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及其关系

2013-03-27曹俊怀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5期
关键词:市场机制失灵资源配置

曹俊怀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上海200062)

一 政府配置教育资源的理论基础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认为:如果一个社会大多数成员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不能接受共同的价值准则如(诚信、正直的个人品格和独立、自由的精神),那么这个社会就丧失了存在的根基。以儿童接受教育为例,对于儿童何人家长而言,仅仅是提高了促进自身成长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他的接受教育产生了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福利。但是由于对社会和他人产生的福利无法内化为自身的收益,这种现象被称为“邻里效应”(neighbourhood effect),这与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义务教育从外部性理论而言,具有巨大的外溢性,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着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劳动力市场上不能形成专用性人力资本,排他性非常弱,其外部性很难内化,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力资本收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因此私人受益小于社会收益,存在着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由于教育产品(服务)产生了这种外部效应在技术上很难将外部效应内部化,并且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很难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1]。这就为政府干预教育资源的配置提供了条件。就外部性理论而言,政府干预教育资源配置可以从以下方面解释:

1.教育有利于打破阶层固化,促进代际流动,实现社会稳定

1967年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对美国的职业结构和职业流动做了详实的分析,他们认为:个人的先赋性因素如家庭背景在决定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小。而后致性因素如教育水平在个人社会地位实现的过程中作用逐步加大。另外克拉克对中国宋朝一段时期的科举制的考察也验证了教育考试在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方面的作用。他通过对宋朝1148年和1256年的考试成功者的家庭背景的研究,其中1148年无先赋性因素(如家庭背景)的人数占56.3%,1256年占57.9%。尽管科举制存在着令人诟病的缺陷,但是至少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2]。对当今的中国而言,阶层固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通过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实现社会的新陈代谢来激发社会活力,除了暴力革命外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社会弱势群体通过使子女接受教育能够找到一条在现行体制内改变社会地位实现社会升迁的路径,这远比通过暴力革命等手段更为理性一些。

因此,教育是实现社会流动的助推器。对个人而言,能够实现代际流动,打破阶层固化。对于社会而言,由于社会流动带来了社会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阶层固化带来的不稳定。对于统治阶层而言,通过教育途径选拨社会中的精英人士,实现了“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的统治理想。

2.教育能够有效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将交易成本比喻为“经济世界中的摩擦力”,他认为:交易成本是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要付出的代价与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降低交易成本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非常有必要。本文试运用教育经济学中的筛选假设理论解释教育在降低交易成本中的作用。

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Michael Spence把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者分为“低才能对应高教育成本”群体和“高才能对应低教育成本”群体。依据是:能力较高的人在获得同等教育水平时所花费的教育成本要低于能力较低者。因此在劳动力市场上一个能力较低的劳动者从理性角度出发必然要放弃这种获取高教育水平的努力,因此教育投资对于一个能力较低者是无利可图的。根据教育筛选假设理论,教育以及文凭成为反映受教育者能力高低的一种有效信号,试想若没有这种劳动力市场信号功能,学校也就不必为毕业生颁发文凭了。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条件下雇主花费在寻找合适雇员身上的“搜索成本”就会变高,这种搜素信息的交易成本就会成为阻碍劳动力市场正常运转,教育资源也不会得到有效配置。所以教育的一项重要价值即通过对雇员能力进行鉴定并作出筛选来降低雇主的信息搜索成本,促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二 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因探析

1.弥补公共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在我国“穷国办大教育”一直是制约着我国教育发展的突出瓶颈,相对于对教育资源的需求而言,教育资源的供给严重不足。解决供需矛盾有两条路径:一是抑制教育需求使其与教育供给相平衡;二是扩大教育供给。纵观中国教育史长久以来我们都是采取抑制策略,简单的压制教育需求达到供给平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增长,教育需求的增长是大势所趋。不能被简单的压制否则一方面会加剧教育供需矛盾,另一方面还会形成“知识差距”。[3]因此应该从供给入手,引入市场机制扩大教育供给,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满足教育需求多样化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不同时期必然会显现出不同的偏好需求,教育需求也是其中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和利益分化不断加剧,由于对教育偏好不同,不同的社会阶层以及同一阶层内部也会对教育需求形成异质性的差异,从民办的“贵族学校”到社会上各种技能培训班,处处活跃着不同形式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内容,人们越来越不囿于公办学校提供的千篇一律和千人一面的教育体制,积极的寻求更加弹性和有张力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另外各种鼓励和支持市场机制办学的教育政策也不断跟进如《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使得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中作用方兴未艾。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供不同类型的异质教育资源一方面缓解了公共教育资源投入的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增加了教育机会(例如非营利性学校的举办),也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

3.弥补政府失灵

上文中已经论述了政府在干预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但不可否认政府的干预教育资源的配置会引发一系列如效率低下,机构臃肿,人员人浮于事等现象的“政府失灵’.。根据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政府并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者是实体,他是由具有追求利益或者是政绩冲动的政治家或者是官员组成的机构,因此政治家或者是官员在追求个人利益(寻租)未必会符合公共利益,从而有可能使社会的整体利益受损。公共选择学派分析了政府失灵的变现:决策的低效率,官僚主义盛行、政府机构的扩张以及政府寻租。这些政府失灵的表现在教育领域中尤其是在教育资源配置中都有体现。诸如与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的教育决策中,教育行政机构的决策人员由于知识以及信息各方面的不对称,造成决策的低效率。另外还可能受到社会各种利益集团的游说,造成权力寻租影响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教育公平受到挑战。1988年《儿童>>民意调查显示:因为公立学校质量问题51%学生家长愿意讲孩子送往私立学校。因此,市场机制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伴随着对公立学校效率以及政府失灵的不断质疑中发展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失灵的缺陷。

三 关于政府与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角色的几点思考

市场和政府只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工具,各有优劣,要综合使用,不能厚此薄彼,偏执一端。纵观整部经济史,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政府配置和市场配置。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在看不见的手的自动调节下会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市场失灵:垄断带来的低效率,公平与效率不平衡,公共物品的缺失等。市场的失灵为政府干预资源配置提供了前提,但是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一样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工具也有先天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激励机制、政府寻租、机构扩张等政府失灵现象。在经济领域中资源配置会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境地,教育领域也概莫能外,也极易陷入这种历史周期律中,具体而言就是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就会造成教育效率提高,教育发展弹性增强,但是公平性无法保障。由政府配置资源在保障教育公平底线的同时又会造成教育单一、刚性化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在资源配置中坚持即使是市场失灵也需要市场,毕竟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增加教育机会,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即使政府失灵也需要政府配置教育资源,只有通过政府的监管调节才能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不管是政府机制还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其目的在于:充足、公平、效率、平等。(教育资源动员与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的衡量标准,是评价教育资源配置能力的四个通用标准)[4]。但是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教育资源的配置仍然有许多矛盾未解决,如城乡差距矛盾,区域间资源配置矛盾。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做一下思考:一是政府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时,虽然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寻求教育资源投入多元化,但是政府也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转嫁给市场,政府应更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被市场机制边缘化的群体,从底线上保障他们的教育权利。二是政府应该理顺自己作为举办者与办学者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举办教育的政府的责任是保障教育活动正常开展所需要的教育经费,保障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的贯彻,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尽量减少对微观教育领域的干预。

[1](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旷 乾.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与市场—基于中国现状的分析[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3]范先佐.筹资兴教—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阎凤桥.效率、公平与充足—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失灵资源配置
失灵的指南针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2020年一汽奔腾T99智能钥匙失灵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幸运拍”失灵了
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本质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嵌入分部相关性的内部资本市场机制设计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