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青年猝死危险因素分析与探讨

2013-01-25李加善石继文李国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剧烈运动诱因过量

李加善石继文李国华

1.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8;2.大同市卫生学校;山西 大同 037008

中青年猝死危险因素分析与探讨

李加善1石继文2李国华2

1.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8;2.大同市卫生学校;山西 大同 037008

目的:通过对14例中青年猝死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探讨中青年发生猝死的原发疾病,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以期减少猝死的发生和降低猝死的死亡率。方法:对我院近10年发生猝死的14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中青年猝死发病前有原发疾病且多有诱因,但无明显先兆表现;减少猝死的发生率,重在预防。主要措施: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高危人群的自我防范意识、尽量避免诱发因素。

猝死;中青年;原发疾病;诱发因素;预防

猝死是指在24小时内没有任何死亡迹象的、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1]。猝死是由于机体潜在的疾病或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碍导致的意外的突然死亡[2]。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猝死时限不超过24h[3]。后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近年来,中青年人猝死比例不断上升,由此对中青年猝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避免和减少中青年猝死的发生,对提高中青年猝死的防治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学院2001年至2011年之间收集到的猝死病例进行分析。年龄在18~59岁的中青年猝死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33.9岁。有高血压病史2例,明确冠心病史2例,心肌病史2例,先天性心脏病史1例,有大叶性肺炎病史1例,支气管哮喘病史1例,有脑血管血栓病史1例,脑出血1例,无明显病史3例。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

1.3 诱发因素 14例猝死病例中,引发猝死的诱因有多种,其中剧烈运动后2例,夜间睡眠起病1例,过度劳累起病2例,过量饮酒起病2例,争吵起病1例,感冒起病1例,无明确诱因5例。

2 讨论

2.1 中青年猝死原因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中青年猝死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由于中青年自恃身体强壮,忽视自身保健,过度透支健康,不注重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易患因素的预防,在不良生活方式如过量饮酒、过度熬夜、劳累、剧烈运动等诱因的刺激下,机体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从而导致猝死的发生。

2.1.1 原发疾病分析 中青年猝死的病因构成较为复杂,各系统疾病都有引起猝死的可能性,本文资料显示中青年猝死的原发疾病中心血管疾病居于首位 (6/14),其中心肌缺血导致心电不稳定是引起猝死的基本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次之(3/14),神经系统疾病位居第三(2/14),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心血管疾病中以冠心病心肌梗死最为多见。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心力衰竭或心室纤颤所致的心脏停搏,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也是导致猝死的常见原发疾病[5-7],中枢神经系统猝死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最为多见,呼吸系统疾病中肺炎是猝死的首要原因[8]。

2.1.2 诱发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剧烈运动、过量饮酒、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是中青年猝死的主要诱发因素。

①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猝死多有明显诱因,尤以劳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过量饮酒等最为常见。上述诱因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压急剧升高,加剧心脑血管负担而致猝死[9]。中青年是猝死发生的高峰年龄。究其原因可能与中青年生活负担重,社会活动多,承受的精神压力大有关。

②过量饮酒 过量饮酒是中青年猝死的常见诱发因素。研究发现,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心肌的损伤而致心律失常,发生猝死。同时,还会诱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及冠心病而猝死,增加脑血管出血而致猝死的机会。

③剧烈运动 大量研究发现,剧烈运动是猝死的诱发因素之一,其可能机制是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机体需氧量急剧增加,代谢速度加快,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诱发严重心律失常而导致猝死。

2.2 预防和救治 目前中青年的猝死由于发病突然,难以预测,死亡率高,救治成功率低。因此,猝死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猝死的防治措施主要有:①我国居民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还很淡薄,尤其是青壮年,不像老年人那样重视疾病的讯号,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公众尤其是青壮年原发疾病可能导致猝死的危险性及危害性的宣传[10]。②定期体检,尽早识别发生猝死的高危信号,随身携带急救药物。青壮年猝死者,几乎生前身体强壮,健康状况良好,也没有定期做健康检查的习惯,因此无法提早发现识别危险疾病的讯号,从而导致突发猝死意外。③对高危人群加强预防指导和医学监护,尽量提高高危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以预防和减少猝死的发生[11]。④已有原发疾病的高危人群,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 [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9.

[2]李法琦.老年人猝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5):433.

[3]赵凤芹,杨海山.急性肺栓塞的诊治研究进展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3):127-130.

[4]刘伟强,冯菲,白辰光,等.猝死致医疗纠纷269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03):49-52.

[5]郭清林.冠心病猝死机理及预防概念 [J].国外医学 (心血管分册),2005,18(3):132.

[6]蒋建,阎波,戴行锷.中华急诊医学理论与实践 [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80-81.

[7]曹春波,宫延荣.冠心病猝死38例诱因分析 [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06):59-60.

[8]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 [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9.

[9]陈凤娥,刘娟.心脏性猝死危险因素的临床探讨 [J].中国医药导报,2008,(18):176-177.

[10]杨水祥,胡大一.以社区为中心加强我国中青年冠心病及猝死的防治[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08):7-9.

[11]杨鹭琳,张自立,闫冰,等.院前猝死的特点与对策 [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01):60.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o the risk factors of sudden death in young and m iddle-aged

Objective:Through analyzing 14 cases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to discuss the primary diseases,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and themortality rate of sudden death.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to the clinical data of14 cases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th in our Academy in recent10 years Discussion The primary diseases and lots of inducements result in sudden death,but no obvious signs;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dden death,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should focus on prevention.Main measures Step up publicity efforts to increase selfawareness of the high-risk groups and try to avoid predisposing factors.

sudden death;young and middle-aged;primary disease;inducing factors;prevention

R454.1

A

1007-8517(2013)11-0038-02

2013.03.07)

李加善(1974-)男,土族,青海乐都,学士,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人体解剖、神经免疫学。E-mail:lijiashan71@126.com

猜你喜欢

剧烈运动诱因过量
过量食水果会加速衰老
为什么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刻坐下休息?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老人补钙别过量
剧烈运动的热量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B3M4 Sandstorms in Asia Teaching Plan
请勿过量饮酒
以互联网不良信息为诱因的高职学生犯罪研究与防治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