对课堂教学专业性的贬损,是极权主义的具体表现和表征。当然,如果因此而认为课堂教学可以随意而行,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有道理,那么课堂教学就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相对主义泥潭,从而失去了对课堂教学的敬畏,课堂教学的混乱就在所难免。

课堂教学模式是理论性的,更是实践性的。选择和应用某种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采取某种类型化图式来处理和协调具体的课堂教学要素,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方式,创设某种具体的课堂情境。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在可能遇到的所有具体课堂教学情境中应采取的行动步骤,它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恰恰相反,它所提供的是就一系列不确定的课堂教学情境做出反应和施加影响的一般化的框架和能力,而这依然存在着教师课堂教学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所以,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可以提供给我们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启示和借鉴,从而都具有课堂教学的认识论性质和方法论的意涵。可以说,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在确定性中积极应对不确定性,这是“后模式时代”课堂教学必须面对的选择,也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应该秉持的立场和态度。

在 “后模式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决非易事,关系着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质量。无论是教师个体的选择还是学校整体的选择,都要求当事者具有一种反思能力。真正的选择是反思性选择,是当事者基于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而进行的思考。这种思考意味着对当下课堂教学现实的某种否定,意味着对某种课堂教学理想的追求,因而同时也就意味着对课堂教学责任的积极担当。为了规避课堂教学改革可能的风险,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意识,时刻以一种批判的视角来看待自己,不断予以自省、检查和审视,而不能一意孤行。因为,即使我们做出了谨慎的选择,也是一种“有限的理性”。相对于复杂的课堂教学来说,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其量也只是一根“拐杖”。有模式而不为模式所拘,遵模式而不为模式所限,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舒展课堂教学的个性,臻于课堂教学艺术的境界。

三、“后模式时代”课堂教学的重建

今天,课堂教学改革的困惑不是没有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似乎有太多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将我们本应坚守的课堂教学的价值标准淹没了。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后模式时代”,至为重要的是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走出课堂教学模式的丛林,荡除课堂教学改革的迷雾,重建课堂教学的认识论。

第一,尊重课堂教学自身的规律。虽然不同区域和学校的课堂教学可以千差万别,但课堂教学之为课堂教学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人为地合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课堂教学改革,而不顾课堂教学的社会环境的制约,无视课堂教学的社会心理状态,盲目地追求不切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机械照搬套用某种课堂教学模式,会摧毁课堂教学的经验基础,不仅不利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而且还会使课堂教学改革陷入一种主观主义的危险境地。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不是一种像黏土那样的消极物质,可以任由我们塑造任何一种我们所喜欢的形式。当前,应该努力克服课堂教学改革思维方式上的盲目自傲,避免对课堂教学改革过度的行政干预,同时防范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投机行为。

第二,重视课堂教学发展的规划。课堂教学根本是一种人造环境。遵循科学程序,精心规划和设计课堂教学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降低课堂教学改革的风险。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是教师个体化的行为,学校应该对课堂教学做出系统、全面的规划。要做到课堂教学规划的科学合理,就必须尊重课堂教学自身的规律性,了解课堂教学的社会运行,确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同时,还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注意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开展集体性的研讨,汲取教师的实践智慧,形成课堂教学的共识,切实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加强课堂教学制度的建设。由于“文化堕距”现象的存在,课堂教学制度建设往往会落后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但是,随着人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不断加深,而且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有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储备,由此就使得预防性的课堂教学制度建设成为可能。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说与有效课堂教学制度供给不足密切相关。因此,加强课堂教学制度建设,确保课堂教学改革运行的制度供给,对于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时代改革课堂教学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改革创新(二)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