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蔬菜》2013·10学术论文导读

2013-01-27

中国蔬菜 2013年9期
关键词:硫醚莼菜毒死

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 Sw.)在茄子嫁接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李楠洋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3(10)

茄子近缘野生种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 Sw.)具有良好的抗病、抗逆性,作为砧木在茄果类蔬菜嫁接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显示出良好的抗病增产效果。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S. torvum作为砧木在茄子嫁接栽培生产上的应用,以及嫁接栽培抗病、克服逆境伤害机理的研究进展等作了阐述。

种子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毛连纲等(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029;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100029)—《中国蔬菜》2013(10)

种子处理是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经济有效的方法,使用生物、物理、化学因子和技术来保护种子和作物,控制病虫为害,确保作物正常生长,达到优质高产。根据种子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类种子处理技术的差异,本文综述了各类种子处理技术的概念、原理、分类、特点及应用情况,为实际生产中进行种子处理提供科学参考。

甘蓝一代杂种S单元型的分布

苗雯雯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3(10)

利用SRK基因激酶区的3对特异性引物,对23份甘蓝一代杂种进行PCR扩增,经过克隆测序、Blast分析初步鉴定甘蓝一代杂种的S单元型。结果表明:供试23份材料中共出现了11个S单元型,分别是 S7、S16、S28、S35、S45、S57、S68和未知的Sn等8个Ⅰ类S单元型及S2、S5、S15等3个Ⅱ类S单元型。其中,Ⅱ类S单元型的S5出现频率最高,达到19.6%;其次为Ⅰ类S单元型的S28,达到17.4%。相比甘蓝类作物中存在的50多个S单元型而言,本试验材料涉及的S单元型并不多,预示在遗传育种中利用更多的S单元型是十分必要的。

黄瓜种质资源果实毒死蜱残留性评价

杨静等(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蔬菜》2013(10)

以38份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在黄瓜盛果期进行毒死蜱农药喷施处理,利用气相色谱对黄瓜果实进行检测,以期对黄瓜主要种质资源毒死蜱的残留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供试材料果实中的毒死蜱残留量有较大差异,毒死蜱残留量平均值为0.795mg·kg-1,变幅为0.072~1.835mg·kg-1,变异系数为 0.549。不同生态类型和来源地的黄瓜种质果实中毒死蜱的残留量有明显差异。筛选出果实中毒死蜱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 0.1mg·kg-1(GB2763—2005)的有 1 份材料。

不同用量生物有机肥对苦瓜枯萎病防治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任爽等(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中国蔬菜》2013(10)

将生防菌剂与腐熟有机肥混合制成生物有机肥(BOF),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效和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降低枯萎病的发生,对照CF的防病效果指定为0时,BOF1、BOF2、BOF3处理的防病效果分别达到22.21%、38.91%和44.45%;在有效养分相同的条件下,BOF2处理的茎粗、叶长、叶宽和植株干质量均显著高于CF处理,表现出了显著的促生效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减少,均与对照CF差异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生物有机肥的施用量越大,其防病和促生效果越明显。BOF处理的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均高于CF处理,并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更明显,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则不明显。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苦瓜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减少枯萎病的发生。

不同材料墙体对温室温效应的影响

梁楠等(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辽源市农业科学院,吉林辽源 136200)—《中国蔬菜》2013(10)

以-40℃的户外温度为设计标准,以红砖材料墙体作对照,研究不同材料墙体对温室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40mm 20孔圆孔多孔砖作为温室内墙、外挂120mm XPS板、最外层为25mm水泥砂浆的温室墙体结构(处理D-X)具有较高的吸热和放热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温室内地温和气温。

不同处理方法对莼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李双梅等(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5)—《中国蔬菜》2013(10)

以当年采收的莼菜种子为材料,运用低温、激素、热水浸泡、不同发芽温度以及光照时间等对莼菜种子进行处理,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4 ℃低温处理对提高莼菜种子发芽率有较好的效果,莼菜种子4 ℃水藏后用500mg·L-1GA3溶液浸泡6h+40 ℃水浸泡50min发芽率达到最高;发芽温度以25 ℃最好,20 ℃条件下种子发芽周期较长,30 ℃条件下种子发芽孔处易滋生白毛腐烂;种子在部分光照条件下发芽率较高,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发芽。

蒜薹挥发性风味成分顶空取样GC-MS分析

王长柱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中国蔬菜》2013(10)

采用顶空取样结合GC-MS对蒜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蒜薹中含有2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含硫化合物15种,相对含量为99.42%,主要成分为二烯丙基二硫醚(66.52%)、1,3-二噻烷(15.44%)、二烯丙基三硫醚(7.15%)、二甲基二硫醚(1.24%)、二烯丙基硫醚(1.09%)和2-烯丙基甲基三硫醚(2.66%)等6种;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顶空取样检出的含硫化合物虽然种类少,但相对含量高,且硫醚、多噻烷和硫代环己烯3类主要成分都有检出。

北运蔬菜基地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的分子检测

姚玉荣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部蔬菜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3(10)

辣椒病毒病是广东、海南两省北运蔬菜基地的主要病害,十分有必要对其病原种类进行全面检测,以便为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本试验运用RT-PCR方法对这两省北运蔬菜基地的辣椒病毒病或疑似病毒病的病株样本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病毒检出株率为55.67%,最主要的病毒种类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另有少量的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海南省的病毒检出株率为44.67%,最主要的病毒种类仍然是CMV和PMMoV,另有少量的PVY。在田间,两省均以CMV和PMMoV复合侵染辣椒为主。

猜你喜欢

硫醚莼菜毒死
感官气相色谱对水中不同化合物嗅味特征的同步测定
石柱县莼菜种植现状及引种试验
“绿色”的莼菜
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毒死蜱不可能安全地使用
莼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
利川莼菜发展概况及建议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高山根韭菜挥发性风味物质
为什么海风有腥味?
美国环保署计划禁止毒死蜱在农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