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练习变异性对学习篮球投篮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3-01-30金胜真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初学变异性投篮

金胜真

运动技能学习和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练习者对特定运动技能的操作能力,并且能够在未来比赛或特定的操作情景中熟练运用这些技能并取得好成绩。篮球运动员在赛前进行不同距离和不同角度的投篮训练,以便于比赛中在这些区域都有上佳的表现,因此老师和教练员必须设置恰当的练习条件,使学生或运动员在这些特定操作情景中进行有效地练习和训练,以便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有效运动技能练习或学习最典型的特征是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技能的多种变化,主要指操作情景变化和技能变化[1]。练习中选择最佳的变化形式和变化数量必须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技能的运用要符合学习者的现实情况;第二,体验变化的最佳数量;第三,如何组织变化的练习形式。运动技能学习的所有理论都普遍强调练习变异性对于提高技能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1]。相关理论研究认为练习变异性是指练习者在练习一种技能过程中体验到的动作特征和情景特征的变化。例如,在施密特(Schmidt, 1975)的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中强调,一项技能的成功操作,取决于练习者在练习中体验变化的数量。金泰尔(Gentile1972, 2000)学习阶段理论(learning stages model),也强调了学习者需要在练习中体验调节情景和非调节情景的特征变化。为了探索练习变异性对动作技能学习者学习特定运动技能效果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实验方案,对固定练习、变异练习以及固定和变异组合练习影响不同水平动作技能学习者学习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效果进行了探索。与以往研究不同之处在于,本研究并不是探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如何实施练习变异性以及不同的变异练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而是对固定练习、变换练习、固定和变换组合练习的现实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验对象的选择上,本研究同时选择了初学者和熟练者两组不同水平的被试。所以,本研究的结果不但能够从实践上验证练习变异性对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同时还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针对不同学习对象时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提供理论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武汉科技大学2011级大一学生中随机抽取60名未进行过篮球运动学习和训练的右利手男生作为初学组,并随机分成A1、A2、A3三个组,每组20人;从武汉科技大学2010级大二男生篮球选项班中抽取60名单手肩上投篮水平相当的右利手学生作为熟练组,并随机分成B1、B2、B3三个组,每组20人;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与本次试验并明确和遵守试验要求。两个不同水平的六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表2。

表1 初学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表2 熟练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1.2 试验设计

初学组和熟练组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自变量为练习方法,包括三种不同的练习方法:固定练习法(在罚球线上的投篮练习)、变换练习法(在罚球线前后0.5m以及罚球线两个端点进行投篮练习)、固定和变换结合练习法(同时包含以上固定和变换练习法的练习);因变量为在罚球线上进行测试的投篮成绩(本研究不对动作过程进行评价,只对结果进行评价,故投篮成绩为被试投中篮的次数)。初学组A1用固定练习法进行练习,A2用变换练习法进行练习,A3用固定和变换组合练习法进行练习;熟练组B1用固定练习法进行练习,B2用变换练习法进行练习,B3用固定和变换组合练习法进行练习。

1.3 试验方法

正式试验前选择了熟练组篮球选项课的投篮考核成绩作为前测成绩,而初学者因没有接触过篮球运动,故不对其进行前测。为避免练习效应的影响,初学组和熟练组均在第二天开始正式试验。实验前由教师依据《现代篮球高级教程》上规定的动作要领向初学组讲解和示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学生依据要求进行练习;同时由专门教师对熟练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进行改进和巩固(二年级篮球专选班学生已学习过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学生进行巩固和改进技术练习。接下来,初学组和熟练组均进行四周的单手肩上投篮练习,练习为试验设计的练习方法,每周周一、周三、周五进行一个小时的练习,为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试验期间初学组和熟练组均禁止其他任何形式的体育运动。在最后一次练习结束后休息10分钟,对各组的罚球线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成绩进行测试。24小时后再对各组进行保持测试。所有练习和测试均在武汉科技大学体育活动中心篮球场进行,试验用球为上海兰华公司生产的学生用球,各组实验课均在一名篮球专项老师的主持和监督下进行,并分别进行以避免相互干扰。

1.4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各组试验对象投篮成绩均由一名篮球专项教师(副高以上职称,且不包含实验课教师)依据《武汉科技大学篮球选项课评分标准》给出,成绩为10次投篮的得分,投进一球记1分,满分10分。所有实验数据均利用SPSS12.0的方差分析进行处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初学组成绩

2.1.1初学组学习阶段末测试成绩初学组学习阶段末成绩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固定练习组成绩最好,变换练习组次之,固定和变换组合练习组成绩最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A1、A2、A3三组成绩组间差异非常显著,F=5.407,P=0.007<0.01。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见表4)显示:固定练习组与固定和变换组合练习组间成绩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2<0.01,其他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

表3 初学组学习阶段末投篮成绩

表4 初学组学习阶段末投篮成绩多重比较

注:*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1.2初学组48小时保持阶段测试成绩对初学组三组48小时保持阶段成绩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显著,P=0.03<0.05。多重比较结果(见表5)显示,固定练习组与固定和变换组合练习组间成绩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9<0.01,其他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

表5 初学组48小时保持阶段投篮成绩多重比较

注:*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5 level.

2.2 熟练组成绩

2.2.1熟练组前测成绩为了避免熟练组因前测经验而对后测成绩产生影响,熟练组的前测投篮成绩援引他们的篮球选项课专项考试成绩,各组成绩见表6。从各组的投篮成绩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可以看出,三个组别的成绩基本相当,可以看做来自同一总体。

表6 熟练组前测成绩

2.2.2熟练组学习阶段末测试成绩熟练组学习阶段末测试成绩见表7。固定和变换组合练习组成绩最好,平均成绩达到了7.05,其次是变换练习组,而成绩最差的是固定练习组。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熟练组三组学习阶段末成绩组间差异非常显著,F=8.034,P=0.001<0.01。进行多重比较发现(见表8):固定和变换组合练习组成绩显著高于固定练习组(P<0.01);变换练习组成绩显著高于固定练习组(P<0.05);而变换练习与固定和变换组合练习组间成绩差异不显著。

表7 熟练组学习阶段末投篮成绩

表8 熟练组学习阶段末投篮成绩多重比较

注:*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5 level.

2.2.3熟练组保48小时保持阶段测试成绩对熟练组三组48小时保持阶段成绩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显著,P=0.013<0.05。多重比较结果(见表9):组合练习组和变换练习组与固定练习组组间差异依然显著,显著性分别为P=0.011和P=0.037。

表9 熟练组48小时保持阶段投篮成绩多重比较

注:*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5 level.

2.2.4熟练组学习前后成绩变化对熟练组各组前测和后测成绩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各组前后测成绩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固定练习组P<0.05,变换和组合练习组前测后测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1,见表10。

表10 熟练组练习前后成绩变化

注:*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5 level.

3 讨论

熟练组经过四周练习后经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各组前测和后测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并且变换练习组和组合练习组差异非常显著。通过保持测试显示练习的效果具有持久性,而持久性正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绩效特征,因此三种练习均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投篮成绩。

熟练组学习阶段末和保持测试的方差分析表明,三种练习方法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显示,变换练习和组合练习组成绩明显优于固定练习组,而变换练习组和组合练习组组间差异不显著。运动心理学认为技能练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练习者的技能操作能力,以便在未来的操作情境中有上佳表现。有效练习最典型的特征是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技能的多种变化,主要是指操作情境变化和技能变化。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上述研究结果。

初学组的后测成绩则与熟练组大不相同,固定练习组成绩明显优于组合练习组,差异性非常显著,其他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与熟练组的结果产生了矛盾,就练习变异性而言,如果我们把“组合”本身也看做一种变异形式,那么对于熟练组来说,练习时变换形式越多则越有利于熟练组的学习;而初学组的成绩则显示练习越是固定则越有利于其成绩的提高。运动生理学的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理论似乎能够解释初学组的现象,运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就是要形成一种动力定型。对初学组而言,他们处于运动技能学习的泛化阶段,这时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这时需要注意的外部条件越是单一则越是有利于其建立运动条件反射[2]。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理论中的练习特异性假说也能很好地解释以上现象,该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为了在比赛中达到最佳效果,他需要尽可能地在与比赛情景相似的环境中进行练习[3]。因此对于初学组,固定练习可能是有效的练习方法。

通过以上熟练组和初学组成绩的对比告诉我们,虽然练习的变异性有助于练习者在未来的操作情景中的表现,但在练习开始之初,练习组织者应随时做好针对个人调整练习计划的准备,因为练习初学者很可能不适应数量较多的练习变异[1]。

4 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练习变异性对不同水平大学生学习篮球投篮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对初学者来说,固定练习学习篮球投篮的效果更好。(2)对熟练组而言,变换练习则更为有效,且练习中经历的变换条件越多越有利于其学习。

[1] Richard A Magill.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张忠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3] Sherwood DE. The benefits of random variable practice for spatial accuracy and error detection in a rapid aiming task[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1996,68:103~108.

[4]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孙民治.现代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6] 武汉科技大学体育教学大纲(篮球)[Z].武汉科技大学,2002.

[7] Lee TD, Swanson L, Hall AL. What is repeated in a repletion? Effects of practice conditions on motor skill acquisition[J]. Physical therapy,1991,71:149~155.

[8] Ferguson MC, Rice MS. The effect of contextual relevance on motor skill transfer[J].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 Therapy,2001,55:559~566.

猜你喜欢

初学变异性投篮
比投篮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无解≠增根
今天你投篮了吗
谈初学书法选帖五忌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轮滑苦与乐
投篮王和盖帽王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