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化学实验中心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探索*

2013-02-13邓克俭陈栋华伍明唐万军

大学化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我院大学生实验

邓克俭 陈栋华 伍明 唐万军

(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思路[1]。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具体实施上尚需探索和实践[2]。我校是隶属国家民委的少数民族高等院校,由于60%以上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远地区,当地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极少,公务员名额有限,自主创业是他们的主要出路,也是他们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主要途径。然而许多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而不是回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要改变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增长方式,使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民族高校学生来自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地区,基础知识薄弱,动手能力差,民族习惯各异,在校学习期间与社会接触有限的特点;同时,根据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和专业特点,在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和各实习基地之外,将现有省级化学实验示范中心功能进行提高、扩展来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在常规的实验教学外,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把他们分为3个层次:①基础较差、个人能力有限的学生;②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学生;③对科研成果转化、工业生产有兴趣的学生。通过3个层次分流培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科研训练)训练和创业(模拟扩大试验、成果转化、投资策划和生产等)训练,以达到为国家培养合格和优秀专业人才的目的,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已取得一定的效果。

1 培养能力有限的学生

除加强基本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训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现基础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实行“预约制”;给家庭较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完成实验室的清洁工作,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和仪器维护、实验室管理训练。此外,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密切联系实际的实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融合。比如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结合热力学中热化学部分,拟定“磁场对汽油燃烧放热的影响”,“磁场对煤气燃烧放热的影响”命题;结合胶体化学部分,拟定“磁场对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影响”命题;结合电化学部分,拟定“塑料电镀”,“利用电解食盐水的原理研制消毒液发生器”命题;结合动力学部分,拟定“固体酸催化酯化反应”,“模拟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命题。

2 培养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学生

开放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比较好的课堂教学补充。实验分为二种方式:一种是公布若干个实验设计题目,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具体指导,轮流值班,学生的设计报告和总结报告使用统一的格式,要求报名学生必须参与。我们对2004、2005级化学类各专业进行了实践,完成实验总结报告50余份。通过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团队合作能力。

另一种方式是学生组成创新小组,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自主命题;同时学校每年还招标一批课外创新项目,可得到学校设立的创新基金的经费资助。学生利用课外﹑节假日和双休日,通过选题、文献查阅、研究内容确定、实验方案构思和项目经费申报、实验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论文的撰写与投递等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并完成课题。这种科研训练方式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比如,材料物理化学和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方向,分别吸收2003级至2007级本科生组成创新小组,开展了一些课题研究,如:稀土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制备与余辉性能研究;不同粒径二氧化硅载体费托合成钴基催化剂的还原过程分析及热分析动力学研究;Li2MSiO4:Eu2+(M=Mg,Ca,Sr,Ba,Zn)系列LED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l2O3载体孔径对Co-Al2O3费托合成催化性能影响;金属磺化酞菁的合成与可见光仿生催化降解染料活性艳红X3B;二氧化钛紫外光催化降解模拟染料废水等。一些研究小组撰写的论文已在学术期刊发表,部分实验被编入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化学实验》[4]教材。

3 培养对科研成果转化及工业生产有兴趣的学生

结合学生的课外研究课题,先后组织了2002级至2006级学生(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为主,此外还有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法学院学生)参加的创业团队,在有经验、有工科背景的教师的指导下,让有兴趣的学生在开发研制新产品、新技术的基础上,模拟并学习如何将实验室的成果进行扩大试验(中试)、核算成本、策划投资,以及设计工艺流程,建立生产车间,使产品进入市场,创办具有竞争力的公司等。这种创业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和利用知识创作的热情,并能对进入社会创业有较全面的感知。

4 人才培养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尝试和实践,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院连续参加了湖北省4届大学生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并取得佳绩,如表1;连续参加3届湖北省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并获佳绩,如表2。

表1 我院学生在湖北省大学生创新报告会中的获奖情况

表2 我院学生在湖北省实验技能大赛中的获奖情况

2010年参加在武汉大学举办的第7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获三等奖2项;在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2007年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08年获二等奖1项;2009年获一等奖1项;2010年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9级本科生杨青松同学作为科研助手,在教师指导下经过不懈探索,完成了在纸币上进行指纹鉴定的工艺研究,《楚天都市报》8月24日A16版、8月26日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栏目作了相关报道;此外还获得2006年第5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银奖1项;第6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铜奖2项;多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湖北省一、二、三等奖。一些研究小组撰写的论文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其中包括多种SCI收录的期刊。

2003年到2011年,我院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考研和就业情况见表3。

表3 我院应用化学专业科研和就业情况表

5 结论

从大学生的创新成果报告会、科研成果获奖和考研率来看,我们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兴趣从事科研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验技能培养是有成效的。

从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以及学生就业时选择企业就业的情况来看;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从学习、技术开发、设计到投产的训练和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对进入企业(或创业)有了较全面的印象和感知,并打下了一定基础。

[1]杨坤涛,冯向东.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23

[2]高晓杰,曹胜利.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

[3]吕延勤,杨培强.中国高教研究,2009(4):86

[4]袁誉洪.物理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我院大学生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做个怪怪长实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