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树钻蛀性害虫种群监测与分析

2013-01-26方建设汤坚年郑艳宏吕燕春方晓京

浙江林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引诱剂松墨林间

方建设,汤坚年,郑艳宏,吕燕春,方晓京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浙江 金华 321000)

松树钻蛀性害虫种群监测与分析

方建设,汤坚年,郑艳宏,吕燕春,方晓京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浙江 金华 321000)

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金华市松林蛀干害虫种类及种群数量,结果表明:钻蛀性害虫有51种,其中钻蛀松树的蛀干害虫有10种,占钻蛀性害虫种类的19.6%,优势种群依次为立毛角胫象(Shirahoshizo erectus)、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和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立毛角胫象林间活动期比较长,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松墨天牛成虫林间活动始期5月上旬,末期10月中旬,盛期一般在5-6月,而海拔较高的地区盛期在8月;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活动始期6月上旬,盛期6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末期在10月中旬。

松林;钻蛀性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天牛

金华市松树钻蛀性害虫种类多,危害严重,部分种类常继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日本松干蚧(Matsucoccns matsumurae)发生后钻蛀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松属植物,造成重大生态、经济损失,其中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成虫携带传播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可引起松树毁灭性病害,给我国松林资源带来了重大损失[1~3]。

近几年来,浙江省松产区有关部门对松树蛀干害虫种类及目标害虫种群动态作了调查研究,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但迄今浙中地区未见有关松树钻蛀性害虫的研究资料。本研究以松树蛀干害虫为主体,对松树钻蛀性害虫进行了较系统的监测研究,旨在为本辖区松材线虫病和重要的松树钻蛀性害虫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域概况

婺城区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区,119° 18′ ~ 120° 46′ E,28° 44′ ~ 29° 15′ N。试验地分设在婺城区松林集中的双龙风景区、汤溪镇横山头村、雅畈镇下店村。双龙诱捕点属马尾松与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等阔叶树的混交林,海拔600 ~ 650 m,郁闭度0.85,树龄30 a以上平均胸径28 cm,平均树高17 m。横山头村诱捕点属马尾松纯林,海拔180 ~ 210 m,郁闭度0.80,树龄20 a以上,平均胸径17 cm,平均树高11 m。下店村诱捕点属马尾松纯林,海拔120 ~ 140 m,郁闭度0.80,树龄20 a以上,平均胸径 13 cm,平均树高8 m。

1.2 试验材料

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即M99-1引诱剂)[4~6]由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制、宁波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诱捕器系小型折叠铝板制作,直径40 cm,高75 cm,中间为二片对插式挡板,挡板中间镂空放置“蛀干类害虫引诱剂”,顶部为伞形防雨顶,下部为一漏斗,漏斗下套挂一个400 mL集虫筒,筒内置少量水。

1.3 试验方法

2009-2011年分别在上述3个诱捕点内,选择地势较开阔的林地,各设5只诱捕器,诱捕器悬挂于两株树间的钢丝上,底部距地1.5 m。诱捕器间距80 ~ 120 m,单只距林缘25 ~ 50 m。诱捕始日,在引诱剂瓶口的密封纸上打一直径0.5 ~ 0.7 cm的小孔,让引诱剂挥发。2009年4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诱捕试验,因捕获的立毛角胫象数量较多、活动始期早,2010-2011年诱捕时间改为3月下旬至10月下旬,试验期间每两周换一次引诱剂,隔一周收集集虫筒内捕获的昆虫,携回室内,鉴别种类,统计各诱捕虫种数量,并对松树钻蛀性害虫进行评估。本研究采用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进行分析:

式中,D为优势度指数;Nmax为优势种的种群数量;N为松树钻蛀性害虫全部物种的种群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捕获的林木钻蛀性、松树钻蛀性害虫及天敌种类

2009-2011年各诱捕点的林分内诱获的昆虫,经专家鉴定达3目11科58种。其中林木钻蛀性害虫有51种,占诱获昆虫种类数的87.9%,涉及鞘翅目中7科和同翅目1科。在51种钻蛀性害虫中,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松幽天牛(Asemum amurense)、马尾松梢小蠹(Cryphalus massonianus)、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横坑切梢小蠹(T. minor)、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多瘤雪片象(Niphades Verrucosus)、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和立毛角胫象(S. erectus)10种为钻蛀马尾松等松树的松钻蛀性害虫,占钻蛀性害虫种类的19.6%。捕获的昆虫中,莱氏猛叩甲(Tetrigus lewisi)、异色郭公虫(Tillus notatus)、花绒坚甲(Dastarcus longulus)、环斑猛猎蝽(Sphedanolestes impressicollis)为4种钻蛀性害虫的天敌。黄纹小筒天牛(Phytoecia comes)在浙江省是首次发现。

2.2 松树钻蛀性害虫优势种群组成结构

2009-2011年引诱剂共诱捕松树钻蛀性害虫的个体数量为16 878头。采用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对诱捕监测区的松树钻蛀性害虫种群优势进行统计评估,其优势种群组成结构见表1。从表1可知,优势虫种为立毛角胫象,亚优势虫种为松墨天牛,伴生虫种为短角幽天牛。3虫种的种群数量占松树钻蛀性害虫种群数量的97.7%。

2.3 天牛科优势种群组成结构

天牛科昆虫大多是林木的重要蛀干害虫,2009-2011年共诱捕到天牛科昆虫26种3 070头,其中钻蛀松树的蛀干害虫有3种,即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和松幽天牛,上述3种天牛的个体数量占天牛总个体数量的91.2%。由3 a监测的天牛种群优势度指数评估显示:优势种为松墨天牛,其优势度指数为0.668 4;亚优势种是短角幽天牛,其优势度指数为0.238 4;伴生种是樟泥色天牛,其优势度指数为0.038 1。诱捕监测表明:钻蛀松树天牛(以下简称蛀松天牛)种群数量高与诱捕区设置在马尾松林内相符,樟泥色天牛种群数量亦较多,这与诱捕区内及周围分布有香樟和楠木(Phoebe zhennan)有关。

2.4 立毛角胫象种群动态

3年捕获的立毛角胫象总量在逐年递减(图1),这与2008年冬冰冻雪灾造成大量松树断枝、断梢和多年连续诱捕有关,前者给立毛角胫象滋生创造了条件,后者逐渐降低了该虫在林分中的密度。但3个诱捕点总量有明显差异,下店和横山头马尾松纯林内立毛角胫象诱捕到的数量多,双龙混交林内立毛角胫象诱捕到的数量少,表明立毛角胫象生存的数量与林内马尾松数量存在一定的关系。辖区松林内立毛角胫象成虫始日为3月23日,主高峰期为5月11日至6月15日,终日为10月26日。

2.5 不同诱捕点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动态分析

2.5.1 双龙诱捕点 林间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为5月11日至10月5日,共147 d,盛期为8月10-24日,约14 d,共诱获626头成虫,♀:♂= 1:1.56。解剖发现,每雌虫卵巢中平均具卵8.3粒。双龙诱捕区位于国家级双龙风景旅游区的核心区,海拔较高,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日平均温度较下店、横山头点为低,可能是造成该区松黑天牛成虫林间活动盛期较迟的重要因素。

2.5.2 下店诱捕点 林间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为5月4日至9月21日,共140 d,盛期为5月25日至6月22日,共28 d,共诱获504头成虫,♀:♂= 1:1.64。解剖雌虫卵巢发现,每雌虫卵巢中具卵平均9.1粒。

2.5.3 横山头诱捕点 林间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为5月18日至10月19日,共154 d,盛期为6月1-22日,共21 d,诱获922头成虫,♀:♂=1:1.35,解剖雌虫卵巢发现,每雌虫卵巢中具卵平均9.4粒。

2.6 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和盛期分析

2.6.1 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 3 a的诱捕结果显示,金华市婺城区松墨天牛成虫林间活动期为98 ~ 154 d,其中以120 d左右较常见。

2.6 .2 松墨天牛 成虫活动盛 期 松墨 天牛 成虫 林间活 动盛 期 在不同 诱捕 点存在差 异, 最长为 28 d,最短为7 d,双龙点的活动盛期相对较短(表3)。随着海拔的升高,松墨天牛羽化期有所延迟,松墨天牛成虫的活动盛期也随之延迟,所以松墨天牛成虫林间活动盛期出现迟早与海拔高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2.7 短角幽 天牛的种群 动态

2.7.1 短角幽天牛数量变化 各诱捕点诱捕数量见图3。图中显示婺城区松林内3 a中短角幽天牛的种群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不同地点增加的幅度不同。双龙风景区是短角幽天牛主要分布区。

2.7.2 双龙风景区短角幽天牛动态分析 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活动期为6月1日至10月19日,活动盛期在6月15日至7月6日、9月14日至9月28日。监测显示,2009年7月13日至8月31日没有诱获短角幽天牛,推测当年该虫为一年2代。

3 结论与讨论

(1)金华市婺城区有松林面积1.29×104hm2,是主要的生态和用材林树种。研究表明松林内害虫种类繁多,有3目11科58种,其中有钻蛀性害虫有51种,占诱获昆虫种类数的87.9%,其中松树钻蛀性害虫有10种,占钻蛀性害虫种类的 19.6%。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松幽天牛是天牛科中松树钻蛀性害虫优势种群,据有关资料记载,三虫均能携带松材线虫[7~9],应将其列为主要监测与防治对象,预防松材线虫病疫情的传入和扩散。

(2)据报导,在浙江,松墨天牛成虫林间活动期始于5月初,终于9月下旬[10],长达150 d,短角幽天牛成虫始于5月下旬,终于10月中旬,也达150 d[11]。而在婺城区松墨天牛成虫林间活动期,始期5月4日,终期10月19日,每年的成虫活动期在98 ~ 154 d,其中以120 d左右较常见,成虫活动盛期一般在5下旬至6月上旬,而双龙风景区一带盛期在8月中下旬,该区海拔较高,松墨天牛成虫林间活动盛期与海拔高度存在一定的关系,海拔越高,活动盛期越迟,海拔高度与松墨天牛活动盛期的相关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短角幽天牛成虫活动始期为6月1日,终期为10月19日,活动盛期在6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且在7月20日至8月31日,未诱捕或诱捕到极少成虫,据此推测可能为一年2代。有关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国内外均未见详细报导。不同区域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成虫的活动期与盛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防治时间上也作相应的调整,方能达到高效的防治目的。

(3)短角幽天牛系从属性天牛,钻蛀寄生以它种因素引起的生长不良的松树,如雪压木、衰弱木等[13],主要以松、栎类为食[12]。双龙风景区诱捕区属松阔混交林,林下生长较多的栎类树种,2008年的冰冻雪灾造成大量的断枝、断梢,过后没有得到清理,为短角幽天牛种群繁衍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引起短角幽天牛种群数量逐年上升。下店诱捕区和横山头诱捕区冰冻雪灾造成大量的断枝、断梢得到了及时清理,短角幽天牛数量相对就较少。所以清理松林内的断枝、断梢及枯死松木,是控制短角幽天牛种群数量扩张的一种有效方法。

(4)连续多年的诱捕,对降低松树钻蛀性害虫种群数量有一定的作用。立毛角胫象下降比较明显,松墨天牛次之。利用引诱剂诱杀松树蛀干害虫,对减少松林死亡、防控松材线虫病具有重要作用。

(5)3 a的诱捕监测工作以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为主要诱捕对象设置诱捕时间,与立毛角胫象成虫林间实际活动期不相符合,立毛角胫象林间活动始日应该在3月23日之前,林间活动终日应该在10月26日之后。该虫种群数量较多,在松树钻蛀性害虫防控上应重点关注。

[1] 柴希民,蒋平. 松材线虫病发生和防治[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89-192.

[2] 赵锦年,张健忠,王浩杰,等. 马尾松蛀虫及其综合防治技校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4,17(专刊):15-23.

[3] 余德才,胡建军,潘寅辉,等. M99-1型引诱剂监测松林蛀干害虫种群数量动态[J]. 中国森林病虫,2010,29(4):21-23.

[4] 赵锦年,蒋平,吴沧松. 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剂作用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0,13(3):262-267.

[5] 赵锦年,蒋平,吾中良. 蛀干类害虫引诱剂[P]. 中国,ZL03115289.9,2005.

[6] 赵锦年,蒋平,张星耀,等. 松褐天牛缓释型引诱剂及其引诱效果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11,24(3):350-356.

[7] 赵锦年,余盛明,王浩杰,等. 黄山风景区松蛀虫及携带线虫潜能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4,23(4):15-18.

[8] 杨宝君,朱克恭,周元生,等. 中国松材线虫病的流行与治理[M]. 北京林业出版社,1995.

[9] 赵锦年,余盛明,姚建飞,等. 黄山风景区松材线虫病风险评估[J]. 林业科学研究,2004,17(1):72-76.

[10] 赵锦年. 松墨天牛成虫行为反应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5,18(5):628-631.

[11] 赵锦年,唐淑琴. 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种群动态的监测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7,20(4):528-531.

[12] 任炳忠,李玉. 东北地区危害农业、林业的鞘翅目昆虫多样性的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6-30.

[13] 俞文仙,赵锦年. 两种马尾松林天牛群落结构与种群动态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2012,26(6):27-31.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n Borers Population Damaging Pines

FANG Jian-she,TANG Jian-nian,ZHENG Yan-hong,LU Yan-chun,FANG Xiao-jing
(Jinhua Wucheng Forestry Pest Quarantine Station of Zhejiang, Jinhua 321000, China)

Borers in mixed and pure pine forests were trapped with M99-1 from 2009 to 2011 in Jinhua,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51 species of borers, among them, 10 species damaging pines, taking up 19.6 % of the total borers. Dominant species were ordered as follow: Shirahoshizo erectus, Monochamus alternatus, Spondylis buprestoides.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ctive stage of Sh. erectus was from March to October, and that of M. alternatus from the mid-May to the mid-October, that of S. buprestoides from June to mid-October.

pine stand; borer; dynamic of the population

S763.3

B

1001-3776(2013)03-0028-05

2013-01-20;

2013-04-06

金华市婺城区科技局“婺城区松钻蛀性害虫种群调查及对策研究”(2009-01-26)

方建设(1967-),男,浙江金华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

猜你喜欢

引诱剂松墨林间
鼓山风景区松墨天牛种群监测及松枯死木发生浅析
作 品:风景写生
——林间
林间游戏场
四种草地贪夜蛾测报型性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对比
南安市松墨天牛诱捕数量与气温变化关系研究
松墨天牛对树种取食差异和林区分布情况的影响以及防治
利用诱捕法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
餐桌上的生命2——从林间到厨房
F2型和APF-1持久型引诱剂对松墨天牛的林间诱捕效果比较
青松林间革命人——听歌剧《星星之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