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整合中的思考

2013-02-03何振平何京平张成凯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7期
关键词:品社品德课件

◆何振平 何京平 张成凯

作者:何振平、何京平、张成凯,青岛市平度市云山镇铁岭庄小学(266744)。

随着农村小学信息教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运用于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这一技术的运用体现了它与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深度整合,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增添了新的活力,课容量的增加和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使这一课程展现出新的面貌。与此同时,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深入发展和延伸,在实践过程中也反映出整合过程中的诸多不足,在教学中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 信息技术在与品社课整合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科整合中易被忽视

虽然新课改倡导的是“侧重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活动”的理念,但是这一思想常常被忽视。现在农村基层小学教师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老龄化,老教师在教学经验和敬业精神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一些老教师在理念转变和新技术的使用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在品社课的使用中,农村小学部分老教师不自觉地又回归到自己熟悉的传统的教学道路上,在“满堂灌”“师为主”的传统课堂上只是加入些许多媒体的“作料”。笔者连续听了一周的品社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发现教师往往过多依赖课件,似乎有了课件一切都便捷多了,只要把“精心”设计或复制的课件一幕一幕地播放完毕,就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对这样的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远远不及预设效果。

1.2 整合中过度的信息教学导致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在品社课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中,提倡“小组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利用,这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让学生在体验与交流中将生活与课堂融会贯通。这样,所学知识才能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真正对他们产生启迪与教育。然而,当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有了多媒体,电脑课件成了主力军,不要说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了,教师的声音都听得少了。例如,有个教师在教“健康的人快乐多”一课时,大量地通过课件展示健康标准,播放健康的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30分钟的课里,播放课件占了20分钟。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对收集的健康信息没有机会交流,存在的误区没有被发现……这与新课改是相违背的。实践证明,这样会大大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单调的重复也让教师产生疲惫且教学效果甚微。

1.3 整合中教学课件的低劣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自身制作课件水平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课件质量普遍不高。而更有甚者,个别教师在校际之间互相交流,把别人的课件一股脑地复制到自己的电脑上,讲课时拿来就用,典型的拿来主义。且不说这些课件的质量怎样,就从备课的要求上来讲,也不符合要求。学生不同,班级基础不一样,即使别人做得再好的课件,简单地拿来就不一定适合了。使用这样的课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2 信息技术在与品德与社会课整合中的有效策略

对信息技术与品社课在整合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笔者作了深入思考,并通过参与教研、发放调查问卷、多角度听课评课等方式,积极探索使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品社课的策略,力争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品德与社会课中发挥真正作用。

2.1 使用课件信息须适时

课件信息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需要,该用时就用,不该用的不用,不能单单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该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交互活动、提高注意力等角度去考虑安排,正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抓住有利时机是关键。例如,在教“春天去哪里”时,导语部分适时使用多媒体技术,介绍旅游信息,利用声音、图像播放旅游景点的春色满园,展示生动且贴近现实,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引春天入课堂”的理想效果。

2.2 使用课件信息要适度

课件信息在品社教学中,既不能降低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的应是辅助性作用,因此就存在把握一个“度”的问题。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思考,也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教师不能把自己当作计算机操作员,以信息代替自身的讲授,过度使用课件。例如,在教“在爱的阳光里”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编写目的,依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确定哪一部分采用收集来的公益活动、公益设施、“希望工程”等影像资料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哪一部分应该让学生结合课本谈感受谈自己的做法,哪一部分应该让他们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而不可整堂课全在播放课件,让播撒爱的一课变得意义全无。也就是说信息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以教学为目的、以课程思路为主干,适度使用。

2.3 使用课件信息应把好课件质量关

课件制作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教师的本身素质操作技能是一方面,能不能吃透教材,把握住学生个性,以及设计好教学过程是另一方面,可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现在农村小学的教师接触电脑也没几年,制作课件水平还停留在“幼儿园水平”。有的制作一个课件需要花费一两天的时间,甚至需要同事的帮忙,于是一有机会,一个个课件就会被教师不断地收集起来,一旦讲到,拿来就用,这又导致了流于形式。一个再好的课件在拿来用时也必然要经过自己的修改。每个教师讲课的思路和设计各有不同,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和兴趣点也各有不同,而且还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确保给学生传达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如“今非昔比话学校”,学生收集的信息一年一个样,是变化的,如果用2年前的图片就已经过时了。所以说,课件的质量很是重要。

2.4 使用课件信息还需学校重视学习氛围

终身学习对于教师制作课件来说,尤其需要。现在农村小学硬件配套可谓齐全,“班班通”工程让信息化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可是,先进的设备没人用,没人会用!这时,学校的学习制度和学习氛围的创建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形成一个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氛围,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形成一种共同钻研、共同发掘的创新精神,何愁学校教师的技能水平无法提高呢?例如,学校出台《信息技术培训计划》,针对制作课件,安排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一年后,60岁的教师也能使用课件教学了,大大提高了教师在使用课件上的技能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达到信息技术在品社教学中的有效整合,农村教师面临的问题尤其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己的课堂出发,进行反思,是否使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有效利用,是否使自己的品德与社会课堂真正得到创新与改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并适当拓展,为学生的尝试试验或体验留有余地,以达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崔建弘.浅谈多媒体与教学的有效整合[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123.

猜你喜欢

品社品德课件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培养爱国情怀 争当文明主人——《品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微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你在心口难开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让生活走进品德与社会课堂
品德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