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高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3-01-31陈兆夏李俊龙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17期
关键词:试验站基地建设

陈兆夏 曹 蕾 李 伟 李俊龙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5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农业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办出农业高校教学特色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专门农业人才的重要保障。加强农业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别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新模式和管理运行新机制,建立功能定位明确、设施设备先进、机制灵活、管理规范[1],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对建设一流农业大学显得尤为必要。为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满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职业培训的需要,提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概况

我校是一所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的高等农业院校。多年来,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建有农学试验站、园艺试验站、畜牧试验站、动物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芳华园艺中心、肉品工程中心、信息农业工程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环境工程实习基地、农业机械与车辆工程实训基地、牌楼智能温网室、珠江校区公共服务站等近30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基地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可分为如下3种类型:(1)具有独立经营资质,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如动物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芳华园艺中心等。(2)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其主要功能为科学研究、科研试验、技能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学生以创新训练项目方式参与科学研究,锻炼自己的科研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如肉品工程中心、信息农业工程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等。(3)以实践教学为主,兼顾教学、科研与生产经营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其主要功能是在保证完成实践教学、专业技能培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承担教师科研实验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基地规范有序运行。如农学试验站、园艺试验站、畜牧试验站、环境工程实习基地、农业机械与车辆工程实训基地、牌楼智能温网室、珠江校区公共服务站等。经过多年的连续投资建设,目前学校已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2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

2.1 提高认识,明确实践教学基地的地位和作用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以“实践、创新、质量”为主题,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为主旨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广大师生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农业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教育部“‘十二五’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 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根据现代科学发展、现实社会需求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状况,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2-4]。通过宣传与讨论,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调动师生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协调、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氛围。

2.2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切实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3 000多万元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其中智能实验温网室建设费900多万元,实践基地改扩建费1 500多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500多万元,全面优化了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了智能温室2 300 m2,玻璃实验温室2 500 m2,膜温室8 500 m2,实验网室24 000 m2;改建扩建了农学试验站、园艺试验站、大豆改良中心的道路、沟渠、泵站、实验围栏等基础设施;对动物医院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改造,兴建了现代化的实验动物中心;购置了一批先进、适用的实践教学仪器设备,建成了珠江校区教学科研基地通用仪器设备平台、农业机械共用平台、公共服务站等多个公共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2.3 建立分类管理的运行机制,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效益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直接影响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如何根据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类型与功能定位建立科学合理、先进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近年来,为实现新形势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根据不同类型实践教学基地的特点,对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目的是在充分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下,提高实践基地的建设效益,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形成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5]的实践教学体系。

(1)对于具有独立法人和经营资质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采取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技术优势,引进企业或社会资金联合经营,实行现代企业管理的运行机制。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社会服务一体化运行模式,既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又规避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经营风险,还有利于学校资产的保值增值[1],也能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我校动物医院、芳华园艺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采用的就是这种管理运行模式。使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园艺园林、设施农业等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能力、生产经营能力等得到了显著提升。

(2)对于以科学研究为主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采取学校或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建设,以学院和学科为主体的管理运行模式。学校在事先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明确定位,科学规划,注重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将 “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复合型实践教学基地。如我校食品科学学院与雨润食品产业集团公司等合作共建的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中心,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与江苏新天地氨基酸肥料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的资源节约型肥料工程研究中心,均采用这种管理运行模式。校企协同创新,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创新型人才新机制、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我校资环学院以国家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校级重点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和江苏新天地氨基酸肥料有限公司在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基地过程中共同创建了省部级技术创新平台—资源节约型肥料工程研究中心,为中国迅速发展的有机(类)肥料产业不断提供技术和工艺,引领中国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同时为资环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建设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7篇,本科学生参与科研发表论文71篇,省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3篇,校级17篇。

(3)对于以学校为主体投资建设,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采取依托学院和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的运行模式。该模式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建立健全基地管理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并通过引进激励竞争机制,调动基地管理人员和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基地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如农学试验站、园艺试验站、牌楼智能温网室等依靠学校和相关学院强大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吸引了一大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进站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形成了教学科研协同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的良好氛围。畜牧试验站的种禽场、种猪场、奶牛养殖场等利用自身实验设施和技术优势,以“合同方式”与南京嘉禾牧业、金陵黑鸡生态基地、南京高贤表奶牛场等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服务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有效地解决了基地日常运行管理和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基地建设与管理运行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4 结合实践教学基地资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资源,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1)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直接面向科学研究前沿从事科学研究,参与科技攻关,使学生在科研实训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加以深化和提高。同时,通过科研实训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2)设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RT项目)和创新实验项目,由青年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高年级本科生组成科研实验小组,自主完成不同层次、不同研究水平的科研实验任务。让学生自己体验科研工作全过程,营造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实践教学氛围。通过全程科研实践,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研究与探索能力。(3)加强实验教学基地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结合企业技术改造与生产经营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与技术优势,与企业合作设立技术改造项目和创新创业课题,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

3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对高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高校要想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就必须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我们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3.1 更新实践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实践教学基地为载体,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坚持以校企协同创新为前提,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新机制、新模式。

3.2 创新管理体制,促进资源共享

打破学科、专业、部门间的人为阻隔,对校内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按照学科大类组建规模大、功能强、服务面广的实践教学平台,促进实践教学资源的集约投入和高效配置。建立健全先进高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践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用,扩大资源的经济性范围。解决过去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分散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

3.3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是发挥实践教学基地最大功效,顺利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保证。应根据实践教学基地的特点,建立起一套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考核、评估、激励制度等,保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有章可循。通过建立基地建设激励制度,开展基地建设与管理评优和评估活动,奖励优秀基地建设与管理者,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者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实践教学基地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做好保障工作。

3.4 推动协同创新,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以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动力,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与企业、科研单位的有机链接,推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协同创新,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黄占旺.农业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管理机制的探讨[J].学园,2010(12):10-11.

[2]赵喜艳,李敬,高峰.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4):81-83.

[3]张云.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意义与路径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2):96-97.

[4]张影.浅谈高等农业院校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2012(7):72-73.

[5]易国顺,许绮川,方红.开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J].高等农业教育,2001(S1):96-98.

猜你喜欢

试验站基地建设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赴山西调研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我的基地我的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