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园林树木生长不良原因分析

2013-01-28黄晓曦孙佳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18期
关键词:哈市园林设计树木

黄晓曦 孙佳

哈尔滨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园林设计方面

哈市的园林设计中存在一些不足,涉及树木生长方面表现在:

1.1 设计时考虑“苗源”太少。设计的树木品种从景观、生态等方面 考虑很正确。但在哈市可能买不到。外地购买,或更改设计,(变更树种或规格),都会产生一些弊端或实施的不顺。设计者应熟悉苗木市场,尽量使用本地的园林苗木。

1.2 设计的树木规格偏大,“景观树”偏多,“大树”与“景观树”的栽植成本很高,尽管采取许多措施也难以保证其成活率和健康生长。特别是几年以后的“健康生长”。尤其速生树种不应该进行大规格栽植,也是没有必要的。

1.3 树木设计过密,没有按照“合理密植”的要求去做。乔木栽植过密即使成活也限制了树木的发展空间。树木根系的生长。灌木剪型栽植模纹是前几年哈市常用的,由于管理难度大,营养争夺等原因,已经出现成片死亡的现象。因此,在树木的密度上,要充分考虑“合理”,然后再考虑“密植”。

1.4 设计中对现场了解不够。特别是对现场的地下环境了解不足。在城市中“适地适树”难度很大,在园林设计中必须考虑城市环境的特殊性,熟悉园林植物,再植物配置。城市绿地的地下部分有很多基建残土,若量过大,则不宜设计乔木,否则待其枝繁叶茂,冠大荫浓时,没有足够的养分供给,必然会导致树木死亡。

1.5 盲目推崇外城市的或国外的园林设计不加批评地吸收,甚至涉及园林植物使设计者一味迎合这种要求,许多思路就难免牵强。同时抑制了自身特点的发挥。给园林植物生长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园林工作逐渐发挥其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不应一味追求“短期见效”和“一次成型”应使园林设计突破三维空间,允许其有一个成活、发展、成熟的过程,符合科学发展观 ,切莫“拔苗助长”。

2 园林苗木的应用

近几年,哈市园林绿化苗木主要有以下来源:吉林、辽宁两省苗木、林业苗圃的苗木,林区山上苗木、呼兰松北的苗木、附近各县苗木。目前,哈市应用园林苗木由于来源不同而各具特点,存在一些问题已影响了我市园林建设。哈市以南的苗木基地气候与哈市有较大的差异,同一树种在哈市栽植表现不同:主要表现在抗寒性和抗旱性等,遇较寒冷的冬天或干旱的春季很容易大量死亡。林区的温度可能会低于哈市城区,但其湿度等条件比哈市好,温度的变化也比城区缓和,其苗木或实生苗或2~3年小苗已适应 该地区的生境,如移栽到城区,要重新适应环境,适应到什么程度很难预测。山上苗很多生长在土壤很薄立地条件根系匍匐生长、移栽时不能保证较完好的根系。如果选苗把关不严,还可能将林区生长不良的“小老树”引进,因其胸径,树高均达到设计要求,但树龄较大,生长不良,生命力较弱,进入哈市很难生长良好。以上几类树均不适合移栽进哈市。一些苗农为最求利润,为加快生长而大量施用化肥,使苗陡长木质化程度低,不耐寒。在品种选择上也不正规,不严格,对树木品种不够了解也大量种植,出现了一些不适合哈市园林绿化的苗木。如杨、柳树的杂交种很多,其中抗性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才能确定,贸然引进该类苗木具很大风险,可能1.2年后发现其许多弊端,不适合哈市的园林绿化种种情况曾经发生过。

选苗者必须全面掌握欲购苗木的情况和当地的生境条件,对照栽植地的环境,仔细分析再做决定,不可光看苗木的外表就贸然购买。优良的苗木是园林树木健康生长的根本条件。

3 园林树木的栽植和抚育管理

绿化施工中树木的栽植不存在深奥的技术问题,关键在于具体操作人员能否认真执行严格把关。在选苗起苗、运输、换土、栽植、浇水等各个环节中如有“一着失误,全盘皆输”。近年哈市树木新植量大,工作关系,对新植生长不良的树木进行过调查。施工人员总是强调栽植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非常正规,详细了解情况后,总是能找到一个或两个环节中的严重失误。其中换土、栽植时间和浇水问题比较突出,对新植树木的伤害不可逆的。特别是根部,死亡的根系很难复活。

栽植和抚育工作首先要遵循科学规律,第二就是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这两条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充足条件。

4 园林树木的生存环境

园林树木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许多专家认为环境胁迫是园林树木生长势衰弱的根本原因。主要有粉尘、有害气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干燥的空气、人为损坏(机械损伤、折枝、商家倾倒有害物质等)、局部高温(钢筋混凝土、玻璃)、局部低温(阴影部分、地上气温高,地下未解冻,上下失衡)等。还有地下环境胁迫,这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底下隐蔽性强)也是对树木影响极大和难以改变的。

5 地下环境的胁迫

园林树木所处的位置大多在建城区,城市土壤的特殊性已使它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城市土壤学。 城市土壤的特点有:土壤无层次、紧实度高、物理结构差(团粒结构最保水、通气、吸水好,适合植物的生长),土壤侵入体多、肥力差(可能富集营养但植物可利用的有效成分较少)、PH值不正常大多偏碱(PH高、营养被固定,如P、有效P减少,植物根部只有在特定的PH值环境下才能正常吸收营养)、土壤污染严重、(废气、废液、废渣积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微生物很少,不能维持土壤的正常生态平衡。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对植物十分关键。

6 园林病虫害防治

园林行业一些学者将园林病虫害防治划分为三个治理。源头治理、过程治理、末端治理。源头治理即设计时人着重选优品种,多用乡土苗木,多用优质苗木,重视自然选择。(同一逆境下,能顽强存活且生长势良好的选优繁育,抗性强)。重视植物的科学配置,尊重植物间相生相克的客观规律,也就是植物的化感作用。植物通过代谢次生物质,促进或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尽管每个相克相生原理还没有完全清楚,但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植物配置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如:榆树与栎树,白桦临近则栎树白桦发育不良,铃兰与丁香为邻丁香萎蔫。栎树、白桦与榆树为邻相互排斥。松树与栎混种易诱发锈病等。

过程治理既生境治理。改善植物的水、肥、土、气、光等必需的生存条件,减轻树木生存环境的胁迫,使树木健康生长,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末端治理方法包括1)生物防治;(以虫治虫蜂类防蛀干害虫本地天敌资源的保护,及微生物农药研发利用)2)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控制园林病虫害优点是“高效、快捷、经济”要求避免环境污染。应该选择无公害农药如微生物农药(BT)植物源农药(百虫杀、苦参碱)矿物源农药等有害农药的无害化使用,如注干、根埋等。3)物理防治;灯光诱杀、人工捕杀、人工挖除虫卵或幼虫等。

目前我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还主要集中在末端治理,但必须避免在病虫害发生之后才进行防治,我市各区均建立了测报点,充分发挥作用,不仅要监测还要预测,将病虫害控制在萌芽时。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要加强末端治理的同时加强源头治理和过程治理,“治标治本”同时进行,最终达到“自然调控”的良性状态。

猜你喜欢

哈市园林设计树木
哈尔滨:冬季种植叶菜上市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树木之最
辨认树木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树木之最
2015年轻工科技期刊暨行业信息中心会议在哈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