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腔良性肿瘤CT与MRI诊断要点

2013-02-15张微袁涛全冠民高国栋

放射学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鼻出血脑膜瘤鼻咽

张微,袁涛,全冠民,高国栋

鼻腔良性肿瘤包括神经源性、骨源性、上皮源性肿瘤等。本文就常见鼻腔良性肿瘤的CT与MRI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周围神经鞘膜瘤

周围神经来源肿瘤约40%位于头颈部,其中约4%发生于鼻腔、鼻窦。

神经鞘瘤很少见于鼻腔,好发年龄为2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肿瘤来自鼻腔神经分支或神经丛的神经鞘细胞或异位神经鞘细胞,也可同时侵犯前颅窝与鼻腔,形似哑铃状,CT与MRI表现特点:①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内部可见囊性变;②CT上呈近似肌肉的等密度,因肿瘤生长缓慢,可见周 围骨质膨胀与变形(图1);③T1WI呈中等信号,T2WI可见各种信号;④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图2),原因是肿瘤内血管周围间隙较大,内部可见不强化的囊变区。鉴别诊断主要是鼻咽纤维血管瘤,后者特点为青年男性多发,以鼻咽部为主,鼻出血,增强扫描可见显著强化。

鼻腔神经纤维瘤仅见个案报告,可见于神经纤维瘤病患者,CT与MRI上可见内部囊变及邻近骨质吸收。

脑膜瘤

鼻腔脑膜瘤少见,多为颅内脑膜瘤的延伸(<3%的脑膜瘤可向鼻腔延伸),偶见原发于鼻腔者,可能起自于异位的蛛网膜帽细胞,迄今仅有30多例报道,女性稍多。临床上鼻腔脑膜瘤形似鼻息肉,CT与MRI均能清楚显示肿瘤范围,CT对于骨质增生或侵蚀的判断优于MRI[1]。肿瘤多位于鼻穹窿,或颅内肿瘤经筛板等结构侵入鼻腔。CT平扫示肿瘤形似鼻息肉,呈等密度,邻近骨质可见受压变形及增生,肿瘤内可见钙化(图3)。MRI上各序列肿瘤信号与脑实质相近,但鼻腔肿块很少出现血管增多所致的流空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可有或无脑膜尾征。

鼻腔胶质瘤

鼻腔胶质瘤似应称为“鼻腔良性先天性神经外胚层肿瘤”,属于迷芽瘤,来自于神经嵴细胞,具有局部侵袭与远处转移倾向,好发年龄为20岁及40岁左右两个高峰,临床表现包括鼻阻塞、鼻出血、鼻涕、嗅觉丧失、头痛、面部疼痛、眼球突出等。

CT与MRI表现特点:①肿瘤位于鼻背部向鼻腔延伸或位于鼻腔内,呈息肉状;②CT表现为鼻腔不均匀密度软组织肿块,邻近骨质可见变形、吸收或侵蚀,偶见瘤内钙化;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中等信号(图4)。鼻腔脑膜瘤的诊断需排除颅内胶质瘤向鼻腔的侵犯,后者可见筛板破坏及颅内外肿瘤直接相连。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好发于青少年男性、易出血的鼻咽部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约90%侵犯翼腭窝,其他易累及部位包括颅底、眼眶、鼻腔、鼻后孔等邻近结构。临床表现为鼻阻塞、鼻出血、面部变形、眼球突出、鼻音、鼻窦炎、中耳炎、头痛、失眠等。CT与MRI特点表现:①肿块以翼腭窝为中心向周围多个间隙侵犯,向前累及后鼻孔与鼻腔;②CT平扫呈近似肌肉的等密度;③肿瘤呈等T1、长T2信号,有时可见肿瘤内部及周围的流空信号;④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均匀强化,并有助于显示病变累及部位,MRI增强扫描需加行脂肪抑制序列以更好地勾画肿瘤范围(图5);⑤CTA 可能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来自颈外动脉分支-颌内动脉与咽升动脉[2]。鉴别诊断主要是其他生长缓慢的肿瘤如淋巴瘤(好发于鼻腔前部及中线区,浸润面部组织,MRI多呈中等信号)、神经鞘瘤(边缘清楚,易囊变,实性部分强化明显)等。

鼻腔血管瘤

鼻腔血管瘤病理学类型为毛细血管型与海绵状型,前者好发于鼻中隔,后者多见于上颌窦口与下鼻甲处,少数为分叶状血管瘤[3],临床表现为鼻阻塞与鼻出血;有时在妊娠期发病,分娩后4~8周消退。CT与MRI表现特点:①好发部位为鼻中隔(65%)、中下鼻甲,其次为外侧壁与鼻前庭,偶见原发于骨内者,如鼻骨;②CT平扫呈近似肌肉的软组织密度,边缘清楚,少数可见静脉石;③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偶可见血管流空信号;④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图6),但常不均匀,海绵状血管瘤强化表现与其他部位的血管瘤类似,也可见渐进性强化。血管瘤甚至还可发生于鼻甲骨质内,其影像学特点类似于其他血管瘤,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CT平扫表现为骨内皂泡状、日光放射状或蜂窝状,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鉴别诊断包括血管肉瘤、分叶状毛细血管瘤、血管外皮瘤等。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为骨髓腔被结构紊乱编织骨代替的一种肿瘤样病变,约1/4病例累及头颈部,其中颌骨最常见,偶可侵犯鼻甲与鼻中隔,临床上好发于30 岁以下患者。影像学表现取决于骨组织与纤维组织的比例,根据病变时期及不同结构比例而表现各异。典型CT表现为局部骨质呈磨玻璃状、象牙质状、囊状或混杂高密度,局部骨质可见一定程度膨大(图6)。MRI表现为各序列呈低至中等信号,髓腔脂肪信号被病变的异常信号代替,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鉴别诊断主要是骨化性纤维瘤,有时两者合并存在。

内翻乳头状瘤

内翻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为鼻腔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有10%~15%患者可发生恶变。本病约占鼻腔肿瘤的0.5%~4.0%,男性明显较多,为女性3~5倍,好发年龄为50~70岁(平均53岁)。IP最常起源于鼻腔外侧壁,其次为筛泡,鼻中隔少见,肿瘤可通过筛板向颅内侵犯或经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侵犯上颌窦。临床表现为鼻阻塞、鼻涕、鼻出血、嗅觉减退或丧失、头痛等。

CT表现特点:①可见鼻腔-鼻窦相连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图8),边缘呈分叶状,常累及窦口-鼻道复合体;②肿瘤密度近似肌肉,内部可见钙化或残留骨,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③邻近骨质受压、膨胀或重塑,偶见局部骨硬化,伴阻塞性鼻窦炎[4-5]。MRI表现特点:①各序列呈低至中等信号,特征性表现为脑回状、条纹状与柱状,以T2WI及T1WI增强扫描显示最佳;②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影像学鉴别诊断主要包括鼻息肉(CT呈低密度,T2WI呈明显高信号,无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内部无强化而黏膜强化)和鼻腔真菌感染(见于窦腔内,常见钙化,内部无强化)。IP恶变时可见肿块侵犯周围结构、骨质破坏(图9)。

[1]Zlzarae AH,Hussein MR,Amri D,et al.Primary meningioma of the nasal septum,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Appl Immunohistochem Mol Morphol,2010,18(3):296-298.

[2]Stokes SM,Castle JT.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 of the nasal cavity[J].Head and Neck Pathol,2010,4(3):210-213.

[3]Lee GK,Suhn KJ,Lee YH,et al.CTfindings in two cases of lobular capillary haemangioma of the nasal cavity:focusing on the enhancement pattern[J].Dentomaxillofac Radiol,2012,41(2):165-168.

[4]Kim DY,Hong SL,Lee CH,et al.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nasal cavity and paranasal sinuses:a korean multicenter study[J].Laryngocope,2012,122(3):487-494.

[5]Anari S,Carrie S.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arrative review[J].J Laryngol Otol,2010,124(7):705-215.

猜你喜欢

鼻出血脑膜瘤鼻咽
天干物燥鼻出血 自灸止血可救急
鼻出血不妨试试扎手指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策略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观察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益气解毒方对癌前病变鼻咽黏膜超微病理组织的逆转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