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护理体会

2013-01-25田茂利秦兰芳张金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外渗输液液体

田茂利 秦兰芳 张金莲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感染科,云南 昆明 650200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护理体会

田茂利 秦兰芳 张金莲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感染科,云南 昆明 65020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渗漏的护理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门诊输液的105例患者发生药物渗漏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55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液体漏渗率高,输注高渗液15例,阳离子液如氯化钾、葡萄糖酸钙19例,碳酸氢钠液11例,化疗药1例,缩血管药7例、抗生素34例、输血2例、普通液体11例。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护理方式,104例患者均在10~24h内吸收,平均9.5h,仅1例患者肿胀明显,经外科引流后痊愈。结论:医院门诊输液的患者老年患者液体漏渗发生率高。合理护理患者预后较好。

静脉输液;渗漏;护理;预防

静脉输液是医院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也是基础护理操作中使用最多的技术。药物渗漏是静脉输液时穿刺失败或输液时针头滑脱,药物渗至皮下组织。由于我院门诊输液较多,而且使用传统静脉输液术即金属针穿刺外周浅静脉,国内平均静脉输液率高达73.53%[1],出现药物渗漏率也较高。因此,加强对药物漏渗的护理极为重要,有助于渗液的及早吸收,减少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5年8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门诊输液105例发生药物渗漏的患者,男47例,女58例;年龄55岁以下39例,55岁以上66例;输注高渗液15例,阳离子液如氯化钾、葡萄糖酸钙19例,碳酸氢钠液11例,化疗药1例,缩血管药7例,抗生素34例,输血2例,普通液体11例。

1.2 药物渗漏的诊断 105例患者根据穿刺局部出现疼痛、肿胀、红斑以及查静脉通路有无回血,做出药物渗漏的诊断。

1.3 处理 根据不同的药物渗漏,选用不同的护理措施。

2 结果

104例患者均在10~24h内吸收,平均9.5h,仅1例患者肿胀明显,经外科引流后痊愈。

3 讨论

长期以来均认为药物渗漏是护理操作不当所致,如穿刺不当,针头部分位于血管外部、固定不牢等,但是临床上可以看到,药物渗漏时,有时针头确在血管内,回血很好,这些均不能以护理不当来解释,所以,现在认为由于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局部血管的条件,而使药物更易渗漏到血管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静脉内压力增高。增高的原因有:静脉痉挛;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长期输高渗液,碱性液之后都会引起渗漏。本组患者也可以看出,老年人出现液体漏渗较年轻人多,可能由于老年人尤其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导致外周血管病变以至血管缺血,感觉、运动神经病变以至感觉障碍,容易发生局部感染、坏死、静脉炎、血栓形成。如反复静脉穿刺可导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变性,末梢循环欠佳者药液在局部血管内血药浓度相对较高或存留时间长[2],导致血管损伤的机会增多,输液时液体漏渗也较多。

3.1 液体漏渗的护理 美国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要求 “外渗后应马上采取干预措施”,美国静脉输液专家LynnC指出 “不同的腐蚀性药物外渗有不同处理方法和拮抗剂,4小时内是干预的黄金时间”[3]。105例患者发现液体漏渗时均给予停止输液,在药物外渗的48 h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渗漏药物的吸收。根据不同药物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3例输注阿奇霉素的患者使用冰袋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热敷只能用于一般性药物渗漏,因其只能改善早期缺血情况,因此对于抗生素34例、输血2例、普通液体11例、化疗药1例,给予热敷处理。对于阳离子液如氯化钾、葡萄糖酸钙19例,碳酸氢钠液11例患者给予硫酸镁湿敷。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保守疗法失败、溃疡形成时,需请整形外科会诊,彻底清创或联合植皮整形术可保住肢体的功能和外观。也可在药物外渗早期,在外渗处皮肤行多个小切口,先吸尽外渗药物,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敞开小切口,并抬高肢体24h,可取得较好效果[4]。本组患者1例患者肿胀明显,经外科引流处理后痊愈。

3.2 液体漏渗的预防 对血管活性药和渗透压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及末梢循环差的病人宜选择大而粗的静脉穿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使用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贴剂,2%山莨菪碱溶液涂搽。血管扩张药具有增强局部血流、稀释溶质浓度并中和其酸性的作用,可减少渗漏的发生[5]。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可减轻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减少局部的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提倡使用静脉留置针。拔出针头后,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按压时间不少于2min,对于糖尿病等凝血机制异常者,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3~5min;按压时不可揉搓局部,以免对局部血管造成损伤。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采用适当稀释浓度、调节pH、减慢注射速度、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保暖、提高注射液温度等措施以减少药液对管壁的刺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密切观察病人输液情况,对输液渗漏者力争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对于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患者,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渗液的吸收,减轻患者的痛苦,及早预防,减少液体渗漏的发生。

[1]覃建团.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的护理 [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141-142.

[2]王素梅,白艳凌.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 [J].护理学杂志,2004,19(23):25.

[3]厥珍.静脉输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25例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 [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572-1573.

[4]Vandeweyer F,Deraemaecker R.Early surgical suct ion and washout for treatment of cytotoxic drug extravasation[J].Acta Chir Belg,2000,100:37-38.

[5]吕小芳,刘燕平.清热消肿膏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组织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5-7.

R472

A

1007-8517(2013)11-0152-01

2013.04.19)

猜你喜欢

外渗输液液体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液体压强由谁定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层层叠叠的液体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