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王卢作孚与重庆的电力发展

2013-03-07■邓

红岩春秋 2013年3期
关键词:卢作孚北碚合川

■邓 颖

船王卢作孚与重庆的电力发展

■邓 颖

2006年,在“纪念重庆有电100年”活动中,卢作孚被市民和电力职工评为“百年电力十大人物”之一。

以创办经营民生实业公司和主持重庆北碚乡村建设而著称于世的卢作孚,深知电力对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而十分重视,成为具有开创性贡献的早期电力企业家——合川电力工业的开创者,北碚水电开发的先驱,第一个在美国大力宣传“三峡梦”并积极推动引进资金和技术的中国企业家。

家乡电力工业的开创者

卢作孚是合川电力工业的开创者。1925年8月,卢作孚从成都回到合川,筹办民生公司,从事内河航运。面对家乡夜间一片黑暗,而外地大城市均有电灯照明,他决心开办电厂,照亮故乡。同年10月卢作孚去上海订造轮船时,省吃俭用,又千方百计地与厂方谈定少交预订款,这样,就从带去的造船经费中挤出5000元(旧币,下同),购买了一台15匹马力卧式柴油机和一台11启罗瓦特(千瓦)直流发电机。

凭着这两台设备,1926年4月,卢作孚在合川县城齐家巷租借药王庙,创办了合川第一个电厂——民生实业公司合川电灯部,这是民生公司创办的第一家工业企业。然而,发电机安装好后,由于当时合川县城尚无发电技术人员,发电机无法开动。卢作孚邀请一位中学物理教师,与他共同摸索研究操作,终于启动了发电机,可供500盏电灯照明。安装电灯时要打孔立杆,架设电线,向用户供电。当时,一部分群众思想保守,对使用电灯照明这一新生事物持怀疑态度,担心打孔立杆破坏房檐,影响观瞻,妨碍铺面营业;架设电线后会招致雷击,发生火灾等等,因而阻碍立杆架线工作。面对群众的怀疑和阻挠,卢作孚亲自登门,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明,并保证用电安全,不发生危险。在卢作孚的努力下,矛盾很快化解了,输电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合川县城第一次有了电灯照明,成为四川最早用上电灯的少数县城之一。

合川电灯部(厂)在卢作孚的领导下日益发展,用户不断增加,原发电机容量也很快不适应需求了。1928年冬,卢作孚扩建电灯部,在合川县总神庙建造了新电厂,安装120匹马力锅炉、120匹马力蒸汽机、100千伏安交流发电机的发电机组一套,可供照明电灯4000盏,使当时合川城区大多用户用上了电灯照明。1945年8月,又在合川县南津街马岭岩建电灯厂南厂,装设40千伏安和22千伏安交流发电机各一部,发电机同时发电,满足了用户增多的要求。1948年3月,又对电灯厂南厂进行扩建,新安装了320匹马力锅炉、300匹马力蒸汽机、200千伏安(160千瓦)发电机的发电机组一套,并建高低压输电线6公里,变压器容量375千伏安,以输送电力。在此基础上,城区照明又扩展4000盏,其中路灯200盏,还同时供给民生公司自来水厂、碾米厂及其他小手工业厂用电。

倡议创办北碚水电厂

卢作孚还十分重视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北碚本土水电开发的先驱。1931年,他邀请留学法国的工程师张华到北碚对嘉陵江支流——梁滩河进行踏勘,并进行水电开发规划设计。1933年,张华提出梁滩河水电开发的初步规划设计方案,由于当时公司资金紧张而难以抽出资金办电厂,此方案便被搁置了。

抗日战争时期,北碚由于沿海迁入的学校、机关、工厂较多,用电需求大增。为此,卢作孚又找出当年张华提出的梁滩河水电开发规划方案,在重庆发起集资办电,得到政府水利机关、银行和天府煤矿、重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川康兴业公司等单位的支持。1943年6月,富源水力发电公司董事会成立,高坑岩水电厂开始筹建。卢作孚是董事会成员之一。

电厂建在北碚附近梁滩河上,由高坑岩和小坑岩两个水电站组成。1943年7月,高坑岩电站动工,由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负责设计施工。水电工程处工程师吴震寰主持设计了240匹马力水轮机2台、160千瓦发电机2台,分别由重庆民生机器厂和华生电器厂制造。两台发电机组先后于1945年1月和5月投产发电。同时建设长12公里、690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和长9公里的低压配电线路、容量550千伏安的9台配电变压器,向北碚城区用户供电。这是北碚地区第一个较大的水电站和第一个公用电厂,年发电量106.43万千瓦时,基本满足了当时北碚地区的用电需求。

1946年3月,高坑岩下游的小坑岩电站开工建设,安装100千瓦发电机组一台,于1949年建成发电。小坑岩电站与高坑岩电站并网运行,全厂发电机组容量增至420千瓦,年发电量增至139.69万千瓦时,改善了当时北碚的电力供应。

情系三峡水电工程

一直以来,卢作孚心中深藏着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开发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宏伟理想。他对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的有关信息十分关注,并作过深入的调查研究。

早在1932年11月,由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副技正(副总工程师)恽震等5位专家组成的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在勘测三峡后曾从宜昌沿江而上,到重庆与卢作孚商谈,了解长江上游有关水文、水利情况。卢作孚从恽震那里第一次了解到三峡所蕴藏的巨大水电资源。

1944年,美国大坝工程权威专家萨凡奇博士应国民政府的邀请,对三峡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卢作孚陪同萨凡奇博士一行乘坐民生公司的轮船去三峡考察、勘测,进一步了解了三峡水电开发的宏伟远景,他深感自豪和振奋,决心努力推动这一梦想早日实现。

这年10月12日,卢作孚在《嘉陵江日报》上发表的《国际交往与中国建设》一文中,大力宣传三峡丰富的水电资源和三峡水电工程将会收到的良好效益。他在文中写道:“又如近拟利用长江水源,正筹办一个世界上都空前或绝后的大动力——一个最大的发电厂,可以发到1090万千瓦的电力,直径1000里(也许还不止,据翁文灏部长谈可到1200里)的区域内都可用电力实行高地灌溉,可用电力实行农产加工,则对农村的改变是何等重大!还不止此,这样大的电力,如何利用,如何分配,还必须有一群产业配合,有若干交通线配合他,必须改革长江中下游一带航路,使最大的海船能直达重庆。又如,假定四川完全用化学肥料,只需100万到120万吨,如拟以500万千瓦的电力,来办一个大肥料工厂,则可年制600万吨的肥料,不仅可以供本国自用,而且还可以出口,以调换外汇,以还外债。”

10月,卢作孚作为中国实业界的代表,出席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通商会议,并在会上发表演讲,同时撰写了《中国中心的伟大基地——四川》一文,载于美国杂志Asia And the America’s1945年4月号上。他在文章中写道:“这个地区最惊人的是它的水力,一个可能修建比美国著名的田纳西水力枢纽大好几倍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的地址,最近已在宜昌附近找到。”这个水电站的“水坝将把水面提高160米,以产生足够的水力,发电1500万千瓦。其中一半的电力即足以解决总人口约为两亿、直径为1000英里的地区内的用电问题。另外一半电力可用来生产成百万吨的化肥,除满足中国的需要外,尚可大量出口”。“这个计划最大的受益者是农业。……第二个受益者是工业。如此丰富的廉价电力将给予所有需要电解的化学工业和所有需要电力的其他工业以巨大的推动力”。

卢作孚在文章中进一步介绍了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的宏伟蓝图:“长江三峡水电站将是最大的一个水电站,但绝不是唯一的水电站,并且也不需要最先修建它。”“宜昌上游沿江一带及其支流将会找到许多适当的地点修建比较小的水电站……一个位于灌县沿岷江上游10英里的地方,可发电82万千瓦。另一个则在大渡河与马边河之间,这两条河差不多是紧挨着并排而流,然而大渡河的标高却高得多。如果开一条隧道将两条河连接起来,将有足够的水位差发电两百万千瓦。另外,还有长江上游的主流金沙江,这条江所有沿江地带都可以修建水坝,同时解决发电和航运问题。这些水电站的总发电能力如果超过巨大的长江三峡水电站,那将是毫不足怪的。”

卢作孚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撰写的这篇文章,当时在国外引起高度关注。他还专门用了3天时间参观考察美国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和大古力水电站,与那里的水利电力专家讨论三峡水电枢纽工程建设有关问题,并为三峡工程建设的引资、设计和技术等问题,与美国内务部、垦务局的官员进行过协商,以促进国民政府“三峡水电站”工程早日动工建设。后由于国内金融危机,加之内战的发生,三峡水利发电计划无果而终。

不过,当年卢作孚热情描绘与期盼的长江三峡及上游水电开发的宏伟蓝图如今已成为现实:三峡水电站已建成发电,并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上游及各支流上的水电站,已星罗棋布;一批容量数百万千瓦,乃至上千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正在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上加紧建设。

吴佳佳)

猜你喜欢

卢作孚北碚合川
合川:党建融合资源 振兴汇聚力量
北碚: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
合川三江生态文明研究院挂牌
现代实业家卢作孚教育社会论初探
浅析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思想
《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最萌和尚兄弟走红
卢作孚:生如奇迹
数学问题与解答
浅析卢作孚的教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