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文创新研读的方法

2013-01-31余映潮

中学语文 2013年4期
关键词:寓言课文语文

余映潮

课文研读,永远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课文研读,永远是语文教师工作中的难点。

在教学界,最没有得到创新的事就是教师的课文研读。

多数语文教师的课文研读方式,还是常规的研读。

所谓常规的研读,就是教师自己对课文的阅读加上教师自己对教师教学用书中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的阅读。

大量的日常的阅读教学设计,都产生于这种肤浅的“常规的研读”。这种依凭于常规的研读而产生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尝试过如下的课文研读方法:

1.提取课文中的“语言训练卡片”。

2.对课文进行多角度概括,如用10个不同内容的句子概括课文《散步》。

3.对课文进行“变形阅读”,如将《湖心亭看雪》变形为散文诗的形式。

4.对课文进行“变体阅读”,如从议论文的角度阅读欣赏《被压扁的沙子》。

5.用数字来结构对课文的别有创意的研读,如《卖油翁》中的“两”。

6.用“成语印证”的方法来理解文言课文例如《夸父逐日》中字、词的意思。

7.用论文的方式解说课文的朗读技巧,如《<再别康桥>朗读细说》。

8.用非常多的学术论文支撑一篇课文的解读,如与《孔乙己》有关的30篇学术论文。

9.对人物进行多角度解说,如用30个不同内容的句子简说“中年闰土”。

10.对作品进行多角度评点,如用40个四字短语评点《沁园春 雪》。

11.用名家的经典语言来结构对课文的欣赏,如用梁衡关于“散文三美”的理论来解读《岳阳楼记》——景美,情美,哲理美。

12.用“课中集美”的方式撷取课文语言的精华。

13.对课文进行“课中比读”,如鲁迅《雪》的课中比读、鲁迅《孔乙己》的课中比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中比读。

14.将一篇课文读成几篇文章,如《我的“长生果”》中的三“篇”“作文范文”。

15.用课文作文的方式读课文,如对《端午的鸭蛋》的不同角度的“再表达”。

16.读出一篇文章的不同视点的层次结构划分,如《荷塘月色》的三种结构形式。

17.用句段解说的方式读课文,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句解”。

18.用反复评点的方式阅读精短的文言课文,如《狼》的“四读四评”。

19.用“课中之‘最’”的方法课读文,如《云南的歌会》的“课中之最”。

20.用文学术语解读文学作品,如用30个“术语”(悬念、伏笔之类)解读《我的叔叔于勒》。

21.用统计的方法读课文,如课文《边城》中有多少次“唱歌”?

22.从口语表达的角度研读课文,如《中国石拱桥》中的“说话”模式。

23.从句式、段式的角度解读课文,如《苏州园林》中的精美段式。

24.把几乎没有能力训练价值的课文读成有能力训练价值的课文。

25.读出课文的最为特别之处,如人物群像描写最好的课文是《福楼拜家里的星期天》,人物个像描写最好的课文是《列夫·托尔斯泰》,死亡的描写细节最为丰富的课文是《伟大的悲剧》,场景描写最为丰富的课文是《云南的歌会》。

26.从小学到高中,读透某位作家的作品,如语文教材中的“苏轼作品解读”。

……

从日常教学的需求来讲,并不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去实践上述多种多样的别出心裁的课文研读方法。但从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角度讲,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创新自己课文研读方法的义务。

创新课文研读的方法,能够激发教师的思维,焕发教师的精神,熟练教师阅读课文的技巧,提高教师研读课文的水平。

一切的课文研读首先都服务于教学设计,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给学生更加优质的语文教育,语文教师没有理由不对课文研读的方式进行创新。

下面的一些课文研读的方法,是一线的语文教师可以尝试、运用的:

从课文研读中发现课文的教学教育价值。

从为“什么好”的角度整体地反复品读文本。

从研究教学处理的角度研读课文。

从思考学生能力训练的角度研读课文。

从读写结合训练的角度揣摩课文内容。

从“文章结构欣赏”的角度精细地分析课文。

对课文进行“选点品读”,进行“选点深读”。

用“课文联读”的方式、从横向联系的角度采撷多篇课文中的美妙之处。

用小论文写作的方式带动课文研读。

对课文的语言表达进行“专题研读”。

用评点的方式读课文。

……

下面演示几个“别出心裁读课文”的例子,每个例子之后,都用“教学价值分析”点示其意义。

例一:《敬畏生命》的“语言卡片”:

《敬畏生命》的“语言卡片

1.一个文眼

敬畏生命

2.一组雅词

浑然不觉 无以名状 不计成本

不分昼夜 惊心动魄 蔚然成阴

3.一种“复说”句式

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

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

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

4.一组“点题”句

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5.一个抒情段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种子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6.一篇全文缩写

一个夏天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发现有几棵树好几个小时地、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地飘散着白色的、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种子,我感到吃惊,我感到诧异和震撼。我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那群种子中至少一颗已经成长,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教学价值分析:这样的语言卡片,让教师对课文有精细的了解。卡片中六个方面的内容,几乎都可以用来进行教学设计。

例二:《答谢中书书》的“变形阅读”:

原形: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各种变形:

之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之二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之三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之四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教学价值分析:教师这样的“变形阅读”,第一,便于进行朗读训练。第二,可请同学们分析讨论这样“变形”的原因,用“趣教”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例三:《观舞记》的“范文撷取”。

下面是从《观舞记》原文中撷取的一则“作文范文”:

观舞记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教学价值分析:从长篇的课文中撷取到这样的精致的短文,可以用“选点精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这篇微型《观舞记》,也可以用“读课文,学作文”的形式进行读写结合式教学。

例四:《寓言二则》的“技法分析”。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这个故事的写作告诉我们——

1.怎样拟寓言的标题:往往不直接表现寓意,而是注重突现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或者事件。

2.写寓言怎样开头:往往直接进入到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之中,没有铺垫,

也没有渲染。

3.寓言怎样展开:将故事当作一个“细节”来描写,简洁,生动,丰富。

4.写寓言怎样收束:往往可以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直接点示出来,这就是“道理”。当然,我们也可以想到,作者的表达意图也可以不点示出来,而让听者、读者去揣摩、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含义。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个故事的写作告诉我们——

1.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神,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2.寓言展开情节的方法: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开,也可以通过对话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动作描写来展开。

3.寓言的层次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层写故事,一层点道理。(也有很多寓言只写故事,不点道理,如中国古代寓言。)

4.寓言的特色:寓言将劝诫的道理用故事的内容表现出来,因此它是一种委婉的表达,容易让听的人接受其中的道理。我们学习写寓言,其实也在学习一种对人说话时语言表达的技巧。

教学价值分析:这样的提炼式分析,既有利于课文品读教学,让教师对学生对话的语言就充满智慧,又有利于“课文作文”活动的展开。

猜你喜欢

寓言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寓言
背课文的小偷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背课文
寓言的马甲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