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鸽葡萄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3-01-26金海林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葡萄球菌皮肤

金海林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130118)

本文根据实际病例,分析肉鸽葡萄球茵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提出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

1 病原体

葡萄球菌病通常称为葡萄球菌感染,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人和动物多种疾病的总称。葡萄球菌常引起皮肤的化脓性炎症,也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和各内脏器官的严重感染。除鸡、兔等可呈流行性发生外,其他动物多为个体的局部感染。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和荚膜,常呈葡萄串状排列,在脓汁或液体培养基中常呈双球或短链状排列。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根据细菌壁的组成,血浆凝固酶,毒素产生和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将葡萄球菌属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性葡萄球菌3种,其中主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取决于其产生毒素和酶的能力,已知致病性菌株能产生血浆凝固酶、肠毒素、皮肤坏死毒素、透明质酸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等多种毒素和酶。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还能产生数种引起急性胃肠炎的蛋白质性的肠毒素。葡萄球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尘埃、干燥的脓血中能存活几个月,加热80℃30min才能将其杀死。

2 流行病学

葡萄球菌能引起多种动物感染和发病。动物对葡萄球菌的易感性,与表皮或黏膜创伤的有无、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葡萄球菌的污染程度、葡萄球菌的致病力,以及动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葡萄球菌在土壤、空气、尘埃、水、饲料、粪便、代谢分泌物等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特别是鸽舍的网架、水槽、粪便中有大量葡萄球菌存在。本病发生的季节性不明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在雨季、潮湿季节更易发生。

破损的皮肤和破损的黏膜是葡萄球菌侵入机体的通道,对于鸽子来说皮肤创伤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偶尔发生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雏鸽脐带感染也是常见的途径。

3 症状分6种表现型,分列如下

3.1 葡萄球菌败血症 本病幼鸽常见,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常呆立一处或蹲伏,双翼下垂,缩颈闭眼呈昏睡状,食欲不振或废绝,饮欲增加。足、翅关节红肿,站立不稳,不愿活动。胸腹部、大腿内侧皮下水肿,按压有波动感,局部羽毛易脱落。皮肤破溃后流出浓茶色或紫黑色液体,有的部位皮肤出血、坏死、干痂等病变。有的下痢,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或水样粪便。病鸽常在发病后2~5d死亡。

3.2 水肿性皮炎 除有精神、食欲不振等一般症状外,最为突出的是在病鸽体表,特别是胸、背、腹部及翅部的皮下有水肿,患部有波动感和体温升高,严重的发生溃烂,内容物有腐臭味,可在2~3d内死亡。3.3 胸囊肿与脚垫肿 栖架被病原污染,鸽舍地面过于粗糙或凹凸不平,温度过高,卫生条件不良,均有助于这两种病的发生。发病引起胸和脚垫发炎、肿胀、化脓,局部温度升高,有痛感和波样物。病鸽不愿俯卧,也不愿行走。

3.4 关节炎、腱鞘炎、滑膜炎 病原菌感染造成患部发炎、肿胀、发热、疼痛,行走困难,病鸽俯卧于地,甚至不能采食、饮水,进行性消瘦,最后衰竭死亡。有的趾尖发生坏死,逐渐发展到趾端坏疽。

3.5 初期可见信鸽精神委靡不振,食欲降低,羽毛松乱无光泽,羽下垂,呆立,拉水样粪便,形成坏死,羽毛脱落,后期可见翅膀、头、颈、背、两侧及腿部皮肤出现水肿,颜色发紫,无毛皮肤可见出血点,继续发展则出现出血点,由红变黑然后结痂,行走困难,腹部红肿,脐带周围红肿溢出黏腻物。

3.6 感染后期 形成败血症,出现全身性症状,精神不振,呆立不动,两翅下垂,羽毛蓬松无光泽,食欲废绝。感染部位羽毛一摸即可脱落。有的病灶发生破溃,流出茶色或紫红色液体,污染周围羽毛。特别是在胸部和翅尖处多见糜烂破溃病灶。最后形成败血症,导致死亡。

4 病理变化

4.1 急性败血型 特征性病变是肉眼可见的胸部病变,胸部、前腹部、翅尖等伤口处羽毛稀少脱落,皮肤呈紫黑色浮肿,有的自然破溃,羽毛呈茶色、湿润。剪开皮肤后可见皮下充血、溶血,呈弥漫性紫红色或黑红色,积有大量胶冻样粉红色或黄红色水肿液。可见胸部肌肉、腿部肌肉充血、出血。病程长的发生坏死。肝脏肿大,淡紫红色,有花纹,严重的肝脏上有坏死点。脾也肿大、坏死。腹部脂肪、心冠脂肪出血。

4.2 脐带炎型 脐部肿大,紫红或紫黑色,有暗红色或黄红色液体,时间长的有脓性坏死物。肝脏有出血点。卵黄吸收不良,呈黄红或黑灰色液体状或内容物混浊,并且气味恶臭。

5 实验室诊断

5.1 镜检 从尸体的心、肝、牌、皮肤损伤部位采取病料。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检到革兰阳性的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0.1~1μm。镱检见到许多菌体相连呈葡萄状。无鞭毛,无荚膜,无芽孢。

5.2 分离培养 取病鸽的心血、肝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上,于20h左右生长出边缘整齐、光滑隆起、圆形、有光泽的不透明并具有溶血圈的菌落。挑取典型菌落再接种于血清马丁肉汤内,同样于20 h左右肉汤发生混浊,管底有少量沉淀物,摇动时很易散开。同时将血液平板上的菌落、马丁肉汤混浊液涂片镜检.见有单个、成双和较多以3~6对聚集在一起成簇的革兰阳性球菌.无其他杂菌。

5.3 生化鉴定 对分离出的革兰阳性球菌,同时作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的生化鉴定,根据它们之间对某种糖的生化反应特性.最后鉴定为葡萄球菌。本品能分解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产酸,不产气,明胶阳性,胆盐、触酶阴性。生化试验用API 20STEPH快速检测生化试剂管进行检测,结果该菌发酵D-果糖、D-甘露糖、麦芽糖、乳糖、D-海藻糖、D-甘露醇、蔗糖、N-酸钾;α-萘基一酸性磷酸盐阳性;V-P阳性;水解精氨酸;分解脲素。

5.4 动物回归试验 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马丁肉汤,经20h培养后计数,按其菌落分别作原液1mL和1 000个活菌接种雏鸽的皮下,即原液及1 000个活菌各2只.空白对照2只.观察鸽的临床反应,在接种鸽的注射部位,2d后手摸有硬结。第四天硬结部位隆起变软,隆起处的皮肤呈褐黑也或深黄色.精神和食欲一般,但于第10天早晨4只接种鸽全部死亡,取死亡鸽的肝脏和心血涂片镜检.均有革兰阳性球菌,与接种前的形态一致.对照鸽健活,无异常现象。

5.5 药敏试验 常规纸片法对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该菌对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氟哌酸、卡那霉素高敏;对青霉素、链霉素不敏感。

6 防治

6.1 治疗 一旦鸽群中发现病例,应该全群及时投药,并且找出造成创伤发生的原因,及时处理。一般下列药物有效: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物有效。特别提示:葡萄球菌容易产生耐药性,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各地区各不相同。有些药物对葡萄球菌无效。建议可以采用联合用药,有条件的可以开展药物敏感试验,再确定用药。

青霉素1~2万IU/只,林可霉素50mg/kg体重,肌肉注射,或红霉素0.02%拌料。

6.2 中药治疗 温经散寒,托里透脓解毒。外伤治疗用紫草冰片油患处涂抹。用方药:托里透脓解毒散。成分:黄芪2,党参2,白术2,皂角刺2,穿山甲1,当归3,川穹3,双花3,公英3,天花粉3。水煎频繁服用,每日1次,连服3d。上述药物10只鸽子1日用量,兑水200mL。

6.3 预防措施 葡萄球菌是一种环境性疾病,它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一般在皮肤或黏膜受损的条件下发生,做好预防工作非常必要。

6.3.1 防止发生意外创伤 尽量避免鸽舍内有尖锐的器物(如铁丝、钉尖、尖铁片、木刺)造成皮肤破损。

6.3.2 接种(注射、刺种)疫苗时,严格操作,注射部位应该严格消毒,有些疫苗注射后可以给予抗生素,防止发生细菌感染。

6.3.3 注射药物时必须消毒,有些人认为注射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所以注射部位不进行消毒,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些细菌可能对注射的药物不敏感,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耐药性特别强,导致感染发病。

6.3.4 雏鸽出壳后,脐带断处一定要消毒处理,并且要坚持5~7d,直到脐带脱落,脐孔闭合完全,要使用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消毒药。

6.3.5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鸽舍卫生及消毒工作。疫苗接种后,患病治疗时,雏鸽应给予营养全面均衡的饲料,特别是维生素和矿物质,鸽舍要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密度不宜过大。定时对鸽舍、用具、环境进行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减少环境中的病原菌,清除传染源,降低感染机会。

7 讨论与小结

7.1 根据临床症状、病变及死亡鸽的脏器涂片及培养物的涂片镜检、生化鉴定,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确诊此次鸽暴发以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症状的疫病为致病性葡萄球菌病。

7.2 检查死亡鸽的体表并无创伤,但却感染上了葡萄球菌,这与葡萄球菌的主要经创伤皮肤感染的途径不相符,但可能与长期饲养卫生条件差有关,在某种程度上营养水平较低,或者葡萄球菌污染了饲料、饮水,导致消化道感染而发病。

7.3 通过对本病诊断可见,鸽的葡萄球菌病对养鸽业的危害较大,死亡率可高达100%,因此希望养鸽场及养鸽爱好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饲料营养要全面,注意对环境、用具消毒。必要时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进行预防。

7.4 青霉素应对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菌作用,但通过该菌药敏试验表明,它的抑菌几乎为零,这是和鸽体长期应用该药产生抗药性有关,而利福平和头孢菌素为高敏药物。我们选用了氯霉素注射液治疗本病,是因其价格低于前几种。

7.5 鸽子感染有以下几种因素

7.5.1 鸽痘 由于感染鸽痘病毒后,在口腔、咽喉和眼等黏膜表面,气管黏膜出现痘斑。黏膜上有黄白色的小结节,稍突出于黏膜表面,小结节逐渐增大并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覆盖在黏膜上面。如果用镊子撕去假膜,则露出红色的溃疡面。由于鸽子的皮肤在鸽痘病变处受到损伤,皮肤形成溃疡灶,自身防护能力下降,导致葡萄球菌从溃疡灶处侵入。

7.5.2 注射 鉴于疫苗接种或治疗时采用注射方式,没有严格按操作规范在注射部位灭菌消毒,致使针眼处皮肤受到损伤,葡萄球菌从针眼处侵入,导致发病。

7.5.3 刺种 由于鸽痘等疫苗需要采用翅下刺种的方式接种,通过刺种部位感染。

7.5.4 刺伤、刮伤、枪伤等外伤 由于鸽舍材料粗糙,笼架、墙壁上有尖锐硬物伤害到皮肤,导致皮肤破损。

7.5.5 脐带感染 雏鸽出壳后,应当用碘酊对脐带断处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伤口感染。

近年来许多鸽友响应国家疫病控制政策,积极配合政府防疫部门进行疫苗注射(或皮下刺种)接种,由于操作不规范,时常引起细菌感染,引起疫苗接种部位红肿,皮下化脓,其中有许多是由葡萄球菌感染造成的,病状轻的造成皮下脓肿,形成肿块包囊,严重的形成败血症,急性死亡。近年来葡萄球菌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

[1] 于六珍.肉鸽葡萄球菌病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7(4):115.

[2] 宋如锡,侯元茂,同绍凤,等.鸽葡萄球菌病的诊断[J].中国动物检疫,1996(1):16-17.

[3] 郭桂香.赵连玉.鸽葡萄球菌病诊治报告[J].特产研究,1994(3):48-49.

猜你喜欢

葡萄球菌皮肤
第二层皮肤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春夏之季,请保护好您的皮肤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水的皮肤
蓝光漂白使葡萄球菌黄素降解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菌种的鉴定及其m ecA基因与耐药性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