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肺心病患者护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3-01-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肺性肺心病呼吸衰竭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江西 吉安 343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各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反复发作等引起肺动脉高压、心室肥厚、右心及肺功能衰竭、缺氧导致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疾病。肺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约占各类器质性心脏病18%~37%。肺心病心肺功能代偿期,以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活动耐力下降、伴有不同程度发绀等缺氧症状为主;肺心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可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肺性脑病、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肺心病患者76例,针对肺心病护理中突出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患者76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龄52~87岁,平均年龄68.5岁;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4例,支气管哮喘11例,支气管扩张7例,尘肺2例,肺癌2例,7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均符合全国第三次慢性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2 方法

对肺心病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列出其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2.1 护理问题

2.1.1 患者治疗信心不足 此类患者往往存在病程较长的情况,长期的治疗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上病势缠绵让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存在有悲观、失望、紧张甚至绝望等不良心理状态,抗拒或拒绝接受治疗。同时,严重的心理问题又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本组病例发生了66例,占86.8%。

2.1.2 夜间呼吸衰竭加重 考虑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①患者在夜间迷走神经兴奋,促使呼吸衰竭情况出现加重;②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回心血量上升造成心脏负担的加重;③夜间痰液容易发生聚集和浓缩,加上睡眠期间排痰能力下降,咳嗽反射减弱造成气道阻力的增加,导致病情的加重。本组病例发生了17例,占22.37%。

2.1.3 极易诱发感染及合并症 由于冬天气候比较干燥,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加重病情,如果不能及时遏制甚至会发生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当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会出现恶心、心悸、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多伴随有浮肿或腹水;而呼吸衰竭时,多伴随有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本组有55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入院,占72.37%,2例死于心力衰竭,占2.63%。

2.1.4 消化功能低下、食欲差 肺心病患者呼吸困难费力,需要辅助呼吸机配合,故肌肉得不到休息,消耗能量高于常人,特别需要补充营养,但因抗生素的应用,胃肠道瘀血等原因使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减退。本组有47例,占61.84%。

2.1.5 活动能力差 患者因吸气、呼气时膈肌都较用力,类似正常人劳动过度,故患者常常怕热,少衣被,而易着凉,还因顾虑活动会加重呼吸困难,大多数采取静卧少动。肺心病的发病与天气寒冷关系很大,好发于冬季。

2.1.6 肺性脑病 持续而严重缺氧是引起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如果氧气流量控制不当,就会加重肺心病患者的病情,甚至出现肺性脑病。氧疗是一项很重要的治疗措施,给予氧气吸入时,使用的浓度、时间、观察氧疗效果是护理的关键问题。本组71例实行间断性或持续低流量输氧来改善呼吸困难。

2.2 护理对策

2.2.1 加强心理护理 由于该病病程长,大多数病人,情绪低落,烦躁,不配合治疗[1],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要耐心讲解肺心病的相关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积极主动、多安慰、多巡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了解家属对病人的支持程度,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关心体贴病人,不能产生厌恶感,使患者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经过我们的努力,66例患者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病情及时缓解。

2.2.2 加强夜间巡视及呼吸道护理 肺心病由于自身生理病理原因在夜间病情变化大, 病情可能加重甚至死亡。据统计[2],夜间死亡人数与死亡人数之比1.48:1,占死亡人数的67.3%。所以,夜间护士应做好床头交接班,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巡视,观察病人神志,睡眠情况,细心询问患者入睡前有无影响睡眠的不良因素存在。观察患者输氧流量及输氧管是否脱落、堵塞,注意观察患者口唇、颜面及四肢末梢色泽。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痰液不易咳出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指导有效咳嗽,空心拍背、雾化吸入。同时,准备好吸引器、气管插管、呼吸机等,以便及时抢救患者。慎用镇静、安眠药,以防诱发或加重病变。本组病例中夜间发生呼吸衰竭17例,占22.37%,经过及时发现及时抢救,无一例死亡。

2.2.3 预防感染,防止合并症 预防呼吸道感染是预防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措施。由于肺心病患者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低,为防止细菌通过导管进入呼吸道加重肺部感染。因此,要加强呼吸道隔离;病房要定时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人员;每日更换,定期消毒;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上呼吸道感染。肺心病患者由于缺氧、血液循环差,导致皮肤弹性差,受压部位易发生压疮。因此,应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穿质地柔软的内衣内裤,勤为患者擦洗,出汗较多时,待汗干后及时为患者更换衣服,保持床铺整洁,预防压疮的发生。

2.2.4 改善消化功能 肺心病患者由于胃肠道处于瘀血状态,消化功能差。 因此,根据病情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半流质或普食,应少食多餐,尽量给患者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劝导患者必须戒烟戒酒,忌食辛辣刺激性及难以消化的食物。有心力衰竭时,应给予低盐饮食,每天钠盐控制在1.5~2克范围内,以减轻心脏负担[3]。

2.2.5 保证休息,适当活动 肺心病患者,心脏功能衰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采用半卧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一般在20~22℃,湿度在60%~65%左右,尽量减少烟雾、粉尘进入,以免诱发或加重疾病。根据体力状况进行适当活动,避免过分劳累。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并按摩涌泉穴,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和身体抗病能力。

2.2.6 坚持合理氧疗,防止发生肺性脑病 合理给氧可增加肺泡内氧分压,提高氧弥散能力,以纠正缺氧。但是,吸氧浓度过高,就会导致肺性脑病,甚至出现CO2麻痹状态而危及生命[4]。因此,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做到合理给氧,一般应予持续低流量给氧1~2L/min,给氧浓度应控制在25%~28%,每天吸氧10h~15h以上,最好晚上输氧。在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防止输氧管脱落或堵塞。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防止病情发展,降低死亡率。

2.2.7 做好健康指导 肺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心衰、呼衰得到较好控制即可出院。出院前应做好健康指导,如坚持按时服药,注意饮食调理,预防感冒,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劳逸结合,病情变化时随时复诊等。向患者介绍适宜运动的必要性和正确的方式、方法。平时可用中医扶正固本的方法,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艾灸双侧足三里穴,每日1次,灸15~20min。可采用保健四法:摩腹法、按揉足三里、补脾经、捏脊;也可清晨散步、打太极拳、做深呼吸运动,做回春医疗保健操,做防寒训练等。锻炼时应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分劳累。

3 结果

76例病人中69例(90.79%)好转出院,病情无好转或病情恶化而自动出院放弃治疗5例(6.57%),2例死亡(2.64%)。

4 讨论

肺心病病程长,容易复发,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但如能及时配合治疗和护理,病情可以缓解。从本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对肺心病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能减少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的次数,延缓病情发展,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肺心病患者的好转率和生活质量。

[1]关风杰.肺心病护理中若干问题及对策.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4):63~64.

[2]陈桂珍.肺心病患者氧疗的护理措施.临床肺科杂志,2008,10(5):673~673.

[3]冯彦丽.肺心病患者夜间观察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8,3(5): 10~11.

[4]时淑娟.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实施.护士进修杂志,2005, 20(8):745.

猜你喜欢

肺性肺心病呼吸衰竭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PCT、D-dimer和NT-proBNP水平及肺功能与儿童喘息性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关系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关注肺性脑病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3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全面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