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连贯与近义词的辨析研究

2013-02-15李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多义近义词义项

李平

(通化师范学院 文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语篇连贯与近义词的辨析研究

李平

(通化师范学院 文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近义词辨析一直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文尝试从语篇连贯的动态角度辨析近义词。通过研究发现,“显性”连贯中搭配手段在课堂教学辨析比较有效;而在近义词辨析中的“隐性”连贯则需要创造“理想语境”转化为显性连贯。

连贯;“显性”连贯;“隐性”连贯;辨析

在语言学界,最早提出连贯标准的是Halliday&Hasan。Halliday&Hasan(1976)认为,衔接是产生语篇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他们认为,语篇连贯通过语言形式上的衔接得以实现,衔接是连贯的基础。语篇要连贯,必须使用各种明显的衔接手段,如通过照应、替代、连接、重复等语法手段以及重复、同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等词汇手段把语篇中不同成分从意义上联系起来。我们把Halliday&Hasan所说的具有各种明显的衔接手段的连贯叫做“显性”连贯,显性连贯包括固定搭配、固定格式、语义轻重、感情色彩等等;把不具备这种明显衔接手段的连贯叫做“隐性”连贯。

一、近义词辨析中的“显性”连贯

在近义词辨析中,有显性连贯的近义词往往容易被学习者辨析清楚,比如固定搭配,固定格式等等,这样的显性连贯在近义词中有很多,如“灰心丧气,探索奥秘,到……的地步,老解释,表情丰富,放弃希望,丢掉幻想”等等。强调这些显性连贯一方面可以使学习者更加有效地辨析近义词,另一方面会避免出现“我们一定满足你的条件”这样搭配不连贯的句子。

显性连贯的手段有很多,通过对近义词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近义词的差异表现在固定搭配,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以及一定的语法形式,比如是否可以重叠,词性的不同等方面。因此,在近义词辨析中强调这些显性连贯,可以让学习者更加有效地辨析近义词,同时也可以更加合理地的使用近义词。

1.多义近义词中非相近义项的辨析

多义近义词占近义词的大部分。多义近义词只在某一个义项上相互之间构成近义词,而在其它的义项上并不构成近义词。比如“建议—意见”这对多义近义词,“建议”作名词时和“意见”构成近义词,而作动词时虽然在语义上和“意见”相近,但二者在使用中明显不同:“建议”有“建议某人做某事”固定搭配;“意见”有 “有意见”“意见大”固定搭配,都表示不满的意思。我们把这些明显不同当作显性连贯。所以,在辨析多义近义词时,我们可以把非相近义项作为显性连贯,强调这种显性连贯可以更有效地辨析多义近义词。

把非相近义项作为显性连贯并以此来辨析多义近义词,是一种有效的近义词辨析方法。在辨析过程中,我们首先强调多义近义词不同的义项,如 “美丽—漂亮”中,漂亮有“出色”义。在辨析时,我们首先强调漂亮的“出色”义。例如“在乒乓球比赛中,这个球他打得真漂亮”强调的就是这一显性连贯,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辨析相近义项。“故障—毛病”中,“毛病”有“缺点,坏习惯”义,这个词义与“故障”并不构成近义词,所以,我们可以设置具体的例句强调这个不同词义,如“他的毛病是随便花钱”等。“打扫—收拾”中“收拾”有“修理”和“杀死”义,这些词义与“打扫”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显性连贯,并可以通过设置具体句子来强调这些不同,如“因为他总是不听妈妈的话,所以妈妈要收拾他”和“你上课说话,老师会收拾你吗?”等。

总之,根据上述方法,在辨析多义近义词时,首先我们要确定近义词的非相近义项,然后把非相近义项当作显性连贯,可以设置具体句子强调这一显性连贯,在此基础上,根据近义词辨析的三个原则辨析近义词的相近义项。强调多义近义词非相近义项这一显性连贯,可以有效地辨析多义近义词。

2.显性连贯在近义词辨析中的有效性分析

近义词除去多义近义词的非相近义项,近义词的不同还表现在很多方面,这些不同明显的表现在搭配、词义轻重、感情色彩等等几个方面,因此,我们把这些不同当作显性连贯。

(1)固定搭配作为显性连贯。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近义词大都有自己不同的固定搭配,而这些固定搭配在使用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第一,固定搭配以及固定格式:“原因—缘故”中,在明确二者语义的前提下,“原因”可以和“分析、解释、说明”等搭配,此外,它还可以做主语;而“缘故”有“因为/由于……缘故”这样的搭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因为生病的缘故,他没有来上课”和“他没有来上课,原因是他生病了”类似的句子来辨析它们。“控制—操纵”中,“操纵”与“控制”的隐含义不同,“操纵机器”和“控制机器”中“操纵”是“开动机器”,而“控制”是“掌握住不超出范围”,除此之外,“操纵”有“用不正常的手段控制”义,表现在搭配上就是“操纵某人/某事”,带有贬义色彩。例如“老师控制同学们发言的时间”、“他操纵公司为自己赚钱”。

近义词中绝大部分都有明显的固定搭配,如“探索—研究,战胜—克服,照顾—侍候,布置—部署,影响—打扰,脸色-—表情,建议—意见,解释—说明,优点—长处,学者—专家,出路—前途”等等。由此可见,在近义词辨析中充分利用固定搭配这一显性连贯可以帮助有效地辨析近义词,而且这一手段覆盖范围大,操作性强,在显性连贯中占主要地位。

第二,有一部分固定搭配是习惯性搭配,这种习惯性搭配之间的关系密切,离开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成立。这部分词的固定搭配大多是由古代汉语保留下来的。比如“灰心丧气”,在“一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的人很难成功”中,“灰心”就不能换成“失望”。“买卖”在 “一锤子买卖”中就不能换成“生意”,而“生意兴隆”“生意经”中“生意”不能换成“买卖”。“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中的“天下”就有中国文化特点。还有一部分固定搭配是固定格式,“恐惧”在“恐惧感,恐惧心理”中不能换成“害怕”,“计划经济,国家计划”中“计划”同样不能换成“打算”,“说明文”“请勿打扰”“大学问家”中的“说明”,“打扰”,“学问”不能换成“解释”,“影响”,“知识”。

第三,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固定搭配表现最多的是动词性近义词,也有一部分名词性近义词有固定搭配。一般情况下,名词性近义词的固定搭配依然离不开谓词性词语,比如“表情丰富”和“脸色难看”中“表情”和“脸色”就离不开“丰富”和“难看”这些谓词性词语。“发扬优点”和“借鉴长处”中“优点”和“长处”就需要“发扬”和“借鉴”这些动词来体现二者的不同。“拿主意,出主意”和“有想法”中“主意”就离不开“拿,出”这些谓词性词语。“隔壁—邻居”,在语用中“隔壁”也需要谓词性词语体现搭配,如“我住在他的隔壁”中“隔壁”需要与“住在”这个谓词性词语搭配。因此,在强调固定搭配这一显性连贯的同时,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动词性近义词上,特别是一些抽象动词,更是离不开搭配。由此可见,搭配这种显性连贯是辨析动词性近义词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四,固定搭配这一显性连贯是辨析近义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它仍需要具体完整的语境。“你有什么想法/主意吗?”中,“有想法/主意”也可以成立,这一固定搭配在这个语境中是成立的,但这一语境并不能显示二者的不同,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固定搭配需要在更大语境中才能体现出不同,而如果缺少这些语境条件,可能就会有多种理解的可能性,这给辨析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利用固定搭配这一显性连贯设置具体例句时,要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因此,我们设置的句子尽可能明显清楚,语义线索比较充足,语境提示性要有唯一确定性,而且提示线索要清晰明确。

总之,固定搭配这一显性连贯是辨析近义词尤其是动词性近义词比较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利用这一显性连贯辨析近义词时也要结合语境,尽可能设置具有唯一确定性的“理想的语境”,避免出现有多种可能性理解的语境。

(2)词义轻重作为显性连贯。根据近义词辨析的三个特点,除了固定搭配外,词义轻重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显性连贯。虽然近义词有词义轻重的并不很多,但是由于词义轻重具有较大的示差性,容易被学习者使用,所以这一显性连贯在辨析程度形容词以及一部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少数名词上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词义轻重体现最多的是程度形容词,“难过—伤心”除了有固定搭配外,它们的词义轻重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伤心”比“难过”词义重些;“优秀—杰出”除了词义以及搭配不同以外,在词义轻重上也有一定的差别。虽然二者可以出现在诸如“十大杰出/优秀青年”中,但在词义轻重上却是不同的。一部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性近义词也存在词义轻重的不同,“恐惧—害怕”除了搭配以及用法不同外,在词义轻重上也存在不同,“恐惧”是“非常害怕”,“对考试恐惧”和“害怕考试”词义轻重并不相同。还有少数名词也存在词义轻重的不同,“兴趣—爱好”,“爱好”的词义比“兴趣”重一些,“爱好”一般是非常喜欢,不容易改变;而“兴趣”不一定非常喜欢,而且可能会改变。“知识—学问”,除了词义侧重不同外,“学问”表达的词义也比知识重,一般的学问是很有知识,所以“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而不是知识家。

词义轻重这一显性连贯由于具有较大的示差性和可操作性,在辨析程度形容词以及一部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少数名词近义词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根据上文分析,有词义轻重的近义词并不占多数,虽然这一显性连贯操作性强,但这种方法并不占主要地位,而且用这种方法辨析时,我们需要明确词义。

(3)其它的显性连贯。有一部分近义词的不同表现在感情色彩方面。“建议—意见”中,“建议”是褒义词,而“意见”大多数情况下是中性词,但在“有意见或意见大”中“意见”表示不满的意思,是个贬义词。感情色彩这一显性连贯在近义词中也是少数,但由于示差性大,在近义词辨析中效果明显。如“丑角演员的动作都很风趣”中“丑角演员”与“风趣”在感情色彩上并不连贯。由此,感情色彩作为显性连贯,不仅指词语本身的感情色彩,还要和整个语篇的感情色彩一致。

其它的显性连贯还有词语的重叠以及语体色彩和词性不同等。“研究—探索”中,研究可以重叠为“研究研究”,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着想—考虑”中考虑可以重叠为“考虑考虑”;“美丽—漂亮”中漂亮可以重叠为“漂漂亮亮”等;“方法—措施”中除了词义侧重以及搭配不同外,还有语体色彩的不同。“建议—意见”、“见解—主张”中除了搭配的不同,还有词性的不同,“建议”和“主张”可以做动词。总之,这些显性连贯示差性大,操作性强,在近义词的辨析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但并不占主要地位。

此外,还有一部分近义词的显性连贯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美丽—漂亮”。“美丽”在作谓语时核心语素“美”可分离单用,而漂亮不能分离单用。“这朵花很美/漂亮”就是如此。“起初—开始”中“起初”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较固定,它只能在句子的开头,而“开始”的位置相对比较自由,可以在前面也可以在后面。

总之,显性连贯主要是语言的表面形式,它通过明显的衔接机制以及手段保证语篇的连贯,而这种显性连贯具有示差性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近义词辨析中效果明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语篇的连贯性。特别是固定搭配这一手段,由于覆盖范围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动态层面,辨析近义词时十分有效。而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词性差别等手段,由于示差性大的特点,在辨析时也很实用,但这些手段不占主要地位。

二、隐性连贯

1.近义词辨析中的“隐性”连贯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有的近义词可以出现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如“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泛”,“你有好的建议/意见吗?”,“老师告诉/通知我下午上读写课”等等,它们出现条件相同,但它们的语义并不相同。这些句子在一定条件下都是成立的,它们存在着隐性连贯。如:

A1礼拜天的早晨李明很早就从床上爬起来,简单收拾了一下儿,就陪小丽逛商场去了。

A2不但有专门的人打扫房间,每星期还换一次床单,服务很周到。

B1我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调查了学校周围的房子。我先找来很多广告,然后打了很多电话,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套使我比较满意的公寓。

B2房子附近还有一所小学,一所中学。

上面所选的A组例子中,“收拾—打扫”中“打扫房间”和“收拾房间”都是成立的,但B组中的“周围—附近”,“周围”换成“附近”所表达的语义就会不同。这些近义词虽然没有明显的衔接手段,但是它们不可以替换,这些句子中的近义词词义是和整个句子的意义搭配的,也存在隐性连贯。

我们知道,在近义词辨析中,词语内部和外部的因素都会影响近义词的辨析。隐性连贯是和词语内部词义以及外部语境结合在一起的。隐性连贯因为没有明显的衔接手段,在语篇中体现不明显。所以,在近义词辨析中,我们需要通过语境和语义的结合来理解语篇的隐性连贯,也就是在明确近义词隐性连贯的基础上,设置与之相关的特殊语境,而这个语境中词义线索比较充足、明显,语境提示性具有唯一确定性,这样才能辨析清楚具有隐性连贯的近义词。

2.近义词辨析中隐性连贯向显性连贯的转化

有些近义词大部分可以出现在相同的条件下,但是所表达的语义并不相同。比如“战胜—克服”都可以出现在“他战胜/克服了困难”这样的条件下,但二者的意思并不相同。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可以出现在相同条件下而表达意思并不相同的近义词占所选近义词的大部分。由此可知,把可以出现在相同条件下但语境不能显示二者区别的近义词辨析清楚是很困难的。

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可以出现在相同条件下而语义各有侧重的近义词存在隐性连贯,而这种隐性连贯既与近义词本身的词义有关,又与整个语篇有关。比如“他在嘲笑/讽刺我”这句话中,“嘲笑—讽刺”出现的条件相同,但二者的词义是不同的;而且,我们在说这句话时,心理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具体来说,我们在说“他在嘲笑我”时,存在一个隐含的特定语境,而这个语境和“嘲笑”的词义紧密相关;而我们在说“他在讽刺我”时,也存在一个隐含的语境,这个语境和“讽刺”的词义相关。虽然“嘲笑—讽刺”可以出现在相同的条件下,但从隐性连贯的角度来看,这个相同的条件又是不同的。从整个语篇的连贯来讲,“他在嘲笑/讽刺我”各有自己出现的语境,单独的只说“他在嘲笑/讽刺我”是不连贯的。所以在近义词辨析中,出现在相同条件下的近义词需要补充出隐含性条件。

刘超英(2007)在硕士论文“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研究”中提到,“语境对词义的提示存在多种可能性,这种多样性则会引起猜测的不准确”;“词语本身难度的增加和语境提示的线索不足以准确把握词义以及词语在句中的比喻用法,都会影响猜测正确率”。同样,出现在相同条件下而语义并不相同的近义词,由于出现的特定语境,比如“他在嘲笑/讽刺我”这个特定语境,它对词义的提示存在多种可能性。所以,在近义词辨析中这种隐性连贯需要补充出有区别性特征的语境。因此,在近义词的辨析中,对有隐性连贯的近义词,我们需要补充出具体的语境;同时根据近义词辨析的三个特点,在辨析中我们需要突出隐性连贯中的近义词的不同,也就是隐性连贯向显性连贯转化。

隐性连贯向显性连贯转化,具体来说就是把隐含的语境补充完整。在隐性连贯的基础上,补充出有区别性特征的语境,而这个语境中词义线索比较充足、明显,语境提示性具有唯一确定性,这样才能辨析清楚具有隐性连贯的近义词。比如“出路—前途”,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语境把隐性连贯转化为显性连贯。“这家公司面临很大困难,正在积极寻找出路”中“寻找”与“出路”体现出固定搭配,从而就把“出路”的隐含性词义与语境结合一起,突出了“出路”在语境中词义的确定性;“这家公司面临很大困难,继续留在公司是没有前途的”,也相应地把“前途”的隐性连贯转化为显性连贯。再如“清楚/明白”,可以设置一定语境把隐性连贯转化为显性连贯,“他写的汉字很清楚”和“A:为什么你没来上课?B:因为我生病了。A:我明白了”,就把“清楚—明白”的隐含义通过具体语境转化为显性连贯。

总之,在近义词辨析中,隐性连贯因为缺乏明显手段,再加上有些近义词可以出现在相同的条件下,语义线索不充足、清楚,而语境的提示性又不具有唯一确定性,所以我们需要把隐性连贯转化为显性连贯。在转化过程中需要把近义词本身的词义和特定语境结合起来,避免近义词出现在相同的条件下,也就是根据近义词辨析的三个特点,尽可能提供可以明显辨别它们的语境,把隐性连贯最终转化为可感的显性连贯,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从词的内部,而且也可以从词的外部辨析清楚近义词。

三、结语

显性连贯在近义词辨析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固定搭配、词义轻重、感情色彩等由于示差性大,操作性强在近义词辨析中十分有效。隐性连贯在近义词辨析中需要把词的内部与词的外部语境结合起来,并通过设置具体清楚的语境把它转化为显性连贯,这个语境词义的提示线索要充足、清晰,而且语境提示要具有唯一确定性。当然语篇的显性连贯和隐性连贯在辨析近义词时还体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显性连贯中的固定搭配在辨析近义词中十分有效,尤其是辨析动词性近义词,由于这一显性连贯示差性大,操作性强,所以十分实用。一部分名词性近义词的固定搭配也离不开相应的谓词性词语,因此,搭配这一显性连贯手段在近义词辨析中应用比较广泛。同时,词义轻重、感情色彩等显性连贯手段在辨析近义词也十分有效。

其次,隐性连贯由于缺少明显的手段,在近义词辨析中需要将词的内部与词的外部语境结合在一起,通过设置“理想的语境”将它转化为显性连贯。在辨析具有隐性连贯的近义词时,不能设置相同条件下的语境,而需要设置体现近义词差别的“显性语境”。尤其是其中一部分具有引申、比喻义和民族性特点的近义词,更需要将词本身的解释与“理想语境”结合起来。

最后,在近义词辨析中,利用语篇的连贯和衔接会更有效的辨析近义词,而且保证近义词使用的连贯。通过隐性连贯的研究,我们发现,影响近义词辨析的因素有:一是词语本身难度,包括词语的引申、比喻义,引申的民族性;二是这类近义词所在的语境词义提示线索是否充足、清晰;三是语境提示的有无以及提示线索是否具有唯一确定性。因此,在近义词辨析中,我们不仅需要词义本身的静态分析,而且还需要词的外部环境也就是动态分析,具体方法就是利用显性连贯这一有效的辨析方法,同时通过设置“理想语境”将隐性连贯转化为显性连贯。

[1]刘超英.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2]姚琴.语篇连贯:显性连贯与隐性连贯[J].江苏大学学报,2005(6).

[3]朱志平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朱志平.双音词偏误的词汇语义学分析[J].汉语学习,2004(2).

[5]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1.

[6]曹先擢,苏培成.汉字形义分析字典[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8]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杨寄洲,贾永芬.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章永林)

Research on Discourse Coherence and Synonym Discrimination LI P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Tonghua Normal Unive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Synonym discrimination has been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this paper explores to discriminate the synonym from the dynamic angle of discourse coherence.Through the study find,the collocation means in“dominant”coherence are more effective in the discrim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while in synonym discrimination the“recessive”coherent need create an“ideal context”to translate into dominant coherence.

coherent;“dominant”coherent;“recessive”coherent;discrimination

H024

A

1008—7974(2013)06—0004—05

2013—03—01

李平(1982-)山东高密人,讲师,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动态理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12427。

猜你喜欢

多义近义词义项
怎样辨析近义词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找找近义词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锦瑟》赏析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