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复原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2013-02-21盛瑞琪孙起翔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复原人际消极

盛瑞琪,孙起翔

(1.漳州师范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2.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西宁810012)

复原力研究开始于研究者对个体在不良环境下良好适应状况的关注,相关研究从探讨复原力特质和保护因子、关注复原力的动态形成过程到和积极心理学结合研究复原力潜能的实现,复原力的定义也从特质性、过程性以及结果性定义发展为潜能性定义,即复原力是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下促使其追求自身和谐发展,调动一切保护性资源实现良好适应的一种内在心理潜能[1]。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压力环境下的行为倾向,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受到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等。

国内关于复原力的研究大多数是对国外研究进展的总结,积极心理学思潮下的复原力研究亟待各种实证研究探讨复原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为复原力潜能培养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探讨复原力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旨在丰富复原力的实证研究,并为学校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东湖分校)3 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测验对象,共发放问卷300 份,剔除未完成或出现漏答等情况的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68 份,问卷回收率达89.3%,其中男生128 人,女生160 人。按照专业类型分类,文科112 人,理科156 人,分别占45.1%、54.9%。

(二) 方法 (1)采用胡月琴和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 个分量表,前三个分量表属于个人力因素,后两个分量表属于支持力因素。问卷共27 题,采用五级评分法,1 代表完全不符合,2 代表比较不符合,3 代表不确定,4 代表比较符合,5 代表完全符合[2]。(2)采用肖计划与许秀峰共同编制的多维度应对方式问卷,共62 道题目,包含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 个因子。各因子条目的因素负荷值在0.35 以上。一般将解决问题和求助归为积极应对,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归为消极应对。该量表已被证明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所得的测量结果是可靠的[3]。

本测验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运用SPSS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性别大学生复原力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复原力和应对方式分别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见表1)复原力存在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的复原力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 -2.405,P <0.05)。进一步比较男女生在复原力各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发现女生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在相应维度上的得分。

对男女生应对方式问卷得分分析发现男女生在求助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该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 -3.027,P <0.05)。在应对方式总得分、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以及其他各分量表的得分上二者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复原力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二) 复原力和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对复原力及其各个因子和应对方式及积极、消极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见表2),复原力和应对方式及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均显著相关(P <0.05)。除家庭支持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外,复原力其他因子与应对方式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复原力各因子与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

表2 复原力各因子和积极、消极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复原力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将复原力各个因子作为预测变量,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作为被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在对积极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中人际支持进入回归方程,情绪控制对积极应对方式的预测也达到边缘性显著(P =0.066)。在消极应对方式的回归方程中,除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外,复原力的其余因子均未能进入回归方程。

表3 复原力各因子对积极、消极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

(一) 不同性别大学生复原力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女生的复原力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并且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杨彩霞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心理韧性的社会支持维度上,女大学生显著优于男大学生[4]。这一结果也可以用社会常识予以解释。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更喜欢一起交流,她们对社交的需求不仅体现在自我发展上,在任何日常生活事件中都能看见,如女生喜欢一起去食堂,还有最典型的逛街行为,女生基本都是几个人一起去,男生就不一样,他们对个人空间要求更高,因此他们的群体性行动也没有女生多,这不仅表现在频率上还表现在生活事件类型上。就家庭交往而言,男生和家里通电话的次数及时间长短上都会比女生少一些,这也是因为女生更加注重情感交流的表现。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三者同时存在男女差异也就不难理解。

男女生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差异,但在求助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更多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复原力支持力因子和应对方式求助因子的性别差异一致性反映了社会期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男性被赋予自立、自信的社会角色期望,而女性被赋予温和、顺从和依附的特性,女性相对于男性更重视人际心理互助并且对心理服务也更加肯定,女生较男生更主动也更多地通过人际交流来获取帮助[5]。这一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证实了复原力男女性别差异比较结果,女生采用更多的求助性应对方式,这和女生的家庭支持、人际协助高得分是相互吻合的。

(二) 复原力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复原力和应对方式及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均显著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复原力中的人际协助因子能够正向预测积极应对方式,家庭支持与人际协助因子可以负向预测消极应对方式。人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存在于社会中,人际关系对个体事业、心理发展都存在重要影响,个体拥有良好人际关系时倾向于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反之,会更多的使用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6]。本研究中复原力能够作为应对方式的预测变量,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复原力潜能性定义的正确性,因为应对方式作为一种比较稳定性的行为方式受到复原力的影响,就说明复原力能够作为一种心理潜能,在个体遭遇不利情境时促使个体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尽量避免使用消极应对方式。

心理咨询和研究都表明家庭支持对个体发展存在很重要影响,大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家庭作为大学生的精神后盾能够帮助个体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良好的家庭支持会帮助个体更少的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腾沁对贫困生的复原力研究发现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模式相关[7],应湘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复原力研究也发现复原力可以预测应对方式[8]。本研究中复原力支持力因素能够预测积极、消极应对方式,说明复原力的支持力因素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存在重要影响。高校可以开展针对家庭交流、人际交往等支持力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复原力,改善学生在不良环境和压力情况下的应对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8]。已有研究者开始涉猎复原力和主观幸福感、考试焦虑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深入无疑会推动复原力潜能性研究和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并为个体、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目前复原力研究工具并没有统一化,这会影响各个研究结果以及整个复原力领域研究的整合。

除了复原力和其他心理因素关系研究外,复原力文化框架领域研究也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因为每个个体都是处于特定的文化大背景下,文化环境包括整个文化理念对个体心理影响贯穿人的一生。当然文化对个体复原力的影响既存在积极方面也存在消极方面。中国文化作为一种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十分强调互帮互助、“和谐”文化,本研究中能够体现人际关系的因素都能预测应对方式,这也是中国文化理念的一种体现。韩黎等在论述积极文化因素对个体复原力发展时首先强调了家庭因素的作用,同时指出要整合社会、社区及学校的支持作用[9]。中国文化对个体的复原力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产生积极影响,哪些文化理念对复原力会有消极影响,如何将消极影响降低至最小,这些都是复原力本土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方面研究不仅对积极心理学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于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1]刘丹,石国兴,郑新红.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韧性[J].心理学探新,2010,(4).

[2]胡月琴,甘怡群.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8).

[3]肖计划.“应对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4).

[4]杨彩霞.大学生复原力与压力事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高一虹,陆小娅. 大学生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的性别差异[J].妇女研究论丛,2001,(2).

[6]刘玉新,张建卫. 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2006,(5).

[7]滕沁,张宁. 贫困生复原力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9).

[8]应湘,方佳燕,白景瑞. 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教育导刊,2011,(5).

[9]韩黎,张妍,郑涌.基于文化的心理复原力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3).

猜你喜欢

复原人际消极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让自己发光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