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和提高研究生自我效能感探研

2013-03-23任翔冯海波董如福

大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归因硕士效能

任翔,冯海波,董如福

(云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昆明650091)

培育和提高研究生自我效能感探研

任翔,冯海波,董如福

(云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昆明650091)

培育和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当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责任。选取云南大学201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研究生的视角,探索自我效能感对促进和提高在读硕士研究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意志力以及情绪控制能力的意义,分析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行为表现、动机和情绪等特点,总结归纳出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的若干建议。旨在探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以适应社会需求。

研究生;自我效能感;观察学习;榜样示范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在他所著的《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意指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或者行动能够达到某种水平的信念〔1〕。作为一名当代研究生,面对将要完成的学业和即将面临的择业、就业,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似乎给出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为了便于研究,我们仿照班杜拉的定义,结合教育部科学硕士培养方案,把科学硕士的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或者行动能够达到独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信念。如研究生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某项科研任务,就是其在这次行动上的自我效能感的体现。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科学硕士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其信念如何?我们使用Matthias Jerusalem和Ralf Schwarze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2〕作为工具,选取云南大学2010级不同专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面对面无记名问卷的方式,现场发放并回收问卷150份,现将调查统计的主要结论总结如下。

一、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的特点

(一)整体水平较高

施测表明: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均值达到了2.702,高于中等值2.50。说明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的整体水平均比本科生高。究其原因有:一是因为硕士研究生已经经历了多次国家级的选拔考试,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二是研究生对所学的专业及其导师有较高的期望,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龄人拉开差距,脱颖而出。三是研究生都有一定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心理素质较好。比如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力,能够遵守校纪校规、自觉抵制部分社会诱惑,静下心来读书。四是研究生的个体意识较强,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和创新能力的体现,对回报国家和父母有较高的期待。五是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组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应对各种考试。六是研究生都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服务和自我监控能力。所有这些因素,对研究生相信自己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科研工作的信念起到支撑作用。这种内原性的效能感,已经成为当代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成为研究生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有机部分。正确培育和引导这种价值观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二)自我效能差距较大

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有21.8%的研究生自我效能感低于平均水平。分析其原因:一是对所考取的高校或者专业不满意。二是对学位课程不满意。其中部分研究生认为所开设的课程仅是本科教育的继续,而不是真正的研究生课程。三是对导师和论文指导过程不满意。认为经常找不到导师,或者找到导师又无话可说。四是受传统文化和世俗观念的影响,女生较男生有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这说明女生除学业和就业压力之外,有显著的性别易感性。五是生源地差异。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研究生教育,有着较强的自我效能感〔3〕。

二、影响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依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很多,一般需要考虑个人、行为和环境三方面起交互作用因素,诸如能力、付出的努力、任务难度、老师的帮助、成功或者失败的次数和模式等。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将影响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精简为四个:一是成败经验;二是归因方式;三是结果期待;四是所处环境。这些因素在经过个体认知加工后重新获得意义,并以此调节个人在校期间的各类活动,引起自我效能感的变化,继而引起行为的变化。

(一)成败经验

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在选择职业去向时,往往不是依据个体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而是依据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如高考的经验、考研的经验、同学(同伴)成功的经验,甚至是长辈的经验等。这些经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研究生自我效能感。例如当导师让研究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承担某项工作时,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会带着某种结果期待开始工作,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会带着某种焦虑情绪进入工作状态。成败经验的另外一个来源是替代性经验,也称为榜样示范,即个体从观察他人经验中获得的间接经验,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榜样示范中,同学(同伴)的经验对研究生个体影响最大,激励性最强。例如当研究生发现自己某位同学(同伴)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时,就会预期自己通过努力也会得到类似结果。榜样和行为水平的相似性,决定了同学(同伴)示范,比教师示范效果更好。

(二)归因方式

归因就是对产生结果原因的看法,是影响研究生自信心或者主观判断思想源头之一。这个看法可以是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或是自己对他人的看法。通常,研究生会将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于能力、任务难度、运气、心境、疲劳、疾病等内部或者外部因素。对于缺乏社会、工作和科研经历的研究生而言,不良归因,在得不到纠正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将内化为研究生的一种稳定的、全面的主观判断,进而从深层次上影响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人们必须学习如何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而不是任由失败带来受挫感〔4〕。错误的归因方式将导致更加困难的学习局面,并且难于改变。例如选题不准确、过大过难是研究生的通病。若不即时纠正,容易发生挫折感,出现习得无助现象。

(三)结果期待

由于通过了国家层层选拔考试,研究生成为了同辈人群中的佼佼者,自然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学业结果有较高的期待,如或考博,或者争取一份理想的工作等。一般而言,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以结果期待为导向的,结果期待激励着人们适应任务需求,付出必要的努力并保持这种努力直至达成目标。研究生的大多数行为是建立在结果期待基础上的,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特别是持续的努力会产生积极的、良好的结果。因此,结果期待是影响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常见的情况是当研究生遇到具体任务时,面对较高的结果期待,认为自己缺乏完成任务的能力,又不愿意过多付出。可见,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能力概念始终潜伏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所有因素之中,在此无需单独讨论。

(四)所处环境

依据社会认知的观点,个体行为不仅仅受内部因素的驱使,也不仅仅由外部刺激自动塑造和控制。人类的行为是个体心理、个体行为与环境事件三方面交互作用决定的〔5〕。据此,研究生个体心理、个体行为与所就读大学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学术氛围、专业水平、导师素质等环境因素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时刻影响着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例如重点大学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比一般大学的强,重点学科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又比非重点学科的强。本文侧重微观环境讨论,即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环境内的讨论。最典型的微观环境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环境,在两种自我效能感的对撞过程中教师可能影响学生,学生也可能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三、如何培育和提高研究生自我效能感

依据班杜拉的理论,自我效能感有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决定个体对活动的选择性和坚定性;二是影响个体面对困难的态度;三是影响行为的习得和再现;四是影响活动时的情形〔6〕。据此,本文提出从以下四个方面培育和提高研究生自我效能感。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体验自我进步

尽管个体活动的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长期闭门读书,理论与实践联系少,缺乏所学专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研究生活动方式的一种通病。自我效能感的核心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干什么,而不是指个体知道应该干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必要的。研究生只有使自己所学知识取向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个体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才可能得到增强。相反,不注重社会实践,长期闭门读书,缺乏体力劳动,可能导致精力缺乏、身体虚弱,增加无助感和患慢性综合疲劳症状的可能性〔7〕。积极的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能够习得社会经验;降低认知负荷,调整身心;坚定学习信念,改变自己面对困难的态度。

(二)正确归因,强化内在学习动力

自我效能感的评价是一个推断过程。通常研究生会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心境、疲劳、疾病等因素。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归因,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可能会向着消极的方向归因。影响归因的因素很多,其中个人素质、个体先前的经验、社会支持是三个核心要素。在三个要素中,对于在读硕士研究生而言,应该更加注重社会支持。即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得到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和教师、同学的帮助。其中包括生理、情绪体验、行为、认知、动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调节〔8〕。从习得的角度看,归因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能力。善于归因者可能找出问题的症结,释放焦虑和抑郁情绪;不善于归因者可能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发生严重焦虑或者抑郁症〔9〕。实践证明,当认知、行为、环境三者之间出现协调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正确归因。反之,可能出现不正确的归因。负性归因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马加爵杀人案。归因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各种因素密切相关。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良好的学术氛围对研究生正确归因起促进作用。开设归因理论课程,提高研究生的认知水平,以理性冷静的心态对待学业和就业中出现的问题,避免不理智行为也是促进正确归因的有效途径。

(三)学会观察,正确对待榜样特征

导师榜样、领导榜样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起示范作用,并且至少产生三种效应:一是填补了研究生行为库中没有的东西;二是会促进或者抑制研究生自己的行为;三是引发研究生行为库中已有的反应。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对于涉世不深的研究生而言,他们会运用榜样行为的内在特征来评估自己,以完善和修改自己的行为模式和结果期待。反之,不良的榜样示范特征会导致研究生自我效能感深层次的损害,而个体完全不知,直至犯了严重错误才醒悟过来。在班杜拉看来,这种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学习模式,是人类学习各种复杂技能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条件,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10〕。其中导师或领导的一言一行对研究生都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影响着研究生完成学业行为模式。为此,导师和领导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鼓励研究生向更加高尚的榜样看齐,汲取他们积极向上的共性特征,克服和避免消极行为模式〔11〕。

(四)增强自信,注重有效知识的汲取

在读硕士研究生以学习知识和技能为主,客观认识所处环境,把握自己的专长、爱好,因地制宜地汲取学科专业知识是增强自信的有效途径,而不是盲目攀比,沉浸在考研过程的痛苦之中。有效的知识是那些紧紧围绕既定目标起支撑作用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研究生学习期间应该恪守独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念,并将这个信念视为学习和奋斗目标及期待结果,通过努力学习和模仿、效仿等观察学习手段,不断比较当前取得的成绩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体验学习进步,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为以后的择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12-13〕。

实践证明,自我效能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研究生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和责任,应该引起社会和高校、导师及家长的足够重视。

〔1〕戴尔·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译.3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78-79.

〔2〕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3〕董如福,任翔.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现状研究及归因分析:以云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2,11(1):105-108.

〔4〕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7(1):39-43.

〔5〕王天雪.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理论探析〔J〕.世纪桥,2010(19):129-130.

〔6〕任翔,焦冰.中泰两国教育技术学硕士培养个案比较分析〔J〕.云南电大学报,2010,12(2):34-37.

〔7〕刘丹青,任翔.论信息素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J〕.计算机教育,2010(14):65-68.

〔8〕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97-398.

〔9〕王丽,钟南林.当代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归因训练研究〔J〕.校园心理,2012,10(2):94-95.

〔10〕莫雷.20世纪心理学名家名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84-985.

〔11〕顾红霞.试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8.

〔12〕田甜.从自我效能感理论出发谈自信心的培养〔J〕.南方论刊,2011(12):66-67.

〔13〕朱昭红,韩朔.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就业能力及其关系〔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1/2):155-156.

(责任编辑 杨朝霞)

A Study on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Graduate's Self-efficacy

REN Xiang,FENG Haibo,DONG Rufu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Center,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The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graduate's self-efficacy,is an important item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 pers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From the cultivation perspective,we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self-efficac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2010 grade from Yunnan University,explored the value of self-efficacy to promote and improve cognitive ability,innovation ability, willpower and emotion control ability of the postgraduate;then we explored behavior,motivation and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mpact on self-efficacy,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graduate's self-efficacy.Through these analyses,we hope to explore the course of the cultivation to adapt to social demands.

postgraduate;self-efficacy;observational learning;example demonstration

G643:B842

A

1672-2345(2013)02-0058-04

2012-09-12

2012-12-22

任翔,教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归因硕士效能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