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3-02-15

台湾农业探索 2013年4期
关键词:福州市现代农业农业

刘 平

(福州市仓山区统计局,福建 福州 350007)

近年来,福州市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扬长避短,依靠政策扶持和科技力量,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据统计,2012年福州市共建成休闲农场66家,建立果蔬生产基地56家、畜禽产品生产基地36家。目前,全市已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230家,2012年产值突破400亿元[1]。福州现代农业大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此拟探讨当前福州现代农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

1 福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效

1.1 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近年来,福州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经营由松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不断扩大,大力提升发展水产、畜禽、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花卉、竹木等特色优势产业。2011年,福州市八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目前,全市大棚蔬菜设施农业发展到5199.48hm2,产量达25.6万吨;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8个以上,省级休闲农业园27个以上。

1.2 农业品牌跃步升级

2011年,福州市累计有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达72家,有效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达66家、124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达31家、产品96个;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5家、9个初产品和37个加工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6个,居全省首位;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福州茉莉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18.27亿元,列2011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茶叶类第四名。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8个,福建名牌产品5个[2]。

1.3 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福州市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流技术装备、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大棚蔬菜为重点,加大政府扶持,完善配套技术,强化生产标准,提高设施装备,提升设施农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截至2011年,全市蔬菜大棚面积3333hm2,其中钢架大棚1733.16hm2。设施农业的发展,改变蔬菜传统的一季生产、四季消费的经营模式,开始由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由过去以生产蔬菜为主向生产食用菌、瓜果、经济作物育苗等多领域发展,由单一、低值向多元化、高效品种的转化,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1.4 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部分。目前,福州市已建成比较规范、较大规模的乡村旅游景点80多个,年均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创旅游收入3亿元。在各类乡村旅游景点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善的约占1/4,全市各种规模休闲观光农业约66家,其中闽侯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2家企业成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6家企业成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福州市逐步形成了罗源湾和福清湾沿岸、琅岐、黄岐半岛等以集渔排观光、垂约、品尝海鲜于一体的休闲渔业;闽江干支流沿岸以花园、果园、鱼塘 (水库)为依托,以赏花、摘果、垂约等参与性项目和农事体验为特色的休闲农业;闽清、罗源、永泰、闽侯山区、林区地带融森林文化、民俗风情和农业种养为一体的生态友好型休闲农业;晋安北峰山区旅游业及生态型绿色产业。

1.5 榕台农业亮点纷纷

近几年,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海峡西岸 (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暂行规定》,以产业对接与提升为重点、贸易技术为关键、园区基地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榕台农业合作交流向纵深发展,两岸农业合作在水产、休闲农业、食用菌、茶叶等四大产业对接方面亮点纷呈。

2 当前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农业规模经营薄弱成为制约发展现代农业瓶颈

目前,福州市农业规模经营不仅在存量上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例如,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 “长久不变”这一政策背景下,只能通过规模化、规范化流转,才能实现土地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但由于流转不够规范、流转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服务平台等原因,目前福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率仅11%,流转率低于北京市 (约30%)和浙江省 (34.5%)等发达的省市,也低于黑龙江省 (21%)等农业大省,仅高出全国平均土地流转率 (10%)的1个百分点。流转率低导致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机械化很难推广,统一施肥、统一治理病虫害等很难实施,最终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3]。

2.2 农业产业组织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制约现代农业化进程

目前,福州市农业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水平仍然不够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还比较少,都市农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农产品加工能力弱,尤其是有品牌高档品、高质品等精深加工品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产业化经营发育不充分,现有产业化组织运行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不够完善;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都市现代农业亮点不多、水平不高。同时,现行的一些农业、农村管理体制和政策亟待完善。主要是土地流转制度、金融信贷政策、城乡协调发展等体制与政策仍不能完全适应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2011年,福州市合作组织数量仅占福建省的4%,每个合作社平均仅有21名成员,规模和覆盖面均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大部分组织只以提供信息、技术等中介或科技服务为主,真正有实力建立经济实体,进入流通环节的为数不多,能够投资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更少。

2.3 农民弱积累及政府投入不足制约传统农业转变

近年来,各级财政用于扶持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仍显不足。尽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但农村信用制度不发达,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还不够,农业企业能够享受的信贷优惠不多,农业企业和农户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上市的农业企业数量不多,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渠道不畅。

2.4 农民文化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

根据福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福州市农村劳动力中,文盲率为2.9%,小学文化人员比重为33.0%,初中文化人员比重为49.3%,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重只占8.7%。这不仅制约了福州市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成果的快速推广,也影响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进程,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障碍。

3 建议与对策

3.1 健全规划保障体系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在福州加快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背景下,福州现代农业可用土地资源变得稀缺。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涉及原来城市规划适度调整问题,这要组织相关方面专家,研究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合理划分发展区域,明确产业发展类型,确定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相配套。

3.2 积极实施农业品牌工程

加大农业品牌的宣传和整合力度,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整顿规范农资和农产品市场,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监管、动植物检疫及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确保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开展自检。

3.3 加快农村劳力转移

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是加快农村劳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即可以促进农村土地和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增加从事农业劳动力的资源占有,使农副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比例发生逆转,在农业生产效益、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使农副产品价格获得成倍效益,又可以改变农村劳动力的观念和意识,使城市文明建设、市场信息、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迅速扩散到农村,从而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造就一大批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敢竞争”的“四有”新型农民。

3.4 坚持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基础上,以破坏、损耗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现代农业发展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要力争生产生态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和节约型农业,围绕 “养殖清洁化、废物资源化、种植生态化”目标,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全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福州市统计局.福州统计年鉴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72-78.

[2]周万春.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C]//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白皮书 (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5-33.

[3]福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福州市 “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EB/OL].[2012-11-19].http://fgw.fuzhou.gov.cn/fgwzwgk/fzgh/zxgh/201211/t20121119 _635858.htm.

猜你喜欢

福州市现代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