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分析

2013-03-14杨彩虹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敌意罪犯人格

李 瑞,杨彩虹,阳 鑫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不同类型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分析

李 瑞,杨彩虹,阳 鑫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为了了解不同类型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对湖南省330名青少年罪犯开展调查。发现(1)二次及更多次数入监的青少年罪犯在攻击-敌意因子上得分低于第一次进入的(P<0.05);自我评价易冲动的在冲动性感觉寻求、神经质-焦虑、攻击-敌意、活动性四个因子上的得分都偏高;高中文化程度的在神经质-焦虑因子的得分上显著低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2)青少年罪犯在攻击-敌意因子得分方面与判处的刑期呈负相关(P<0.05)。由此我们得出:(1)青少年罪犯的服刑时间与攻击-敌意人格特征有关;(2)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罪犯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质。

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

目前犯罪心理学研究倾向于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犯罪人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在犯罪心理形成中起着主要决定作用的是个体原有的不良心理,因为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必须通过行为人选择性地同化作用,才能被主体吸收,内化为犯罪心理[1]。

瑞士精神病学家、少年犯罪研究者奥古斯特·艾伦霍恩(August Aichhom)认为,没有犯罪倾向或特质的个体,是不会产生犯罪行为的;已有犯罪倾向或特质,但是还没有实施犯罪行为的个体,称为“潜伏性少年罪犯”。换言之,“潜伏性少年罪犯”是具有“潜伏性少年犯罪”状态的青少年,他们通常具有以下典型的人格特质:需要的满足具有及时性,很少会延缓等待;满足需要的层次较低,以本能需要为主;需要的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其他人的需要;以冲动的方式来满足需要,不考虑后果,没有是非对错之分,缺乏罪恶感[2]。

虽然具有犯罪人格的人并不一定做出犯罪行为,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当一个具有犯罪人格的人处在一个容易引发犯罪行为的情境中时,其做出犯罪行为的可能性更大。这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全面了解犯罪的原因,罪犯的人格特点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对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如何全胜运用16PF量表对未成年抢劫犯人格特征进行研究,章皎洁运用EPQ量表对男性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多数研究是从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家庭生活环境以及父母教育方式等单一方面与青少年犯罪行为进行比较研究[3-4],本文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大五人格量表之一的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对青少年罪犯进行人格评估,对比不同类型青少年罪犯在不同维度上的人格差异,探寻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因素;为监狱服刑青少年的个性化矫治提供参考,为青少年再犯罪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实证性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青少年犯罪在日常生活以及犯罪心理学领域经常被提及,但不像未成年犯罪有严格的法律概念,依据当前我国公民第一次违法犯罪年龄分布趋势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本文的青少年罪犯我们将其定义为:14至22周岁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法律、依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人;由于取样的原因,本次研究的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16-20周岁。

依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5月到6月抽取湖南省女子监狱的青少年女犯和湖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青少年男犯为研究对象,所有被试均接受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ZKPQ)。共发放问卷330份,收回313份,实际有效问卷275份,有效率87.6%;所有被研究者的年龄在14-21周岁之间(年龄分布为17.58±0.83岁),其中男性256人,女性19人,独生子女88人,非独生子女187人,小学文化程度95人,初中文化166人,高中文化程度14人。

1.研究工具

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5](Zuckerman-Kuhlman Personality Question- naire,ZKPQ),Zuckerman-Kuhlman人格问卷(Zuckerman-Kuhlman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ZKPQ) 由 Zuckerman,Kuhlman,Joireman,Teta and Kraft于1993编制。该问卷有99道题目,共分为五个因子,分别为冲动性感觉寻求(Impulsivity-sensation seeking)、神经质-焦虑(Neuroticism-anxiety)、攻击-敌意(Aggression-hostili ty)、活动性(Activity)、社会性(Sociability)。经不同群体的测验统计,ZKPQ量表各因子内在一致性为0.72-0.86,可以用于不同人群的人格测量。本研究采用的是王伟等人的翻译版(2000年)。

同时,本研究还自编了青少年罪犯的一般情况问卷,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即青少年罪犯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环境,学习及其他情况等。

2.数据处理

所有心理测量及调查数据进行统一编码,采用SPSS15.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分析结果的显著性水平取ɑ=0.05。

(二)研究结果

1.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比较

鉴于我国法律规定18岁的公民才真正独立,对自己的行为需要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因此以18岁为界,将青少年罪犯分为二组,即小于18岁的未成年人组和18岁及以上的成人组。对比二组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结果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罪犯在攻击-敌意、神经质-焦虑、冲动感觉寻求、活动性四个因子得分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社会性因子得分上小于18岁的未成年犯组高于18岁及以上的成年犯组,且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比较(M±SD)

2.不同入所次数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比较

此次随机调查的被试中只有4.4%的青少年罪犯是二次及更多次的入监,但他们是应该特别关注的群体,因此将第一次入监和二次及更多次的罪犯进行分组比较。通过他们在ZKPQ各因子上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次及更多次数入监的罪犯在攻击-敌意因子上的得分低于第一次入监的罪犯,差异显著(P〈0.05);而在冲动性感觉寻求、活动性、神经质-焦虑、社会性四个因子上得分第一次入监的罪犯与二次及更多次入监的罪犯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不同入所次数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比较(M±SD)

3.自我评价情绪状态不同的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比较

在进行情绪状态调查时,将选项设计为易冲动和不冲动二种类型,让青少年罪犯根据自己的一贯表现,进行选择。对自我评价情绪状态不同的青少年罪犯在ZKPQ各因子上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在攻击-敌意、神经质-焦虑、冲动性感觉寻求、活动性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P〈0.05),而在社会性因子上的得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自我评价平时不易冲动的青少年罪犯与能较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比较理智,较少出现攻击性行为,心理测试的结果与青少年罪犯的自我评价基本一致。(见表3)。

表3 情绪状况不同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比较(M±SD)

4.不同文化程度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比较

考虑到本次调查对象的实际年龄集中在20岁以下,因此将文化程度选项设计为三项,分别为小学组(含小学肄业)、初中组(含初中肄业)以及高中组(含中专、大专)。对三组不同文化程度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冲动感觉寻求因子得分上三组都差异不显著(P〉0.05);在神经质-焦虑因子得分小学组(P=0.022)、初中组(P=0.016)的青少年罪犯高于高中文化程度的,但他们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攻击-敌意因子得分上三组都差异不显著(P〉0.05);在活动性因子得分上初中组的显著低于小学组(P=0.037),但初中组与高中组,小学组与高中组之间得分差异都不显著(P〉0.05);在社会性因子得分上初中组青少年罪犯显著低于小学组、高中组的青少年罪犯(P=0.014),小学组与初中组之间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表4 不同文化程度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比较(M±SD)

5.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与年龄、性别、服刑次数、第一次服刑年龄及判处刑期的相关分析

为了了解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质与不同的因素的关系如何,对不同维度的人格特征与青少年罪犯的年龄、性别、服刑次数、第一次服刑年龄、判处刑期等五个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与判处刑期呈负相关有攻击-敌意因子(P=0.038),与性别相关的有攻击-敌意因子(P=0.030)和活动性因子(P=0.033);而其他三个因子与青少年罪犯的性别、年龄、第一次服刑年龄、服刑次数、判处刑期之间相关都不显著(P〉0.05)(见表5)。

表5 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与年龄、性别、服刑次数、刑期的相关分析

(三)结果讨论

1.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罪犯,本研究中青少年罪犯喜欢群体和社交活动的特征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该结果与Zuckerman、王伟、Montserrat研究结果一致[6-8]。究其原因,按照发展心理学中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自我意识水平也不断增强,到青春期之后,对自我的认识由他评为主逐步过渡到自我评价为主,不再主要依靠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而是逐步形成自我的评价体系,有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迅速提升,行为会更成熟稳重和内敛,也学会独立的生活方式,对朋友之间纯粹玩耍交往的需求相对儿童时期会有所减少。针对这一特征,对于18岁以上的青少年罪犯教育时可以采用直接的自我觉察方式,让其总结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分析不同行为带来的不同结果,从而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对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罪犯,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还有点模糊不清,需要参考其他人对他们的评价,因此可以借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一些活动,例如绘画、雕塑、音乐、书法、舞蹈等多种间接的形式,结合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最终的活动产品,对其当前的状态进行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矫治活动。

2.对于不同文化水平的青少年罪犯,在负性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上存在差异,在本研究中发现文化程度高的青少年罪犯焦虑特质偏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具有高中文化的青少年罪犯年龄较大,一般都在十八岁以上,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较长,对自我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明晰,同时慢慢学会了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麻烦,随着阅历的不断增长,会减少许多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焦虑,使自己保持一个相对平和稳定的心态;另一方面,Eysenck运用EPQ量表对不同群体人格特质进行研究发现,神经质因子会随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有所下降[9],文化程度低的人在生活中会更容易焦虑、紧张一些。因此,对于文化程度整体偏低的青少年罪犯开展教育工作,首先要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而不是一味的压抑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能量是可以流动的,只有呈现出来时它的能量才会减弱,越压反而会越强;其次要增强他们发现正性能量能力,让爱、喜悦、快乐、感动等正性能量自由流动,从而使紧张、焦虑、恐怖等消极情绪减少一些。在正常的劳动、教育改造之余,以艺术的形式可以较好的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目前已在湖南省女子监狱开展的绘画艺术矫治活动以及在上海市南汇监狱开展的音乐治疗都收到不错的效果,能激发罪犯更多愉悦的积极情绪和情感,感受到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

3.对于不同入监次数的青少年罪犯,本研究中第一次入监的罪犯的攻击-敌意特征高于二次及更多次数的罪犯,对第一次入监的青少年罪犯犯罪类型的统计中发现,用抢劫、杀人、强奸等暴力方式实施犯罪的青少年罪犯占85%,这些类型的犯罪都要直接面对受害者,会目睹受害者惊恐害怕、苦苦哀求,痛苦挣扎的场景,但他们毫不顾及受害者的感受,只为达到自身的目的,能够满足自己的物欲或性欲,可见他们对别人的共情能力比较差,因此体现出强的攻击-敌意性;而第二次入所的罪犯中以盗窃犯罪偏多,相对于第一次入所罪犯的暴力方式,攻击-敌意性要弱一些,但是盗窃犯罪容易形成习惯化、自动化,可能会导致多次重复犯罪,在以后的矫治及社会防控方面都要高度关注。

4.对于不同刑期的青少年罪犯,本研究中攻击-敌意特征与判处的刑期呈负相关,看起来好像与常理相悖,通常我们认为刑期越长的人,犯罪的恶性程度高,应该表现出强的攻击、敌意性,而本研究得出负相关的结论,可能原因之一是刑期长的罪犯,多是实施有准备有预谋的重大犯罪行为,反而表现出来的直接攻击性要比一般的情境型犯罪行为要小一些,而刑期短的罪犯中多次犯罪的比例较高,他们在不断的惩处中对社会的敌意会不断增强;其次,本调查研究选取被试都还在监狱服刑,按照现行的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对高风险的重刑犯会严格管理,对其攻击冲动行为打压较多,为了适应环境,他们会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可能会导致相关行为的收敛,也可能导致其攻击敌意特质变弱;最后,可能要加大样本量,对不同年龄、性别、犯罪类型的服刑人员进行调查,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刑期、入监次数的青少年罪犯在人格特质方面都有差异,因此在监狱推行个性化矫治会更科学、合理;同时也要打破传统的说教方式,采用一些形式活泼的艺术矫治、心理辅导的方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人格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罪犯,而不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把他们培养人格健全的公民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1]刘邦惠.犯罪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4-76.

[2]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494.

[3]房明,杨旭,纪术茂.男性青少年犯的人格类型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2):103-105.

[4]张伟,刘协和,霍克均.违法犯罪青少年个性特征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3):115-116.

[5]Zukerman M,Kuhlman DM,Joireman J,Teta P,Kraft M..A comparison of three structural models for Personality:the big three,the big five,and the alternative five.JPers Soe Psyehol,1993,65.757-768.

[6]Zuckerman,M.Zuckerman-Kuhlman Personality Questionn aire(ZKPQ):An alternative five-factorial model.In B.De Raad& M.Perugini(Eds.):Big Five Assessment.Seattle,WA:Hogrefe& Huber Publishers,2002.377-396.

[7]Wu Y,Wang W,Du W.Development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Zuckerman-Kuhlman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Reliabilities and gender/age effects.Social Behaviour and Personality,2000,28.241-250.

[8]MontserratGomà-i-Freixanet,SergiValero,Joaquim Puntí,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Zuckerman-Kuhlman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in a Spanish Sample,European Journal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2004 Vol.20,Issue 2:134-146.

[9]Eysenck,H.J.,&Eysenck,S.B.G.Psychoticism as a dimension of personality.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1976.98-103.

Study on Personality Trai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LI Rui,YANG Cai-hong,YANG Xin
(Hunan Justice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Hunan,410131)

To understand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we applied Zuckerman-Kuhlman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thod of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of 330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Hunan Province.Results:The Aggression-hostility factor score of the first entering were higher than the second (P<0.05);Self-evaluation impulsive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got much higher scores on the four factors of impulsivity-sensation seeking,neuroticism-anxiety, aggression-hostility and activity;the neuroticism-anxiety factor score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juvenile delinquenc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Juvenile male criminals in the aggression-hostility factor score and the length of sentenc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P<0.05).Conclusion:Juvenile delinquency severity of the attack-hostile personality traits related;Personality trai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juvenile male criminals.

juvenile juvenile delinquency,personality traits,ZKPQ

D917.2

A

2095-1140(2013)02-0113-04

(责任编辑:左小绚)

2013-01-12

湖南省高等学校2010年科学研究项目“绘画技术在未成年犯自我认识训练中的应用研究”(10C0224);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年科学研究项目“男性未成年犯再犯危险性干预性研究”(11C0869)。

李瑞(1976-),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矫正教育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罪犯心理矫治研究。

猜你喜欢

敌意罪犯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短暂相逢?
跟踪导练(二)(6)
论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消费者敌意、购买意愿与人口因素的相关性及营销启示
聪明的罪犯
抓罪犯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