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探究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改进

2013-03-15张一鸣肖小明李跃春

化学教与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石灰水水雾水珠

张一鸣 肖小明 李跃春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一、问题的提出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选自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的课题2,它其中有一项是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珠和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此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 烧杯距离火焰的高度不好掌握,烧杯太低则容易被熏黑且被烤热的烧杯容易烫伤手。(2)从收集水蒸气到凝结成水珠的时间较长,大概为1-2 分钟。在这个过程中烧杯出现的小水珠在受热条件下又会被蒸发,实验现象不明显。(3)澄清石灰水用量较少,变浑浊的现象不突出。有时虽然出现白色固体,同学们也可能怀疑白色固体是水分蒸发后析出氢氧化钙固体,说服力不强。

综上不足,我将从三个方面改进这个实验:把观察水珠改为观察水雾,扩大实验观察面;加大澄清石灰水的用量并且把澄清石灰水盛在容器中;把对水和二氧化碳的探究放到同一装置中进行。

二、实验部分

1.实验目的

(1)通过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2.实验原理

(1)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2)水蒸气遇冷形成水雾。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用品

400mL 大烧杯(干燥)、大漏斗(干燥)、注射器(量程20mL)、蜡烛(长度2cm)、澄清石灰水、镊子、火柴。

4.实验装置(如图1)

5.实验步骤

(1) 将蜡烛尾部的蜡微微烤熔,趁热将蜡烛固定在大烧杯底部。

(2) 用镊子夹住燃烧的火柴将蜡烛点燃。

(3)用大漏斗罩住烧杯口,让蜡烛自然熄灭。

图1 探究蜡烛燃烧产物的实验装置图

(4)观察实验装置,看烧杯和漏斗内壁是否出现水雾。

(5) 从漏斗细长口上方用注射器注入15mL 澄清石灰水,握稳整个实验装置并振荡烧杯。

(6)振荡结束之后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6.实验结果

(1)实验现象

①烧杯和漏斗内壁均出现大片水雾。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的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7.实验说明

(1)实验使用的漏斗的大小应正好罩住烧杯口。如大漏斗配400mL 大烧杯,当烧杯较小时应选用配套的小漏斗。

(2)实验使用的蜡烛的长度要适宜,不能太长。如400mL 大烧杯配套使用2cm 长的蜡烛,当烧杯较小时蜡烛长度也要减短。

三、小结

改进后的实验把探究蜡烛燃烧的两种产物整合到了一个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并且缩短了实验所需时间。教师在做这堂课的演示实验时采用此种实验方式能帮助全班同学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改进后的装置不再烫手,学生可用小烧杯和小漏斗配套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1] 顾正燕.《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4):47

[2] 梁永新.蜡烛燃烧的实验改进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08):25

猜你喜欢

石灰水水雾水珠
细水雾灭火系统对油池火抑制效果研究
种水珠
树木为啥穿“白衣”
我是快乐的小水珠
水珠的魔法
树木为啥穿“白衣”
树干为何冬天穿“白衣”
善变的石灰水
高压细水雾在龙洞水电站变压器消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