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环境下改进教学行为的策略探究

2013-02-01谢目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4期
关键词:建构信息技术环境

谢目标

吴江市金家坝中学 江苏吴江 215215

“整合”这个概念最早由英国人提出。所谓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课程的整合。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整合是一种理念,即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改进教学行为,促使学生开展积极有效地学习。那么,教师在整合环境下如何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建构

整合环境下,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本课本的教学模式了;整合环境下,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一个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成为一个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过程;整合环境下,课堂教学环节也趋于系统化,不再只限于满堂灌的课堂讲授,而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运用课堂和课余时间,通过多种教学设施科学条理地呈现相关知识信息,并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动态的交互过程。因此,教师一直在探求整合环境下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具体教学实践,终于总结出分四步走的任务化探究型课堂模式,即:设置情景——提出任务——解决任务——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

设置情境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知识任务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任务的兴趣,从而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提出任务非常关键,任务提出得科学、完整有否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解决任务不仅是一个知识接触、领悟和掌握的过程,更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锻炼提高的过程,它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向课外和书本外延伸。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总结任务探究的得与失并展示出探究成果,这样学生就从被动地接收知识转变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和知识的探究者,这种全新课堂模式能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建构。

2 定位好教师角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整合环境下,教师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转换自身角色,重新定位好角色。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只专注文化知识传授的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推动学生去建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整合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网络上丰富且实时更新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且快捷的途径。这就使得教师讲的内容大为减少,而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却显得愈发突出,这与新课改所追求的目标极其吻合。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由片面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学生在建构中的主体性。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整合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呈现多重化,教师要设计教学活动,掌控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恰当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也就是说教师要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组织者,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学习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适当的点拨;教师还可以在学习中与学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作为参与者与学生共享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挫折与痛苦;教师还可以是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学习者,因为术业有专攻,像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很多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

整合环境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除了传统意义上“讲”“写”“做”,还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传统意义上教学基本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相辅相成的,忽视哪个方面的基本功都不符合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都会阻碍教师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比如,有些青年教师计算机技术相当好,但是书写特别是粉笔字非常糟,所写的板书那真是让人没法看,严重影响他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由于没能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结果现代教育技术几乎是空白,也影响和制约了教学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丰富自己。因此,在整合环境下,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充分挖掘教育设施、教育技术的潜力,整合教育资源,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既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又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3 改进教师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提高

在整合环境下,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探索改进自身教学方法。为此,教师总体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进行有创意的科学的教学设计

整合环境下,教学设计对于整个教学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完整充分的教学设计,才能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首先,教师要着力创设情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多种感观同时接受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其次,教师要注重人机交互。每一门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中也多次强调学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必要性。交互性是信息技术条件下最为突出的优势,它具有文字、声音、图片、音像、动画等多种媒体具有的优点,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认知信息,通过人机交互,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更多的课内外知识。

3.2 进行有创意的科学的课堂教学

首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演示这些资源,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教师应利用文字、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信息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创新,使整合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其次,注意进行知识拓展延伸。适量的课中练习是一节课的拓展与延伸,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在工作中,经常听到教师这样说学生:这么一点儿作业都不做,你实在是太懒了。其实学生不爱做作业是有原因的,那么枯燥乏味的习题,任谁都不会爱做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对习题感兴趣呢?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一些含有动画、图形、声音的练习题,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的显著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有“考考你”“比一比”“必答题”“抢答题”等板块,从易到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学生既可以按顺序从易到难逐步练习,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喜好,跳过某一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和水平选择内容,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3.3 进行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

在整合环境下,要想使教学更有效,教师必须搜集一些有利于整合课程资源的多媒体资料和网站,以便与学生一道建立比较系统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库。这样,师生都可以自由自主地从资源库中调取所需的信息资源,从而方便教学的顺利开展。

4 改进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效率提高

教学其实是双向交互的行为,不仅包含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所以在整合环境下教师还要着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1)精心做好课前的准备。首先,学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要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好预习,并且针对这些内容搜集好相关的文字资料,填写好各种调查表格。

2)认真做好课堂演示文稿。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然后交流材料,共同学习资料,最后将自己小组的探索成果,经大家的综合后做成演示文稿,通过课堂教学将这些演示文稿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3)课后共享彼此的资源。利用所创建的学生演示文稿和网站为学生的交流提供平台。只有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才能保证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一般来说,学生演示文稿是在班内进行交流的,也可以将自己的探索成果上传到校园网上,加强同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利用。

总之,本文所提倡的整合环境下的教学,应该是重视学习过程、强调从做中学。整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体验、领悟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痛苦,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

[1]张强.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4-77.

[2]何慕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103-105.

[3]贺晓蓉,刘述喜,李山,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39-142.

[4]段元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现策略[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5]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浙江教学研究,2000(2):24-25.

猜你喜欢

建构信息技术环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