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旅游”需要“智慧”推进

2013-01-28李全民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18期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旅游

李全民

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0

引言

2010年江苏镇江市首次提出建设智慧旅游的概念,2011年1月18日,邵琪伟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推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要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在线旅游业务,并提出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的要求。2012年5月25日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福州、大连、厦门、苏州、黄山、温州、烟台、无锡、常州、南通、扬州、武夷山、洛阳、镇江等18个城市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1]。2012年9月21日,国家局在天津组织召开全国智慧旅游工作座谈会,推出了《建设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工作导引(征求意见稿)》,并将“保持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工业信息化水平同步,使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超前于服务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基本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做为智慧旅游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推出了天津、郑州、贵州等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智慧旅游城市进一步扩大,试点城市热情高涨,IT技术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摩拳擦掌,新闻媒体关注热点、追逐时尚,虽然国家局一再强调现阶段智慧旅游处于起步探索期,但依然难掩参会各方对智慧旅游的憧憬和由此引发市场掘金的渴望[2]。试点城市和IT企业的热情参有利于智慧旅游工作的推动,但在规划缺失的前提下如不能及时科学引导,也有放大工作冒进和花瓶工程的风险的可能。

1 智慧旅游需要智慧推进

1.1 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本人通过对旅游主管部门官员、相关学者和IT厂商等在不同场合关于智慧旅游的观点归整和总结,认为完整的智慧旅游应具备全过程、多层次、全要素、多方位的特征,包括:(游客全过程)智慧地旅游;智慧的旅游城市、企业(多要素、多方位的管理、营销和服务等);智慧的旅游产业(引导、监管和支持)等多个维度和多个层面[3]。换句话说,智慧旅游的完整概念应包括:智慧旅游的严格定义;智慧旅游的建设条件;可衡量的过程技术指标体系;便于操作的技术和政策支持系统等。

在完整概念的支撑下,智慧旅游也意味着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企业拥有不断提升的一对一的营销服务和产品创新能力;是游客有着更为理性和成熟的消费理念;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对应着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对旅游信息化有着更高的要求和依赖,其发展路径遵循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1.2 智慧旅游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就目前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言,笔者以为“智慧旅游”建设需智慧推进。虽然“智慧旅游”的阶段需求空间巨大、技术支撑也基本具备,发展的前景业看好,但作为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主体—旅游要素企业,既是智慧旅游建设的主体也是旅游信息服务的源泉,其对智慧旅游理念的接受程度和他们现有的经营、管理现状和信息化水平,将极大地影响智慧旅游工作的推进进度和效果。充分考虑我国旅游业信息化的水平还普遍落后于工业和其他服务业(如金融、航空、物流等),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旅游企业的信息化还处在初级阶段等现实,对智慧旅游的建设长期性和复杂性有更为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1.3 智慧旅游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自第一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确定以来,虽然有部分试点城市在局部工作中有所推进,但大多数城市和工作还处在模型分析阶段,对信息化的理解也还处在表面化状态,存在花瓶工程的危险。而拥有高科技光环的信息化工程容易激发人们超越现实和需求的想象,造成形象工程和技术高消费。缺乏市场驱动和需求导向使得智慧旅游工作难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和推进。

国家虽已推出针对试点旅游城市的《建设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工作导引》,但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等建设导引尚未出台。从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省、市、县、企的一些重要应用系统紧密相联、核心数据也需要共享才能实现智慧旅游的目标。如果没有对智慧旅游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和明确,就难以形成智慧旅游建设的导引体系。在目前描述粒度相对较粗的建设框架引导下,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价值和效果尚难以发挥。

1.4 智慧旅游建设的关键点

根据美国著名的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诺兰模型[4](信息化发展一般要经历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智慧旅游要求和对应信息化的成熟阶段,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结果,也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归宿。在此阶段,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公共服务的概念不需包装,自然应该对应更高、更完善的,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系统应用。

信息化建设经验一再证明,信息化推进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智慧旅游建设要结合各自旅游主体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拟定智慧旅游建设方案,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同时在产业、企业、产品和技术等各个层面进行对接互动,使信息化真正服务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智慧而智慧化,避免“技术高消费”。旅游信息化可以取直,但不可以超越,采用新技术也许并不困难,但旅游行业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都需要一个必需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在进行智慧旅游建设和规划有充分的认识和考虑。

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尽快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标准制定可借鉴成熟的信息化规范或融合已有的景区、旅行社、和饭店及旅游城市的评定标准;同时对智慧旅游建设体制、机制、治理方式和绩效考评体系进行界定。旅游产业的智慧化程度不仅决定于智慧旅游的主体,还受制于智慧旅游发展和建设的环境因素。不仅要有价值期望,还要有建设方法,评价模式和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此外,智慧旅游建设还需重点关注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科学性是由于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当今前沿的先进科技做支撑,而科学技术的使用必然要求科学的方法论做指导;系统性是由于智慧旅游建设涉及游客、传统要素企业、主管政府、关联支持单位、渠道商、政策及法律环境等,任何一个环节和要素的缺失都将影响智慧旅游功能的发挥;同时,现有资源、条件、发展水平和要素需求都会不同程度的对影响智慧旅游工作的推进;前瞻性是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和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前瞻性重在规划建设,而不仅仅要在技术的实现手段上。

2 关于智慧旅游建设的建议

旅游主管部门在出台相关文件对智慧旅游概念进行描述和界定时,有必要充分借助旅游行业已有的术语描述和规范,使之具备更强的操作性。在进行智慧旅游方案规划、制定和工作安排时,对旅游要素企业的需求应给予更多的考虑、关注和重视。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需重视对现有资源、技术、理念、服务和流程的整合,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投资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创造价值。智慧旅游的建设还需遵从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旅游主体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充分认识其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融入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建设理念。

[1]张凌云,黎巎,刘敏等.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27(5):66-73.

[2]丁风芹.我国智慧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经济,2012, (1):32-34.

[3]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55-68.

[4]温尊平, 廖文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研究——基于诺兰模型和施诺特模型[J].情报杂志,2007, 26(1):122-124。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智慧旅游
旅游
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有智慧的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智慧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