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濮阳县粮食增产原因分析

2013-03-16刘玉寒

河南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濮阳县农田水利粮食

刘玉寒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统计局,河南 濮阳 457100)

粮食是全民生活之本,濮阳县是产粮大县,因此濮阳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粮食生产,积极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生产提供科学技术应用水平,使濮阳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濮阳县粮食总产量连年增产,自2003年首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后,共有九次此光荣称号。十一五以来的几年,濮阳县的粮食生产年年获得丰收,年年均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一 十一五以来,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产

从十一五的开局之年2006年开始,濮阳县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粮总产量连年增产,2006年濮阳县粮食总产771702吨,比2005年增产76937吨,同比增长11.1%,以后每年粮食产量都呈增产态势,至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08051吨,七年来濮阳县粮食增产136349吨,年均增长4.09%。(附:2005年至2012年八年的粮食产量)

年份 产量(吨)增幅% 年份 产量(吨)增幅% 2005年 694765 -0.8 2009年863992 1.91 2006年 771702 11.1 2010年871076 0.82 2007年 847481 9.82 2011年908050 2.77 883552 1.43 2008年 847781 0.04 2012年

二 濮阳县粮食总产增长原因分析

(一)加大了农业生产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了粮食生产条件,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至2012年,灌溉机电井达到15176眼,其中配套机电井13267眼,仅2012年就新增配套机井504眼,濮阳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05.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9.7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97.8万亩,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10多万亩,优质专用玉米种植面积50多万亩,优质水稻种植面积30多万亩。从而夯实了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惠农强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濮阳县积极落实国家一系列种粮惠农政策,制定相关配套措施,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连续贯彻落实,使农民尝到了种粮的甜头,加之粮食价格稳步提高,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推动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步增加。2006年至201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别为191.18万亩、193.44万亩、195.95万亩、198.78万亩、200.55万亩、203.37万亩、207.00万亩。

(三)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农业的管理水平,为粮食增产提供了保证。特别是近几年,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产量高、品质好的粮食新品种不断得到推广,推广优质粮食品种的公司分阶段进行跟踪技术指导和服务,使农民有习惯性种田、传统种田变为科学种田,同时粮食新品种更新换代的时间缩短,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为粮食稳步增产的提供重要保证。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推动粮食亩产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增加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力量,实施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为农业生产提供“供种、管理、病虫害防治、指导”等的统一服务,促进了粮食单产与粮食品质的提升。

(四)粮食内部种植结构优化,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粮食内部种植结构朝着小麦、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扩大、低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减少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亩产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粮食总产量的提高。

(五)农业项目的实施,使粮食产量持续增加。通过跑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高产示范田、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为粮食生产丰收打下基础,全县建成高产示范田13个,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0多万亩,配方施肥面积80多万亩,推广配方肥3万多吨,改善了土壤肥力,提高了粮食产量。

(六)气候基本适宜,为粮食生产稳步提高提供了良好条件。近五年来,对于粮食生产来说,总体上气候利大于弊,为粮食生产稳步提高提供了良好条件。夏粮生产期间,基本以轻旱天气为主,大部分年份的小麦生产关键期,如播种前、返青期、灌浆期降雨适时、适量,光、温条件适宜;秋粮生产期间,多数年份夏播出苗后偏旱,中后期雨水丰沛,适宜壮苗生长,个别年份中后期雨水偏多,总体上适宜粮食生产。

三 推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建议

(一)保护耕地,减少土地流失,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只有耕地在,粮食生产才能有保障,因此应不断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加大非法占地的查处力度,减缓耕地流失,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高标准稳产、高产田。近几年,粮食增产的幅度越来越小,2006年至2012年濮阳县粮食分别增长11.1%、9.8%、0.04%、1.9%、0.8%、1.4%、2.7%,粮食持续增产的区间逐年减少。所以,保持粮食增产的后劲已成为当前粮食生产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濮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七个乡镇紧临黄河,中低产田较多,影响粮食亩产水平,但也是粮食生产实现持续增产的潜力所在。只要对中低产田进行科学改造,增加亩产量,提高粮食平均生产能力,粮食增产还有空间。因此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粮食持续增长目标的重要措施。

(三)加强农田水利管护,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效率。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首先要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养护管理投入,优先安排已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费用,确保其运行正常,做到旱时能浇,涝时能排。其次要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由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由使用方式转变为合理安排,统筹使用,共同管理的有序方式,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

(四)整合土地流转资源,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目前,广大农民经营的耕地多为“巴掌田”,为农业机械化耕作和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流动,农业兼业化、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土地也缺乏科学有郊的管理,因此对土地进行科学有郊的流转达成规模经营已成为当前土地经营的主要问题。农村劳动力的缺乏和对农耕地管理的不科学性会影响粮食生产,因此推进粮食稳定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植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市场主体,着力培育新型农民,以达到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五)发展统一协作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以农户为单位的自主化生产仍然是当前粮食生产的主要形式,影响了粮食亩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议由政府引导、组织建立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切实解决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管理粗放的问题,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再提高。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可以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建立专业型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和松散型服务组织模式。专业型农业生产服务组织由村、组文化素质较高的留守人员组成,推选服务组织负责人统一指挥,实行统一耕种、施肥、浇水、病虫防治、收获等。松散型服务组织由乡村干部协调、指挥,按户以义务工的形式纳入到服务组织中,根据需要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六)加强农作物耕、种、管技术培训,确保粮食作物生长期的健康生长。首先确保播种出苗率,解决缺苗断垄现象,小麦播种后实施强度镇压,确保出苗率;对于秋粮,要大力推广玉米套种技术,使夏播时间前移,提高播种出苗率,促苗早发;播种前期注意墒情,为种子发芽、出苗提供良好环境,注意苗情在生长各阶段的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预防病虫害的漫延,确保粮食生长期的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濮阳县农田水利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以河南省濮阳县为例
濮阳县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我的粮食梦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