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2013-03-05贾瑞峰商丽景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5期
关键词:肯德基销售监管

□文/贾瑞峰 商丽景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一、国外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国外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同一企业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不断升级。

(一)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食品出现了问题。近几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甚至国际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中国也不断地被爆出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国际零售巨头家乐福和沃尔玛出售过期食品,国际餐饮巨头肯德基的速成鸡;瑞典的雀巢婴幼儿奶粉砷、铅等毒重金属超标等等,可口可乐公司的“美汁源”中毒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出现在了黑名单上。

(二)同一企业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国际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后,食品安全问题不但没有结束,反而层出不穷,越演越烈。比如,美国餐饮业肯德基宣布了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事件后,又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炸油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7天换一次炸薯条的油、武汉肯德基店员工裸手制作汉堡、在长沙检验出肯德基汉堡大肠菌群超标7倍,还有近期报道的使用经过药物喂养的45天速成鸡。法国的家乐福超市接连被爆出出售过期食品、注水肉、变色馒头等等,沃尔玛不断被爆出销售不合格或过期食品、进行虚假宣传,仅在2011年的1~8月份,重庆沃尔玛接连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被罚款8次。

二、基于博弈分析的国际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下面我们用博弈论来分析国外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食品安全问题博弈中涉及到国外企业和中国消费者的博弈、国外企业和中国监管部门的博弈,而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是影响企业行为最重要的因素。

(一)国外企业和中国消费者的博弈。在国外企业和中国消费者之间主要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由于在食品的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处于信息劣势,而商家处于信息优势,那么商家就会利用信息优势生产或出售不合格食品对消费者进行欺骗。当消费者发现后,商家通过赔偿、道歉、改进等形式取得消费者的再次信任。而取得信任后商家有可能对消费者进行下次的欺骗。消费者没有能力去分辨信息的真伪,因此就会导致一次次上当受骗。

(二)国外企业和中国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在企业和中国监管部门的博弈中,中国政府监管部门的策略有积极监管和消极监管,国外企业的策略也有两个:生产合格食品和生产问题食品。在这里,我们假设政府积极监管的成本为C,假定只要企业积极监管,企业生产问题食品的行为就会被企业发现;消极监管的成本为0,但由于企业销售的问题食品会对社会造成危害,造成的社会成本S计入政府成本中;企业生产合格食品的收益为R,由于生产或销售问题食品增加的收益为r,一旦问题食品被查出,对企业的惩罚为f。假定政府积极监管的概率为p,国外企业生产或销售问题食品的概率为q。根据上述条件,我们可得出监管部门和国外企业的收益矩阵,如图1所示。(图1)

1、中国监管部门行为分析。监管部门选择积极监管的期望收益为:

监管部门选择消极监管的期望收益为:

当 E11>E12时,也就是 fq-C>-Sq 时,即(f+S)q>C时,政府会加大对国外企业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当 E11<E12时,即(f+S)q<C 时,政府对国外企业食品安全监管就是消极的。由此可见,政府监管的行为与f、S和q成正比,和C成反比,即对企业的惩罚金额f越高、问题食品对社会造成的社会成本S越高和国外企业生产和销售问题的概率q越大,监管成本越小,政府监管部门就会采取积极的监管;反之,政府的监管就是消极的。

2、国外企业策略行为分析。国外企业选择生产或销售合格品的期望收益为:

国外企业选择生产或销售问题产品的期望收益为:

当 E21>E22时,也就是 R>R+r-fp 时,即 r<fq时,国外企业选择生产或销售合格食品;当E21<E22时,也就是 R<R+r-fp 时,即 r>fq 时,国外企业选择生产或销售问题食品。企业生产合格食品还是问题食品取决于r、f和q的大小。当r越大、f越小和q越小时,国外企业选择生产或销售问题食品的概率就越大;反之,企业生产或销售合格食品的概率大。

(三)基于博弈分析的国外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解释

图1

1、消费者对国外企业食品安全过度的信任。进入中国的国际食品企业由于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等都会被国内消费者认同和接受,对其在中国生产或销售的食品质量自然也比较信任。比如,在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发生之前,中国的很多消费者都认为作为全球餐饮巨头的肯德基在全球都标榜的是营养、健康,其食品安全是没有问题的。由于国内消费者过度信赖国际企业的食品质量,那么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消费者发现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消费者和企业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国内消费者对国外企业的食品质量不能有效辨别,对国外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揭露的事件少,由此降低了社会成本S的值。

2、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着差距。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也是导致国际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近几年经常会出现一些国际公司的食品在国外被爆出现了安全隐患,但是相同的产品在中国经过检验确是合格品,符合中国食品安全的标准。比2010年麦当劳在美国生产的麦乐鸡被发现含有“特丁基对苯二酚”和“聚二甲基硅氧烷”,而在中国的麦当劳公司却宣布这两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均符合中国现行的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标准。2011年雀巢生产的部分婴儿食品在瑞典被查出砷、铅等毒重金含量超标,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却发出雀巢的这些在华食品均为合格品,砷、铅等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的标准水平。

由于国内外食品的标准存在着差距,这就会导致国际企业为了增加收益r,而利用标准差在国外市场按照国际高标准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在中国降低产品标准,只生产符合中国标准的产品,这就造成了国际跨国企业把一些国外认定不合格的垃圾食品继续在中国高姿态、高价格地销售。

而要把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统一需要花费时间、成本,还要损失部分企业的利益,将大大提高政府监管成本C,这也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调整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种差异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国外企业生产或销售问题食品的概率q。

3、惩罚力度过小。惩罚力度小也是国际企业在中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比如,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虽然国家规定了消费者有获得赔偿的权利和具体的执行办法,但是赔偿金额还是很小,不足以对国际企业产生震慑力。由于食品的价格相对来说较低,即便十倍赔偿可能还不能支付消费者的诉讼费用,除了诉讼费用外,消费者还存在着误工费、交通费、通讯费等等,这也是很多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放弃维权的重要原因。

比如,2012年央视在“3.15”晚会上对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违规操作进行了曝光,虽然两公司的行为对消费者造成了危害,而两公司通过道歉和改进的形式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并未造成影响。当肯德基被查出食品调料中含有“苏丹红1号”后,肯德基通过配合政府部门检查,8天后所有的产品恢复正常经营。即便国家对出现食品问题的企业进行罚款,相对于国际企业高额的利润,罚款额显得微不足道,导致国际企业食品问题不断出现。

由于 f较小,使 r>fq,且(f+S)q<C,那么政府会放松管制,企业就会加大生产或销售问题食品。

4、监管松懈。通过近期爆出的肯德基45天速成鸡的报道可知,我国对食品的监管非常松懈,对肉鸡的检验完全出于形式,没有认真地对产品进行检验,甚至只是交完费用就可以了。这反映出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检查只停留在形式上,缺乏严格的执法制度,不能做到日日查、批批查。在节假日集中重点检查,而在平时则放松检查,要么就是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查。由于政府监管的松懈,降低了P的值,增加了国外企业生产或销售问题产品的期望收益E22,那么就会刺激国外企业为了利益而提高生产或销售问题产品的概率q。

三、提高国外企业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

(一)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根据本文前面内容的分析可知,国际知名企业会利用信息优势、消费者的过度信任和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的差异等生产或出售低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甚至不合格的食品,严重危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权益和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健康。因此,中国消费者应该提高对国际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放弃国际知名企业食品质量就比中国好的看法,改变过度的信赖和依赖国际企业产品的消费习惯。同时,国内消费者应该对国外企业的食品安全提高警惕,当发现国外企业的食品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或投诉,并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增强,就会加大国际企业的违规成本,从而减少国际企业生产或销售问题食品的行为。

(二)国内食品安全标准尽快和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接轨。鉴于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给了国际企业有机可乘的事实,国家应尽快修订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使其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不仅是解决国际企业出售低质量、高价格产品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食品安全提高的重要条件。在中国,不仅国际企业食品安全存在问题,中国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严重。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出口的食品合格率均保持在99.8%,而在国内销售的食品合格率只有90%左右,由于国内企业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导致国内消费者对本国企业的食品安全丧失信心,这也是很多消费者过度依赖国际企业食品的重要原因。和国际食品标准接轨,虽然会提高政府监管部分的成本C,但是却降低了社会成本S。因为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国际企业的食品质量,同时中国国内企业的食品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将增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将大大减少,由此造成的社会危害将大大降低。

(三)加大惩罚力度。执法不严,惩罚力度不大是国际企业在中国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加大惩罚力度,使国际企业在违法后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其他企业产生很强的威慑力。比如,在对消费者的赔偿金额上应该规定一个最小的数值,这个数值应该包括消费者的诉讼费、误工费、交通费、医药费等。这样将会提高消费者诉讼的概率,企业的违法代价将大大提高。同时,针对国际企业食品问题接连不断的现象,国家应加大惩罚力度。惩罚的金额f应该足够大,同时根据企业违法的次数进行累加,避免企业交点罚款后继续违法现象的出现。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2010年底,在德国西部北威州的养鸡场首次发现喂养饲料遭到了二恶英污染,该物质会使人致癌。德国农业部迅速进入调查,于2011年1月7日临时关闭了4,700多家农场,并停止受污染农场生产、经营活动。德国检察部门对这次事件的肇事者进行了刑事诉讼,对受污染的农场提出民事赔偿金额,每周4,000万至6,000万欧元,巨额的赔款使肇事者完全有可能破产。

(四)提高监管效率。对国外企业食品安全的监管可以从企业声誉和食品质量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对国外企业进行信用制度管理,建立企业信息库,把企业的违法行为都记录进去,并定时向社会发布。同时加大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宣传,让消费者在日常的消费中提高自我防卫意识,对于发现的国外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经过核实,通过媒体进行发布,使企业的违法或违规行为曝光;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体制。为了做到对国外企业食品全程监控,就需要各有关监管部门互相配合、支持,从对食品监管的制度、执法的措施等方面协调一致,并做到监管过程的信息共享,从而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的效率。同时,通过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促使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地工作,将食品问题消灭在摇篮中,避免发生了问题再去处理的现象出现。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胡艳芳,肖兴志.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机制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1.

[3]曹婧,孙绍荣.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博弈模型分析——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0.4.

[4]陈季修,刘智勇.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0.8.

[5]常存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综述[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5.

猜你喜欢

肯德基销售监管
这四个字决定销售成败
肯德基要上天
“我们要吃鸡”!英国肯德基闹“鸡荒”半数门店停业
过圣诞,360万日本家庭吃肯德基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销售数字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
品牌销售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