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知识型员工区域间流动三类要素关系分析

2013-03-08王文波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人口统计知识型区域性

王文波,吴 冰,林 波

(大连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影响知识型员工区域间流动三类要素关系分析

王文波,吴 冰,林 波

(大连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了解知识型员工的区域间流动的三类要素的关系,即人口统计变量、价值观和区域性因素偏好的关系。通过对625名知识型员工的问卷调查,获得人口统计变量、价值观和区域性因素的偏好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了人口统计变量、价值观和区域性因素偏好部分相关的结论。

知识型员工;人口统计变量;价值观;区域性因素偏好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价值受到高度重视,想要快速的、优质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知识的进步,知识型员工作为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承载者和创新者必然的成为了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能够吸引知识型员工并留住知识型员工就成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所以知识型员工在区域间流动中的区域因素偏好就倍加值得关注,知识型员工的区域性因素偏好的差异与其自身的人口统计变量因素和价值观与区域性因素偏好有怎样的关系,可以为有针对性的实施人才引进策略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要素的选取

根据研究需要,为清楚地表述研究现象,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综观知识型员工和员工流动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知识型员工和员工流动的研究逐渐由外在刺激研究向心理方面的研究转变。价值观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诸多学者从价值观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综观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价值观是人力资源流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文献的阅读、专家访谈和预调研,确立了知识型员工区域间流动的三类要素,分别是人口统计变量、价值观和区域性因素偏好。

(一)知识型员工的定义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对知识型员工进行了定义,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定义。他认为知识型员工是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提高工作效率,并具备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员工[1]。结合知识型员工的传统定义和本文的研究需要,我们将学历在本科及以上并在工作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员工定义为知识型员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

(二)区域间流动

本文所指的区域间流动是指工作地点在我国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之间的流动,流动的形式为员工与原公司的雇佣关系终止,并与新的企业建立雇佣关系。

(三)价值观的定义

美国克拉克对价值观的定义被广泛的认同,认为价值观是有关价值判断的一种看法,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决策和结果等[2]。本文沿用这一经典定义。

(四)区域性因素偏好的定义

综观人力资源区域间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人力资源在区域间流动过程中会受到非个体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3-8]。这些因素是在不同地区上存在差异的,我们将影响知识型员工区域间流动的在不同地区上存在差异的因素定义为区域性因素。区域性因素偏好是指知识型员工在选择流入地区时对不同区域性因素的重视程度。

(五)要素选取

根据知识型员工和员工流动的相关文献的阅读、分析和总结,确立了部分的影响因素,例如人口统计变量、价值观等,借鉴课题《基于轴合型P-N结模型的区域人力资源供给安全问题研究》关于农民工和大学生区域间流动的研究成果中有关区域间流动影响因素部分。确定了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区域性因素。借鉴确定了区域性的影响因素,将两部分相结合,确定了最终的影响要素和其具体的指标。主要选取了三类要素,分别是人口统计变量,价值观和区域性因素偏好。并因此为基础进行研究。要素的具体指标的选取如表1。

表1 要素指标

二、三类要素关系分析

为了了解知识型员工区域间流动中人口统计变量、价值观和区域性因素偏好的之间的关系,通过对625份有效的知识型员工的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的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一)人口统计变量与价值观的关系分析

为了便宜研究,对价值观的相关选项按一定的标准来评分。人生价值观的评分标准是按照由物质向精神分数递增。工作价值观的评分标准是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的确立的,层次越高,给予越高的分数,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消费价值观我们按照其持续性和长远考虑性来给予分数,由倾向于娱乐满足物欲的消费向投资技能增值的消费分数递增。人际价值观的评分标准是功利程度越低,情感和精神需求越高,得分越高。

为了探讨人口统计变量和价值观的关系,我们运用了方差分析当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问卷收集的人口统计变量和价值观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以年龄、工龄、性别、学历和薪酬水平为分组变量,对价值观因素进行方差分析。检验的项数众多,所以只将关联度较高的人口统计变量和价值观的检验列在表2中。

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知识型员工的人生价值观与年龄有显著的关联,为了进一步的探讨其年龄与人生价值关系,对人生价值观在不同年龄上的得分均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其结果显示年龄为27岁的知识型员工人生价值观的得分均值是最高的,可能是因为知识型员工在刚走入社会时,还抱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斗志,对自我的价值实现抱有较高的期待,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价值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并努力的希望能够更进一步,但随着进入社会时间的增长,新鲜感减退,进入一定的疲劳期,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知识型员工可能对自己有了新认知和定位,努力的探索,自我开发,重新获得斗志。这个过程有可能是一个往复,然后趋于稳定的过程。

根据各工龄段的均值情况的判断,工作两年的时候是知识型员工追求成长度最高的时候,可能初入社会,进入职场,还抱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斗志,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成就感逐渐增强,其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有信心和热情。但随着工作的时间的增长,可能其后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厌倦感,进入一定的疲劳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型员工可能通过心态的调整,重新定位等再次获得积极性并恢复斗志,这个过程有可能是一个往复然后趋于稳定的过程。

硕士及以上学历在消费价值观得分的均值要高于学历为本科的知识型员工,表明学历水平较高的知识型员工的消费价值观倾向于货币增长和技能增长,具有较强的理性和长远性。这可能是由于学历较高的知识型员工获得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自我约束能力和计划性更强。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知识型员工更加追求技能的增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长远性更强。

经方差分析可以看出薪酬水平与工作价值观关联性强,为探讨进一步的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正向相关,表明收入水平越高,其工作价值观越倾向于能力增长。

表2 人口统计变量和价值观方差分析

(二)人口统计变量与区域性因素偏好关系分析

为了探讨人口统计变量与区域性因素偏好是否存在显著的关系,我们对人口统计变量和区域性因素偏好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以年龄作为分组变量对知识型员工的区域性因素偏好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知识型员工对大学生的就业率、国家重点关注和支持程度、非正式教育水平和住房制度的偏好与年龄存在显著关联。对与年龄存在显著关联的区域性因素偏好与年龄进行相关分析,知识型员工对大学生就业率、国家重点关注和支持程度和住房制度的偏好与年龄负相关,其对非正式教育水平的偏好与年龄正相关。知识型员年龄越大,其对大学生就业水平、国家重点关注和支持程度和住房制度的重视水平越低,对非正式教育水平的重视程度越高。以工龄作为分组变量对知识型员工的区域性因素偏好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知识型员工对国家重点关注和支持程度、大学生就业率和人均GDP的偏好与工龄存在显著关联。对与工龄存在显著关联的区域性因素偏好同工龄进行相关分析,知识型员工对人均GDP的偏好与工龄正相关,对大学生就业率和国家重点关注和支持程度的偏好与工龄负相关。表明知识型员工工龄越高越不重视大学生就业水平、国家重点关注和支持程度,对人均GDP越重视。

以薪酬水平作为分组变量对知识型员工的区域性因素偏好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知识型员工对人均GDP、非正式教育水平和人才培训的偏好与薪酬水平正相关,知识型员工对大学生就业率和国家重点关注和支持程度的偏好与薪酬水平负相关。表明知识型员工薪酬水平越高,其越不重视大学生就业率、国家重点关注和支持程度,越重视人均GDP、非正式教育水平和人才培训。

以性别作为分组变量对知识型员工的区域性因素偏好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知识型员工对生活方式、价值观(区域)、恩格尔系数和人均GDP的偏好与性别存在显著关联。男知识型员工对人均GDP和恩格尔系数的偏好的均值高于女性,男知识型员工较之女性员工要重视人均GDP和恩格尔系数。女性知识型员工较之男知识型员工要重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以学历作为分组变量对知识型员工的区域性因素偏好进行方差分析。显示知识型员工对人均GDP的偏好于学历存在显著关联,根据均值情况的判断,学历较高的知识型员工对人均GDP的重视程度要小于学历较低的知识型员工。

(三)价值观因素与区域性因素相关分析

为了探究知识型员工的不同价值观取向是否会影响其对区域性因素的偏好,对获取的价值观相关数据和区域性因素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人生价值观与知识型员工对经济因素、人才鼓励、引导政策、生态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偏好正相关,显示人生价值观越偏向于能力增长和自我价值实现,他对经济因素、人才鼓励和引导政策、生态环境和教育因素的重视程度就会越高。

工作价值观与知识型员工对科技发达水平、大学生就业率、人才激励和引导政策、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环境因素、风俗习惯、价值观和教育因素的偏好是显著相关的,其中正相关的有其对科技发达水平、大学生就业率、人才鼓励和引导政策、住房制度、价值观(区域)和教育因素的偏好,表明工作价值观取向偏于能力增长的水平越高就会越重视以上因素,负相关的有环境因素和风俗习惯,表明随着工作价值观越倾向于重视能力增长的水平的升高,重视环境因素和风俗习惯的程度会有所降低。

消费价值观与知识型员工对区域性因素中的科技发达水平、人才鼓励和引导政策、价值观和教育因素正相关,这显示知识型员工的消费价值观越是倾向于财富增值、能力增长,其越重视科技发达水平、人才鼓励和引导政策、价值观(区域)和教育因素。人际价值观与知识型员工对区域性因素中的恩格尔系数、科技发达水平、生活质量和中小学教育水平和人才培训正相关,这显示知识型员工的人际价值观越是倾向于情感依托和成绩感的追求、能力增长,其越重视恩格尔系数、科技发达水平、生活质量和中小学教育水平和人才培训。

(四)结论

通过对上述分析结果的总结,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结论:

(1)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知识型员工对人才激励和引导政策、国家重点关注和支持程度的重视程度会下降。(2)高学历的知识型员工的消费价值观趋于理性并富有长远性,重视科技发达水平、人才鼓励和引导政策、教育因素。(3)薪酬水平高的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区域自我实现和能力提升,重视科技发达水平、人才鼓励和引导政策、住房制度和教育因素。

表3 人口统计变量与区域性因素偏好关系分析

三、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

研究表明,知识型员工对人才激励和引导政策的关注程度会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降低。因此,应该加强大学校园中关于人才激励和引导政策的获取方式、关注习惯的宣传,使得其走出校园后能够获得充足的关于人才激励与引导政策的信息,在其对政策重视程度高的时候及时的响应相关政策,为各地区的建设贡献力量。

(二)加强人才培训体系和提高非正式教育水平

研究表明,薪酬水平越高其重视人才培训和非正式教育水平的程度越高.为了吸引高薪的知识型员工,可以选择提高城市的人才培训水平和非正式教育水平位为突破口,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价值观的培养

研究表明,知识型员工的人生价值观越趋向于自我价值实现,工作价值观越趋向于成就感,消费价值观越趋向于技能增长,越具有长远性,其对人才激励和引导政策越重视,所以应该培养引导大学生追求自我实现、成就感、人生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并培养其具有长远性的消费价值观,这样人才激励和引导政策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四)关注教育问题,形成特色的教育模式

研究显示,知识型员工对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为关注,并且知识型员工的人生价值观越是趋向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倾向于事业的打拼,工作价值观越倾向于能力的提升,其重视教育水平的程度越高,因此,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能够吸引更多倾向于自我实现的知识型员工,为当地的建设做贡献。加强教育的投入,打造高水平的教育团队,同时也应该打造出某些方面的学术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是有限的,如果全方位的发展,可能较之发达地区的吸引力是不够的,但是如果集中发展某一方面,这样就比较容易赶超发达地区,起到吸引知识型员工的作用、所以应该根据自身现有的优势,并加强优势学科的建设,同时结合自身的经济的发展状况,例如产业结构等,教育服务于产业,根据自己的主要的支柱产业,来确定学术的品牌,同时也能让学生理论能够很好的获得实践,还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构建特色文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

研究显示,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价值观越倾向有能力提升和成就感的满足,其对当地的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就越高。地区的共享价值观即是当地的文化,如果能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这个地区的知识型员工就会倍感受到尊重和重视,使其成就感加强,激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进发,创作更多的价值。

[1]徐茜.知识型员工流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9.

[2]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高子平.海外科技人才回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研管理.2012(08).

[4]罗守贵.我国高校毕业生跨区域流动的机制、影响及其对策[J].软科学.2012(02).

[5]赵倩倩,魏凤.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意向流向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

[6]卢姗,王琼.来沪就读本科生地域流动与中国的地区平衡——大学生就业地选择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7(4).

[7]王志武.大学生的就业社会资本开发和利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8]孙祥,罗强.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合理流向的对策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5).

Research on Relations of Three Factors for the Knowledge Workers' Inter-Regional Flow

WANG Wen-bo,WU Bing,LIN Bo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This paper is to make clear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hree factors for the knowledge workers' inter-regional fow:demographic variables,values and regional factors preference.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625 knowledge workers,the relevant data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values and regional factors preference is obtained.Through Independent Sample Test,One–Way ANOVE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it mak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close relations among demographic variables,values and the preference of regional factors.

Knowledge workers;Demographic variables;Values;Preference of regional factors

F272.92

:A

:1008-2395(2013)02-0116-05

2013-02-10

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2161)

王文波(1957-),男,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吴冰(1987-),女,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林波(1980-),男,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人口统计知识型区域性
当前经济形势下人口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人口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对策建议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保定地区人口统计调查报告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型企业创新激励体系研究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