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2013-02-15彭芳梅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3年1期
关键词:国际性国际化深圳

彭芳梅

自成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城市定位经历较长时间的探寻。1990年12月15日,深圳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外向型、多功能国际性城市”。1995年4月25日,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为把深圳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而奋斗”。2000年5月22日,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努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2003年1月2日,市委三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建设国际化城市”。2003年12月30日,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2010年,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深圳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特区一体化,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本文将对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这一战略定位展开思考。

一、现代化城市的内涵和国际化城市类型

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和高度的物质文明;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完善的生活配套;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丰富的城市文化;高效的城市管理;高度的精神文明和高素质的城市人口。

关于国际化的定义,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个中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化与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用标准化的语言难以概括它的含义;二是纵观世界发达城市发展路径与经验,各大城市由于空间地理位置或者偶然的因素都呈现出难以标准化统一的特征。因此,关于国际化城市的研究,学者一方面从国际化城市的指标评价体系展开,另一方面根据各种不同的划分标准,将世界城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国际化城市。例如,根据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导功能划分为政治型的国际性城市,如布鲁塞尔、日内瓦;经济型的国际性城市,如苏黎世、香港;交通型的国际性城市,如法兰克福、新加坡;文化型的国际性城市,如意大利威尼斯、法国戛纳;旅游型的国际性城市,如美国夏威夷、拉斯维加斯;宗教型的国际性城市,如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沙特麦加。根据国际影响力的地域范围和作用强度划分为:世界级的国际中心城市,也称为第一层级的国际性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大洲级的国际中心城市,也称为第二层级的国际性城市,如巴黎、洛杉矶、香港;国家级的国际中心城市,也称为第三层级的国际性城市,如上海、首尔、悉尼、墨西哥城。

二、深圳为何提“先进”

在世界城市格局中,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历经了改革开放三十二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尤其在成功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之后,这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得到提升、国际影响得到增强。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各个城市中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数目大约190多个。如今深圳为何强调“先进”?笔者认为,可以依据创新这一关键因素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进行阐释。

(一)微观层面

企业微观组织可视为城市经济系统的单个细胞。它们的活力永远都是整个系统保持活力的坚实基础。深圳云集了占全国三分之一强的世界品牌,如华为、中兴、中集集团等。还有众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且拥有发展实力的企业。另一方面,自设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历练了一代又一代富有改革精神、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深圳企业家正成为一种标签,在他们的带领和经营下,深圳的微观企业发展态势正显示较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正是这些具备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凸显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深厚功底。

(二)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侧重产业结构。伴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产业结构出现调整、优化、升级。美国经济学家钱那里曾深入全面研究了产业结构变迁与工业化、城市化的相关性。根据一般经济规律,三次产业比重的优化、三次产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于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就产业结构方面,深圳正着力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生物、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宏观层面

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中,深圳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并在经济、人力资本、科技、环境和政府管理等多项竞争力指标中排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前列。《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7-2008年)》对全球500个城市进行的综合比较中,深圳位列第64名,在中国城市中,排在香港、上海之后,北京、广州、澳门之前。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深圳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中期阶段,以现有的财政收入、产业基础和微观企业基础,具备一定的创新实力。

三、寻找标杆城市

(一)标杆城市

在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其他发达城市的经验,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深圳需要找寻若干国际发展城市作为自己的标杆城市。一般来说,寻找标杆城市有两重含义:一是按照经济发展的规模来考察,深圳未来发展规模和水平能处于何处;二是按照资源禀赋如土地约束的既定条件,深圳如何以标杆城市的一般发展规律,来对待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布局、制度创新等问题。从经济规模看,2011年,深圳的GDP为11520亿元,新加坡的GDP折合成人民币为16402亿元,香港的GDP折合成人民币15336亿元。从城市发展经验看,新加坡和香港是20世纪下半叶异军突起的国际性城市,很多方面与深圳有着相似性,如土地面积小,制造业和现代服务综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移民城市。它们都是由单一性质的城市发展成为国际性金融、贸易、文化和科技中心城市。

(二)发达城市需要完成的基础性工作

当然,深圳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仅有GDP和人均GDP的增长是不够的。有学者认为,如果考虑到港深共建国际性城市圈,其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将是其他城市所不可比拟的。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找出成功城市发展的规律和共性。纵观现代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不难发现国际化大都市所具备的普遍的四个60%的结构性特征,即产业结构方面服务业占60%、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占60%、中产阶层占60%和本地户籍人口占60%。对深圳而言,需要做的是借鉴世界上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完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共同需要完成的基础性工作。

(三)与其他世界城市的比较和发展路径

深圳的产业发展仍落后世界先进城市多年。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其他世界城市发展路径中吸取经验或者教训。如产业升级与转型是各个城市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的关键。新加坡的二次工业革命,为其带来长达20多年的高速增长。纽约面对技术革新的浪潮,转而寻求自身港口优势,转向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失败的例子:如芝加哥面对技术革新的影响,将大笔经费只投入缓不济急的交通建设,造成长达20年的城市衰退;商务成本上升成为世界城市必须应对的挑战;纽约、东京以及台北都出现了与房地产价格相关的成本大涨的过程。纽约、东京在房价大涨前就已经积极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而台北在成本高涨时,未出现新一轮的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导致产业发展空洞化。保障性住房及教育是深圳未来产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未来产业需要一批高素质的蓝领阶级,教育可以为深圳训练这些人才,保障性住房可以为深圳留住这些人才。

四、深圳城市定位的战略选择

现代化是一个漫长、复杂、艰巨的过程。对深圳而言,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第一层含义首先是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标杆。为此,至少需要做好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特区一体化。随着特区扩容,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原特区内外的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特区一体化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下,如何通过城市规划、城市二次更新改造等手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建设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面临的难题。三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发达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是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完善的生活配套。随着深圳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如何保证城市交通设施、公共交通资源、油电水气等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既是深圳成为现代化城市标杆的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进一步提高深圳在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四是优美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设。一个城市优美的生态宜居环境,越来越成为吸引产业、人口向这个城市集聚的重要因素。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设是一项较为漫长也更为意义深远的工作。

如前所述,若是共建港深都市圈,将大大提高深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更有学者预测到2020年,港深都市圈的经济规模将超过伦敦。在珠江东岸一体化发展、珠江西岸的经济联系、广东省内的区域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深圳都负有一定的责任。从全国范围来讲,深圳立足珠三角,通过扩大经济增长腹地提升在全国的经济影响力,正是其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坚实基础。同时笔者认为深圳城市定位应当从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这个角度提高和扩大深圳的国际影响力。从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我们发现深圳方面已经高度重视与香港的合作发展,明确提出通过与香港错位发展,推动形成全球性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并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合作,巩固和提升深港在全球金融竞争中的地位。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的战略构想,也是提高深圳在亚太地区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国际性国际化深圳
聚焦港口国际化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县级融媒体国际性大会报道创新探索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全球变暖形势下相关政策工具运用研究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电子商务企业CEO的形象管理策划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