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段“e学习”的草根化思考

2013-01-31胡晓军刘素珍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学校课堂教学

胡晓军,刘素珍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214174)

2012年,为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以下简称“e学习”)试点工作。2012年6月,举行了申报答辩活动,在高中专场,30余所学校呈现了自己对于基础教育领域的“e学习”的理解与思考,这些理解与思考是基层学校对“e学习”这一概念最具个性化的、最有针对性的诠释。

一、“e学习”的学术性概念

即使在学术层面,对“e学习”的定义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对于e-Learning的翻译目前主要有网络学习、电子学习、数字学习和在线学习等等,每一种翻译都从各自不同角度表现了e-Learning的特点,也都代表了不同的理解。[1]

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 《教育技术白皮书》中对e-Learning给出了比较全面的理解:(1)e-Learning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2)e-Learning指的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3)e-Learning提供了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从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e-Learning中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4)e-Learning将改变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教育的本质。(5)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6)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2]这个概念的描述已经非常全面,但是不同的研究领域对“e学习”在操作层面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社会领域关注终身学习,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网络学习,那么基础教育领域关注的又是什么呢?

二、一线视角下的“e学习”实现方式

1.泛在信息下的“e学习”

泛在信息环境是建立在新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网络基础结构为用户建立起来的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与网络联接的信息空间 (cyber-space),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泛在学习将从学生的意识中彻底消失,即用户和周围环境无数大大小小的计算设备在潜意识上进行交互。[3]

这种泛在信息下的“e学习”需要经过几个步骤。首先进行环境建设,需要建设开放的无线网络,无处不在的触摸屏,开放的计算机环境;还需要专门数字化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GIS实验室等一系列专用教室的建设;还需要适合于各个学科教学的一人一机(平板)的数字化教室。然后是对应的课程建设,要有一批课程可以由传统的秧田式课堂转变成围坐式课堂,这些课程还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需要校本化的课程实施,需要符合信息化特征的课程评价体系。最后,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队伍建设,需要一批信息化能力强的教师先行一步,带动和培训更多的教师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需求。

当整个校园中实现:无处不在的信息化环境,随时触手可及的网络信息,师生娴熟的技术应用,这就应该是泛在信息下“e学习”。

2.发生于课堂的“e学习”

为了实现发生于课堂的“e学习”,有的学校提出选择部分有探究意义的课程如语文、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局部尝试,成功后再逐步推广。

其实现方式是,首先改变课堂环境,把实验课程搬进数字化教室,比如语文课程,尝试把写作从纸质转移到博客,以培养负责任的写作者为作文课的教学目标。其次,建立校本化的课程资源库,在课堂教学上将开放的网络环境和专门的课程资源相结合,可放可收。比如:建立阅读资源库,鼓励网络阅读并写下电子的读书心得;比如将学生引入到e学习资源建设中来,由学生决定如何“e学习”,学习些什么。最后,需要构建与之对应的课堂评价方式,“e学习”需要基于数字的评价,比如在线测试与反馈等等。关注于课堂、稳步推进、注重学习效率这三个原则让发生于课堂的e学习显得触手可及。

3.“e教”引导“e 学习”

有的学校提出从教师角度入手推进“e学习”平台,提出电子备课、课堂实录、课程作业网络化等设想。采用电子备课,可以克服传统备课方式中教师过多地把时间花在查找资料和书写等方面的弊端,使教师把更多时间放到思考课堂教学设计和做好课前的准备。课堂实录视频可以帮助其他教师更加从容、便捷地听评课,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课程作业网络化,学生自由选择作业,减少了作业量,反馈更加及时。

结合多数学校现有的基础,这样的设想是切实可行的,但是也有局限性。它过多地关注了教师层面的“e教”,较少关注学生层面的“e学”。

试图以“e教”来引导“e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都知道关注“教”还是“学”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改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把重心放在学生学习上,把“e教”作为“e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更加符合逻辑。

4.基于在线视频的网络学习

基于宽带网络的在线视频学习,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视频点播、下载课件等手段,实现“e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由来已久,也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种远程学习方式。

但是在普通高中开展这样的“e学习”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首先,视频学习是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难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当学习者遇到瓶颈时,无法及时获得突破。造成了学习上的巨大漏洞。其次,学习的内容几乎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复,巨大的内容冗余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最后,部分学校提出在线师生互动的设想也是限于理论层面,学生输入的速度就决定了交互上的困难,而且教师一对多的在线辅导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效果可想而知。

“e学习”的目的是学习效率的提高,“e学习”的设计要能够降低师生的工作与学习的强度,在高中学段,师生面对面交流很容易的情况下去设计在线视频学习,缺乏实用教学价值。在线视频学习适合于教育发达地区向教育落后地区的远程教学、以及对交互性要求不高的远程培训。

此外还有些单位提出了电子书包、电子阅卷与分析、数字化实验室等“e学习”的方式,都有自己独到的观点。

三、一线视角下的“e学习”实践理论

我们的高中是否需要“e学习”,需要什么样的“e学习”?教育部门领导的讲话和总结,教育管理部门、教研部门、电教馆长期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进行的点评和提问,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以及下面这些源自学校信息化建设最前沿的声音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信息技术已经革命性地影响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我们的教育还是落后于社会上其他部门对信息的应用。高中生在社会上,在家庭中对信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在学校还显得非常落后,“e学习”的尝试已经时不我待。

“e”只是个手段,要关注的是这个手段下的学习效率。在当前高中生压力巨大,且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前提下,“e学习”需要提高效率,给予学生很多的自由学习的时间,更多地去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一对多的教学容易把学生培养成“标准件”,“e学习”如果组织的好,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个性化学习。

“e学习”的变革,本质上还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媒介的关系,我们的试点工作还是要以改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的,以融洽课堂内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为指向的。“e学习”容易变成学生面对网络的学习,在冰冷的机器面前,要让学习者感受到教育的温度。我们可以尝试从改变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入手,教师不在网络的另一端,而是和学生在网络的同一端,也就是教师应该在学习者的身边组织学习。我们还要尝试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的地位,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建设,让课程资源在学生的交互下流动起来。

目前“e学习”没有范式,只有理念,开展试点工作就是要让更多的基层学校、教师和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规划“e学习”的未来。这个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尤其是在高强度学习的高中实施鲜有案例,与之相反的是概念不断更新,新名词层出不穷。我们的试点不要这些概念与名词,要的是具体的、校本化的、可借鉴、可移植的实施方式。

[1]宋国学.e学习的理论内涵及实践价值[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5):13-17.

[2]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白皮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30.

[3]Mark Weiser.The Computer for the Twenty - First Century.Scien-tific American,1991,265(3):94-104.

猜你喜欢

学习者学校课堂教学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学校推介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