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对“食药总局”说

2013-03-14

南方周末 2013-03-14
关键词:安全事件奶粉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袁端端 实习生方芳

南方周末实习生方芳南方周末记者袁端端采访整理

罗云波:改革值得期待,道路曲折漫长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

我听到这样的结果蛮惊讶的,再想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改革后能否解决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新模式绝对是进步的,但想要从此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并不现实。我常说,一个部门想要包打天下非常难,如果没有合理分工,就会造成“一个部门管不好,多个部门也管不好”的尴尬局面。

新的变化对食药监总局的挑战是相当大的,整个社会都要理性配合。现在公众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容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2012年,十几位权威专家评估全年十大食品安全事件,结果发现,真正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只有一两件。根源在于公众不了解。

面对新的工作模式,我希望监管人员要积极适应新情况。在内部,一是要增加工作透明度,二是要把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罚和刑事犯罪的处罚区别开来,尝试与公安部门合作。在机构设置上,要适当的集中和适当的收紧。集中是指多个部门应该适当地整合。而收紧是学习西方可以按照食品的品类让一个部门一管到底。

我想,他们(食品监管者)现在一定是如履薄冰。作为研究者,我有几句话想说,第一句是,改革值得期待。第二句是,道路是曲折漫长的。第三句,监管只是一个环节,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综合实力、国民素质密不可分的。公众在批评的同时,有没有扪心自问,今天我诚信了吗?

任筑山:任何模式都行得通,关键在于实施细节

美国前农业部副部长

中国从没太多食品安全概念到如今的重视、改变,数年间能有这样的进步,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

新一轮的改革总体来说,是朝好的方向发展的。首先,几个部门能够很好地有机衔接,有利于实现全程无缝监管,统一职责。再者,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增加。同时对企业界来说也是有裨益的,比如规则的统一。接下来的实施细节如监管人员的任用机制等将决定进步的快慢。

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教育。任何的监管模式都行得通,我没有更欣赏哪一个,只有更合适。关键在于实施的细节,一是是否真正可以达到跟民众有直接接触;二是人的素质,尤其是监管人员的素质。在美国,农业部和FDA监管都是非常严格的。但在中国80%是散农,20%是大企业,与美国刚好相反。这说明国情不同,不能完全仿照,中国需要根据国情不断探索出适合的道路。

中国以后还会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但每一次都是教育和改进的过程,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不太可能。面对新形势,也希望新成立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尽可能汲取国际上相关经验,尽量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尽可能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

PatrickWall:国外也有“挂牛头卖马肉”

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

中国目前执行的食品药品独立监管体系和欧盟国家、美国和加拿大非常相似。美国FDA主要负责监管药品和一部分食品,而美国农业部兼管包括肉类的绝大部分食品。

在很多国家,因为食品链监管是分散的,农业和贸易部门通常控制着食品链的绝大多数环节。这并不理想,因为在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中,舆论会认为产业的利润和保护可能被放在公众健康之前。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一般来说,中国认为国外的模式更有效。然而,目前欧盟的“挂牛头卖马肉”事件在其他许多国家也在同步上演。食物的欺诈暴露了欧盟食物监管方面的缺陷。没有理想的模式,一个国家有效的模式未必在其他国家同样有效。

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大国,如今的监管体系能否在中国所有地方都见效的确存在困难。问题并不在于食品药品监管是否整合为一体,更重要的是各地执行要保证统一,同时期望改革方案能够完全有效地执行。

简光洲:让舆论监督的阳光照射食品安全

记者,三鹿奶粉事件率先披露者

为女儿买奶粉,发现价格比一个月前暴涨了近50%,这才发现香港的奶粉限购政策效果立竿见影,内地网上代购进口奶粉则闻风而涨。

面对今日自己购买奶粉的囧境与“屈辱”,我内心甚至涌起一点“悔意”,如果给奶粉企业一些时间和机会,我们或许能避免今日的自食苦果?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让食品卫生法提前出台,加强协调监管,但其后仍出现了三聚氰胺奶粉的回炉上市及毒胶囊等事件。对于新组建的食药监总局,我仍担心职能的整合能否根治各种违法现象。

我的建议是只有把食品安全生产与监管置于媒体舆论监督的阳光下,才是扫除顽疾的良药。

美国历史上也曾有过和中国目前食品安全困境同样的问题频发期,政府不停地立法,并调整机构设置加大监管力度,但问题仍然不断。但为什么后来情况得到根本改善?我觉得其原因或许得益于媒体的“扒粪”运动,即舆论监督。

我曾访问过美国一家食品安全报社,他们称媒体的报道只需要对事实负责,无需考虑其他的大局与行业发展信心问题。反思我们媒体报道总显得有些瞻前顾后、遮遮掩掩,有关部门则常怪媒体不讲大局或虚假报道。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媒体一定不是政府的天敌,只要双方全力合作,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舆论监督的阳光下,亦不失解决之道。

PeterK.BenEmbarek:国情各不同,监管可借鉴

世卫组织食品安全问题专家

我们对中国食品安全体系新一轮改革兴趣很大,一直在追踪关于此项改革的讨论。最近,发生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已经在强调,不同部门的分段监管存在问题。

没有哪一个单独的体系普适于所有的国家,但是一些有效体系中的通用元素是可以借鉴的。比如,监管体系需要清晰的法律和法规,规定谁对哪一个环节负责任,谁要做什么事情,需要一支训练有素、配备良好的食品安全监控队伍,需要一个强大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和食品污染监测系统。这些在任何体系下都是行之有效的重要元素。

在加强食品安全体系的路上,中国正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这些年中国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在食品生产环节,监管部门规模和速度上还需要额外的努力。

(以上专家访谈全文详见南方周末官方网站:www.infzm.com)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奶粉南方周末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奶粉危机
奶粉放冰箱对吗
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探析
奶粉罐上没写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