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3-01-31安翠王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抗凝剂血样仪器

安翠 王健

凝血试验临床主要应用于术前常规检测、筛查出血性疾病、监测抗凝和溶栓治疗等[1]。但是,由于检验人员及目前临床检验设施等条件的局限,凝血检验结果往往出现很大的误差, 从而影响医师对疾病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1 血液样本的采集

1.1 样本采集前的准备 在样本采集之前医护人员应该让采集者全面的知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让采集者明白, 不良情绪都有可能会引起血液中血小板数目的增加、凝血等各组成部分活性增强,从而影响到检测的效果, 不利于检测质量。所以在样本采集之前要做到患者知情, 让患者明白凝血检测的目的、血液样本采集的方法等, 以确保患者对检测的同意。

1.2 样本的采集 临床样本的采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样本采集之前要做好相应准备工作[2]。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的信息记录要详细, 做好相应工作后方可进行血样的采集。血样采集时, 止血带绑扎松紧要适度, 时间不宜太长, 因长时间绑扎影响了血液的正常循环会导致血液当中凝血因子和纤溶酶源激活剂(t-PA)的释放和活性。注入血液时压力也不宜太大, 压力过大很有可能就会导致血细胞破碎从而激活血液中的凝血系统, 影响血样的有效性。

1.3 样本采集的器皿 为了减少血液中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的活化, 采集血样的器皿也很重要。在此过程中, 要应用一次性的塑料试管和注射器, 采集顺序也应该注意, 在相应的试管及注射器做好一个编号, 以避免实验用血和组织液的混淆, 而影响到凝血检测的准确性。

1.4 血样的处理和保存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对血样进行一个血浆分离, 尽可能的把血浆中的血小板去除, 以排除血小板对检测造成不良影响。血液进行离心分离后应该快速有效的进行试验, 避免时间过长而导致血浆的pH值增高, 影响到凝血试验的结果[3]。

2 检测设备质量要求

2.1 药品的质量可靠性 凝血检测是件操作严谨要求性很高的实验, 所以在对血样进行检测之前,应该对所需的相关药品仪器都应做到相关的检查,以避免药品过期, 错用药品而干扰到到检测的结果。

2.2 药品的选择 作为检测凝血因子的抗凝剂, 抗凝剂只对血浆起作用, 在选择抗凝剂时应用抗凝剂为0.109 mol/L的柠檬酸钠, 它能有效地阻止因子Ⅴ和因子Ⅷ的活化, 在用量方面也应该严格按照1:9的比例进行使用。特殊情况除外, 比如红细胞增多症或者贫血患者, 血液中的血浆量有所变化, 红细胞比容都有所改变, 这时就应按照公式【抗凝集量 (ml)=0.00185× 全血量 (ml)×〔100-HCT(%)〕】重新核算抗凝剂的用量, 在使用枸橼酸盐溶液时得确保在保证期内, 以免过期导致PT、APTT等试验结果数据偏低, 从而也干扰到实验结果。

2.3 仪器的保养使用 仪器的的使用尽量选择与仪器配套的试剂, 对于暂时不用的试剂应该及时的放回冰箱内冷藏。仪器的好坏也会影响到试验的结果, 所以每天要对仪器进行护理, 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在使用时要检查预热温度和时间的设置是否正确。使用后一定要清洗仪器。操作过程中要杜绝气泡的产生, 因为气泡会给人一个凝血时间延长的假象。

3 操作者的要求

研究凝血检验现在基本都已采用先进的自动化仪器, 对检验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 除了会使用和会操作这些最基本的要求之外, 还应该对仪器的性能以及影响检测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并且还能面对各种不同的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合理有效的做出相应的处理。

4 结语

实验的质量是检验的生命的标准, 只有提高检测的质量, 明确凝血试验为临床应用所带来的重要性, 努力的做好各方面的质量控制, 妥善保管试剂,减少试验误差, 保证实验的质量, 提高临床实验室的服务质量, 才能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利可靠的数据, 高效地为患者服务。

[1] 余悦能, 龚江锋.凝血功能常规检查临床应用的分析和体会.检验医学, 2009, 24(4):323-324.

[2] 张煜.凝血试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2013, (4):2125-2126.

[3] 马新英, 王颖.凝血试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6):717-718.

猜你喜欢

抗凝剂血样仪器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枫叶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探讨
静脉血样采集量的误差对凝血项检验值的影响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