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广东省蔬菜审定品种

2013-01-27

中国蔬菜 2013年9期
关键词:耐寒性节位总产量

农丰长茄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春季158d(天)、秋季147d(天)。门茄坐果率春季82.43%、秋季91.09%。果长棒形,头尾匀称,尾部圆,果身微弯;果皮紫红色,果面平滑、着色均匀、有光泽,萼片呈紫绿色;果肉白色、紧密。果长30.3~31.9 cm,果粗5.06~5.12 cm,单果质量283.83~301.72 g,商品率96.15%~96.37%。还原糖含量26.1 g·kg-1,VC 86 mg·kg-1,蛋白质0.18 g·kg-1,可溶性固形物43 g·kg-1。中抗青枯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

产量表现:201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2 222.38 kg,比对照新丰紫红茄增产14.24%,前期产量890.67 kg,比对照增产13.83%。2010年秋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2 234.06 kg,比对照新丰紫红茄增产20.17%,前期产量734.44 kg,比对照增产14.79%。

栽培技术要点:育苗移栽,每667 m2用种量10 g 左右,株距60 cm,行距80 cm,每667 m2种植800~1 200株;注意整枝,摘除老叶、病叶,门茄坐果后保留2 条主枝,摘除分杈以下侧枝。

粤优2号丝瓜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春季116d(天)、秋季81d(天)。植株生势和分枝性强,叶片绿至深绿色。第1 雌花着生节位春季为第7.7 节、秋季第18.9 节,第1 坐瓜节位春季为第10.9 节、秋季第20.2 节。瓜呈棍棒形,瓜色绿白。瓜较小,长42.6~49.0 cm,横径4.64~4.95 cm,单瓜质量316.2~379.8 g,商品率91.27%~95.70%。瓜外皮花斑少,棱沟较浅,棱色绿。肉质脆,风味微甜。粗蛋白含量3.8 g·kg-1,VC 180 mg·kg-1,可溶性固形物39 g·kg-1,粗纤维3.0 g·kg-1。中抗枯萎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耐寒性中等。

产量表现:2009年秋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2 920.83 kg,比对照雅绿2号丝瓜增产39.31%,前期产量749.63 kg,比对照增产17.07%。201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2 333.16 kg,比对照雅绿2号丝瓜增产45.98%;前期产量451.54 kg,比对照增产53.04%。

栽培技术要点:广州地区适宜播期春植2~3月,秋植7~8月;每667 m2播种量150~200 g,株距40~60 cm,行距150~180 cm,每667 m2种植1 000~1 500株。

汇丰3号辣椒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特征特性:绿皮辣椒一代杂种。全生育期135d(天)。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0.5~65.5 cm。第1花着生节位为第10.3~10.7 节。青果绿色,熟果大红色。果实长羊角形,果面光滑,有光泽,有棱沟,果实向下,果顶部渐细尖。果长17.0~18.1 cm、宽2.83~2.94 cm,肉厚0.32~0.37 cm。大果型,单果质量42.3~44.7 g,商品率98.23%~99.37%。VC 1 990 mg·kg-1,粗蛋白含量12 g·kg-1,还原糖17 g·kg-1。感青枯病和疫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

产量表现:2008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1 338.06 kg,比对照广椒2号增产33.13%;前期产量633.65 kg,比对照增产55.39%。2009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2 210.9 kg,比对照广椒2号增产28.62%;前期产量990.76 kg,比对照增产41.27%。

栽培技术要点:春植11月至翌年2月,苗期55~65d(天),秋植7~8月,苗期28~30d(天);育苗移植,每667 m2播种量30~35 g;每畦种2 行,株距30 cm,行距50 cm,每667 m2种植4 000株左右。

青丰3号黄瓜

选育单位: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

特征特性:华南型黄瓜,全生育期春季101d(天)、秋季69d(天)。生长势和分枝性强,叶片春季呈深绿色、秋季呈绿色。第1 雌花着生节位春季为第5.5 节、秋季第9.4 节。瓜短圆筒形、黄绿色,瘤小、刺疏、白刺;横切面呈圆形,肉质硬、含水量中等;瓜柄长1.2~1.8 cm,瓜长23.9~24.1 cm,横径5.11~5.24 cm,肉厚1.49~1.52 cm,单瓜质量381.2~422.9 g,单株产量1.48~1.85 kg,商品率90.79%~94.70%。粗蛋白含量1.3 g·kg-1,VC 123 mg·kg-1,可溶性固形物31 g·kg-1。中抗枯萎病,高感疫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与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

产量表现:2009年秋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3 457.71 kg,比对照津春4号增产44.47%;前期产量1 404.44 kg,比对照增产48.16%。201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3 710.24 kg,比对照津春4号增产32.16%;前期产量1 258.92 kg,比对照增产54.72%。

栽培技术要点:潮汕地区春植1~3月,秋植7~8月播种,每667 m2用种量75~100 g;单行种植,株距30 cm,每667 m2种植1 800株左右;搭“人”字架,及时摘除基部侧蔓和病叶、残叶、老叶;注意防治疫病。

玲珑节瓜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春季127d(天)、秋季84d(天)。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强,叶片绿至深绿色。第1 雌花着生节位为第6.8~11.8 节,第1 坐瓜节位为第9.5~13.0 节。瓜呈短圆筒形,皮深绿色,无棱沟,花点小而多。瓜长16.6~18.2 cm,横径7.05~7.91 cm,肉厚1.54~1.56 cm,肉质致密,单瓜质量535.7~787.8 g,单株产量1.43~1.84 kg,商品率91.27%~96.91%。粗蛋白含量4.5 g·kg-1,VC 1.2 g·kg-1,可溶性固形物50 g·kg-1。高感疫病,感枯萎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

产量表现:2009年秋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为3 100.00 kg,比对照丰乐节瓜增产15.13%;前期产量1 887.93 kg,比对照增产13.72%。201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为3 863.16 kg,比对照丰乐节瓜增产21.32%;前期产量1 338.62 kg,比对照增产37.37%,。

栽培技术要点:广州地区春植1月下旬至2月,秋植7~8月播种;每667 m2播种量150 g 左右,每畦种2 行,株距30 cm,行距60 cm,每667 m2种植2 300~2 500株;及时整枝、引蔓和摘除多余侧蔓;开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注意防治枯萎病和疫病。

莞研油绿长身苦瓜

选育单位: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春季113d(天)、秋季88d(天)。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强,叶片绿色。第1 雌花着生节位为第18.1~19.3 节,第1 坐瓜节位为第19.0~20.9 节。瓜长圆锥形,瓜皮春季浅绿色、秋季绿色,瘤条状。瓜长26.6~26.9 cm,横径5.85~6.09 cm,肉厚0.99~1.03 cm。单瓜质量350.8~368.7 g,单株产量1.57~3.61 kg,商品率94.64%~96.23%,品质好。粗蛋白含量4.2 g·kg-1,VC 703 mg·k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3 g·kg-1,粗纤维6.3 g·kg-1。中抗白粉病和枯萎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耐寒性中等。

产量表现:201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为1 708.10 kg,比对照碧绿2号减产2.77%;前期产量为475.62 kg,比对照增产4.69%。2010年秋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为1 800.38 kg,比对照碧绿2号增产18.56%;前期产量为529.37 kg,比对照增产41.26%。

栽培技术要点:春植1~3月,秋植7~8月播种,每667 m2播种量180~220 g;每畦种2 行,株距70 cm,行距80 cm,每667m2种植600株;及时整枝、引蔓,摘除70 cm 以下侧蔓;开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注意防治枯萎病和疫病。

金石番茄

选育单位:广东华农大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无限生长类型一代杂种。全生育期149~168d(天)。植株 生 长 势 强。第1 花序着生节位为第8.5~10.1 节,第1 花序坐果率69.07%~69.97%,整个生长阶段的平均坐果率62.54%~72.91%。果实扁圆形,无绿肩,转色均匀,熟果鲜红色,果面光滑、有微棱沟,纵环裂轻。中果,单果质量133.6~136.1 g,商品率80.73%~94.27%。有 机 酸 含 量1.0~4.6 g·kg-1,还 原 糖28.0~30.5 g·kg-1,VC 161~373 mg·kg-1,水分94%~94.8%。感青枯病和病毒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

产量表现:2007年秋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3 604.26 kg,比对照益丰增产6.42%;前期产量705.41 kg,比对照减产32.64%。201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1 780.74 kg,比对照夏红1号增产8.79%;前期产量1 287.20 kg,比对照增产8.78%。

栽培技术要点:实行严格水旱轮作,忌连作,深沟高畦栽培;广州地区春植1~2月,秋季7月中旬至9月播种,每667 m2播种量7~10 g;每畦种2 行,株距40 cm,行距约50 cm,每667 m2种植1 700株左右;注意防治青枯病和病毒病。

粤海黄秋葵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春植150d(天)、秋植126d(天)。植株高大,主茎略带紫红色。叶形为深裂复缺刻掌状5 裂,叶长30.8 cm、宽43.1 cm,叶色绿。始花节位为第5.6 节,花黄色。果实羊角形、5 棱,果面茸毛少,果皮绿色、果柄略带紫红色,果长12.0 cm,果横径2.0 cm,单果质量21.0 g,平均单株结果数49.3个。质优、爽脆,每100 g 鲜质量含还原糖2.21 g、VC 40.8 mg、粗蛋白2.2 g、粗纤维0.88 g。田间表现较耐病毒病,耐寒性中等。

产量表现:2010年秋季、2011年春季在广州、惠州、佛山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秋季平均每667 m2产量998.16 kg,比对照绿宝秋葵Ⅱ号增产15.05%;前期产量308.87 kg,比对照增产11.99%。春季平均每667 m2产量1 474.89 kg,比对照绿宝秋葵Ⅱ号增产30.72%;前期产量348.43 kg,比对照增产39.61%。

栽培技术要点:珠三角地区播种期2~9月,最适播期为3~4月和7~8月;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播前浸种24~36 h(小时),期间换水2次,在25~30℃温度下催芽,种子露白时播种,直播要进行定苗和间苗,育苗苗龄20~30 d (天)时移植;畦宽1.7 m(包沟),双行种植,行距75 cm,株距40~50 cm,每667 m2种植1 800株左右;及时摘除基部抽生的侧枝和老叶;嫩果长11 cm 即可采收。

紫荣7号茄子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特征特性:一代杂种。全生育期春季150 d (天)、秋季146d(天)。门茄坐果率77.05%~90.05%。果长棒形,头尾匀称,尾部圆,果身微弯;果皮紫红色,果面平滑、着色均匀、有光泽,萼片呈紫绿色;果 肉 白 色、紧 密。果 长29.1~30.4 cm、粗5.01~5.18 cm,单果质量244.9~288.5 g,商品率92.68%~96.32%。还原糖含量26.6 g·kg-1,VC 90 mg·kg-1,蛋白质7.5 g·kg-1,可溶性固形物42 g·kg-1。青枯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表现耐病;田间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均表现强。

产量表现:2010年秋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2 299.26 kg,比对照新丰紫红茄增产23.68%;前期产量783.16 kg,比对照增产22.41%。2011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2 471.71 kg,比对照新丰紫红茄增产2.87%;前期产量1 161.11 kg,比对照增产11.43%。

栽培技术要点:每667 m2用种量10 g,种植1 300株;及时整枝;果皮富有光泽时及时采收;注意防治绵疫病和褐纹病。

惠茄1号茄子

选育单位: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春季146d(天)、秋季147d(天)。门茄坐果率75.86%~87.74%。果长棒形,头尾匀称,尾部圆,果身微弯;果皮紫红色,果面平滑、着色均匀、有光泽,萼片呈紫绿色;果肉白色、紧密。果长26.6~29.0 cm、粗5.14~5.17 cm,单果质量250.4~269.9 g,商品率90.83%~95.57%。还原糖含量27.5 g·kg-1,VC 70 mg·kg-1,蛋白质10.6 g·kg-1,可溶性固形物45 g·kg-1。青枯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表现耐病;抗逆性强。

产量表现:2010年秋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1 995.68 kg,比对照新丰紫红茄增产7.35%;前期产量629.96 kg,与对照相当。2011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2 404.06 kg,前期产量1 054.05 kg,均与对照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春植1月中、下旬,秋植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每667 m2种植2 000株左右;当果实皮色富有光泽时及时采收;注意防治软腐病、白粉病及蚜虫、蓟马斜纹夜蛾等病虫害。

冠华5号节瓜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春季表现强、秋季中等,叶片绿色。全生育期春植116d(天)、秋植88 d (天)。第1 雌花着生节位为第7.9~10.4 节,第1 坐瓜节位为第9.6~12.8 节。瓜呈圆筒形,皮绿色,无棱沟,花点小而多。瓜长20.2~20.8 cm,横径7.50~8.22 cm,肉厚1.35~1.44 cm。单瓜质量691.2~820.2 g,单株产量1.29~2.28 kg。肉质致密,商品率90.11%~94.54%,品质较好。粗蛋白含量7.1 g·kg-1,VC 394 mg·kg-1,可溶性固形物37 g·kg-1。高感疫病,中抗枯萎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

产量表现:2010年秋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2 549.56 kg,比对照冠华3号增产20.48%;前期产量1 296.75 kg,比对照增产29.84%。2011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总产量为4 361.02 kg,比对照冠华3号增产18.17%;前期产量1 648.44 kg,比对照增产31.57%。

栽培技术要点:12月下旬至翌年8月播种;育苗移栽每667 m2用种量80~100 g,直播用种量120~150 g;每667 m2种植1 800~2 200株;注意防治节瓜蓟马。

油绿702菜心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特征特性:油绿菜薹(菜心)类型常规品种。中熟,从播种至初收36~40d(天)。生长势强、株型直立紧凑,株高24.9 cm,开展度15.9 cm,基叶短卵形、深油绿色,叶长18.6 cm、宽8.2 cm,叶柄长7.6 cm、宽1.9 cm;菜薹粗壮、匀称,色碧绿有光泽,肉质紧实,主薹高22.4 cm、粗1.7 cm,薹质量40 g 左右。抽薹整齐,花球大,齐口花,味甜,爽脆,纤维少,品质优。每100 g 鲜质量含还原糖1.33 g、VC 138.7 mg、粗蛋白0.94 g、粗纤维0.66 g。田间表现抗霜霉病、软腐病等病害,耐涝性强、耐寒性较强。

产量表现:2010年秋植每667 m2产量1 141.3 kg,比对照油绿701菜心增产15.0%;2011年春植每667 m2产量1 006.0 kg,比对照增产25.9%。

栽培技术要点:广东平原地区适播期为10月至12月中旬及3月中旬至4月上旬;每667 m2播种量400~500 g,株行距约13 cm 见方。

油绿802菜心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特征特性:油绿菜薹(菜心)类型常规品种。中迟熟,播种至初收36~45d(天)。生长势强,株型紧凑直立;株高22.7 cm,开展度19.3 cm;叶片油绿色、近圆形,叶片长22.0 cm、宽10.05 cm,叶柄长8.0 cm;叶片主脉明显,主薹高17.6 cm,横径1.61 cm,菜薹矮壮、匀称,薹茎绿色、光泽度好,肉质紧实,薹质量40~45 g。质地爽脆味甜,品质优,每100 g 鲜质量含还原糖1.15 g、VC 164 mg、粗蛋白0.6 g、可溶性固形物3.9 g、粗纤维0.78 g。田间表现抗霜霉病、软腐病等病害,耐涝性强、耐寒性较强。

产量表现:2010年秋植每667 m2产量1 191.0 kg,比对照油绿80天菜心增产4.1%;2011年春植每667 m2产量1 092.3 kg,比对照增产13.1%。

栽培技术要点:广东平原地区适播期为10月下旬至12月及翌年2月下旬至3月播种;每667 m2播种量400~500 g,株行距14 cm 见方。

夏盛小白菜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科农蔬菜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小白菜一代杂种。从播种至采收35~45d(天)。株型直立,株高26.9 cm,开展度33.6 cm;叶绿色、椭圆形,叶长26.0 cm、宽11.7 cm,叶面平滑,全缘;叶柄绿白色,长8.8 cm、宽3.6 cm、厚0.68 cm。单株质量136 g,品质优。每100 g 鲜质量含可溶性固形物5.74 g、粗蛋白1.57 g、还原糖579 mg、VC 73.2 mg、粗纤维670 mg。田间表现耐热性、耐涝性较强,较耐软腐病。

产量表现:2011年夏植每667 m2产量1 742 kg、秋植2 661.4 kg,分别比对照华冠增产20.2%和15.6%。

栽培技术要点:广州地区适宜播期5~10月;育苗移栽,苗龄20~25d(天)时定植,株距17 cm,行距25 cm;播种后35~45d(天)及时采收。

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510640,联系人:黎振兴,电话:020-38469456(农丰长茄);联系人:何裕志,电话:020-38469427(粤优2号丝瓜、夏盛小白菜);联系人:王恒明,电话:020-38469605(汇丰3号辣椒);联系人:周念,电话:020-38469427(玲珑节瓜)

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凤翔白沙埔,515800,联系人:陈捷凯,电话:0754-85813627

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广东省东莞市万江新和基业路3号,523061,联系人:庄华才,电话:0769-22171890

广东华农大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510642,联系人:梁克勤,电话:020-85283532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51号,510308,联系人:林春华,电话:020-84215921(粤海黄秋葵);联系人:林鉴荣,电话:020-84215921(紫荣7号茄子);联系人:林春华,电话:020-84215921(冠华5号节瓜);联系人:黄红弟,电话:020-84291552(油绿702菜心、油绿802菜心)

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大道333号,516023,联系人:江新晓,电话:0752-2839069

广东科农蔬菜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省农科院内,510640,联系人:黄智文,电话:020-38469591

猜你喜欢

耐寒性节位总产量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陆地棉各节位种子油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去除不同节位花序对蚕豆花荚转化率及产量的影响初报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脱落酸对烟草腋芽生长及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留果节位对哈密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产量227.7万吨 山西夏粮再获丰收
我国70年来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
冻融及碱性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理响应
4个早稻品种苗期低温胁迫的耐寒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