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县苹果为什么这样红

2013-01-26王秋萍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5期
关键词:配套工程吉县示范园

文/王秋萍

【导读】吉县苹果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并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 2012年,在全国苹果大丰收、市场销售压力大的情况下,吉县的苹果仍保持了较高销售价位。

山西省吉县地处吕梁山南麓, 黄河中游东岸,与陕西省宜川县隔河相望,闻名于世的黄河壶口瀑布位于该县。 同壶口瀑布一样闻名的还有吉县的苹果产业,2012年, 在全国苹果大丰收、 市场销售压力大的情况下, 吉县生产的18万t 苹果仍保持了较高的销售价位,实现了3 个“1/3”, 即1/3 的果实由本地企业收购贮藏,1/3的果实由外地果商批购贮藏,1/3 的果实就地销售,平均销售价格保持在5.60 元/kg;在南宁举办的第二届东盟博览会上, 吉县还签订了出口合同,1 000 t 优质苹果远销泰国。

吉县苹果为什么这样红? 笔者深入调查后认为,吉县苹果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以及因地制宜的技术革新、拓宽市场的品牌宣传等工作的扎实推进。

自然禀赋成就了吉县苹果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吉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 海拔780~1 200 m,年均无霜期172 天,年均日温差11.5 ℃,年均日照2 653 小时,年均降雨量579 mm。 这里海拔高、温差大、光照足、无霜期长、节气分明,加之土层深厚、无污染,非常适宜苹果生长和果实糖分、营养物质的积累,是发展优质苹果的天择之地, 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县、 名优特苹果生产基地和山西省优势农产品苹果生产基地。

过去,这里的农民只知种植小麦和玉米,由于干旱及管理上不去, 每667 m2年均产量只有150 kg 多, 广种薄收, 农民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上。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吉县在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种植结构大调整,大力发展苹果产业。 20 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果业作为一项特色产业、 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制订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和加快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等扶持政策,在市场驱动下,全县苹果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吉县2.33 万hm2耕地,苹果面积就突破2万hm2,苹果年产量保持在15 万t 左右,产值达4 亿元。 苹果产业在吉县达到了三个“80%”,即苹果面积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0%, 从事苹果生产的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0%, 苹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一县一业” 的规模优势已经形成。

吉县苹果果形端正,果面光洁细腻,色泽红润,皮薄质脆,香甜爽口,绿色安全,经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果品品质检测, 吉县苹果多种营养成分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 吉县苹果曾荣获首届全国农业博览会苹果类唯一金奖、 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北京果品鉴评会金奖第一名,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品基地认证, 获得了中国食品市场名优品牌、“中国苹果之乡”“中华名果”和“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十大品牌”等殊荣。 吉县苹果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并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八改十配套”带动了吉县苹果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苹果产业转型优化升级, 吉县多次召开苹果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研讨会议, 积极打造临汾西山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扎实推进“十百万”标准化示范工程,全力开展标准果园建设, 创建功能型绿色有机苹果和出口苹果示范果园,实现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推行标准果园100%达到无公害生产规范,100%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100%达到无公害果品标准,100%实行洗果、包装等商品化处理,100%做到品牌销售和产品订单化。

大力实施“八改十配套”工程,力促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八改”即改变经营理念、改良品种结构、改造老园密度、改善土壤肥力、改进树形结构、改建果园围栏、改革营销模式、改优果品加工;“十配套”即土肥水管理配套工程、花果精细管理配套工程、“畜—沼—果” 生态模式配套工程、无公害病虫害防治配套工程、果园种草覆盖配套工程、铺设反光膜配套工程、果实分批采收及采后处理配套工程、 包装贮藏及销售配套工程、技术服务网络建设配套工程、专业合作社和品牌建设配套工程。 采取培训指导、 样板示范、观摩推动和检查督促等方式,不断完善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

突出生态、有机、环保,发展“畜—沼—果”循环经济生态模式,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 依照《苹果转型发展“八改十配套”操作规程》,改变果园围墙架设结构,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 推广果园集雨井示范工程,为果树提供充足水源。在果园冰雹多发区安装防雹网, 预防自然灾害发生。 在示范果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减少病虫对果树的为害。 全县大面积推广反光膜,提高了苹果商品果率和附加值。 据了解, 通过推广“畜—沼—果”模式,将沼气、沼液、沼渣和苹果园综合利用, 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有效减少了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同时对红蜘蛛、 蚜虫及早期落叶病等病害有一定控制作用,商品果率明显增加;同时,带动了种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2012年以来,吉县提出“苹果产业升级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思路,实现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全县苹果优果率大幅度提高。 2000年吉县苹果优果率不到40%,而2012年已高达80%。 小小的苹果越做越精,吉县苹果也渐渐进入“种的好,卖得贵”的佳境。

政府搭台为吉县苹果产业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

吉县苹果产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与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几十年不变抓苹果的工作方针有很大关系。

一是加大苹果产业投入力度。 县政府设立苹果产业发展基金,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年度投入以1 000 万元为基数, 并以地方财政净增长10%的比率逐年递增。 为多渠道开辟果园有机肥源,鼓励和扶持种植户和企业利用闲散地种植牧草,在主产区利用旧村院、 沟坡地发展规模养殖,凡达标50 头牛或200 头猪或200 只羊或2 000 只兔或10 000 只鸡规模的养殖场,一次性考核奖补2 万元;鼓励境外调运有机肥,每立方米有机肥补助运费10 元;对割草、秸秆覆盖、采集林地腐殖质覆盖的示范园,每667 m2补助50 元。

二是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实行果业转型跨越发展三级“一把手”负责制,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园;县直单位“一把手”和乡镇领导包村,每人包建一座市级标准化示范园; 村骨干在搞好自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的同时,组织实施本村间伐减密、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协调督导完成好示范园建设;乡镇技术员实行包村技术服务责任制, 巡回开展技术服务和示范园建设督导。 优先选拔熟悉果业工作的干部到乡镇任职, 乡镇党政班子至少要有一名苹果专业干部或内行领导。

三是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汪景彦研究员、 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牛自勋博士等知名专家, 参与吉县苹果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果园技术指导。

四是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农博会、 农展会、农交会,大力宣传“壶口牌”吉县苹果,特别是县委书记带头宣传,吉县苹果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高。 另外,吉县还建立起了“果讯通”和“12316”服务平台,及时传递果品市场信息,使果农不仅能产好苹果,而且能使苹果卖个好价钱。

五是唱红“苹果文化”。 开发富硒、 富锌、SOD 以及贴有字模和艺术图案等具有保健功能和艺术价值的精品苹果, 围绕当地最富特色的“苹果文化”宣传推介吉县苹果,以此让优质苹果走出大山,进驻首都市场;组织声势浩大的吉县唢呐队在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市场推介吉县优质苹果; 借助两届“中国黄河壶口文化旅游节”平台,以旅游宣传吉县苹果文化,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今, 吉县苹果红了, 苹果兴起了一方产业,苹果富裕了一方百姓,苹果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成为黄土高原的一颗明珠。

猜你喜欢

配套工程吉县示范园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港航工程/嘉陵江川境段航运配套工程
东苕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Petroselinum crispum extract ameliorates scopolamine-induced cognitive dysfunction: role on apoptosis,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关于柳州市城市公共交通配套工程一期6标段华侨城站至终点站道岔岩土工程勘察的研究
山西:吉县苹果形象体验店正式启动运营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流翔高钙对比示范园,在齐鲁遍在开花
吉县果园生态问题及果园种草的思路
德阳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一期)建设项目PPP模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